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你們要找的食用菌母種分離選育的方法和技巧已找到!求轉發

【核心提示】: 食用菌母種主要採用人工選擇、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和原生質融合等手段獲得。 作為一般制種專業戶, 可以採用人工選擇方式分離培

食用菌母種主要採用人工選擇、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和原生質融合等手段獲得。 作為一般制種專業戶, 可以採用人工選擇方式分離培育母種, 具體步驟與操作方法如下。

1、採集種源 從野生成人工栽培群體中, 選擇有代表性的優良菇體作為種源。 種菇的標準是:八成熟, 朵形圓正、肉質肥厚, 無病蟲害。 採集1—2朵符合上述標準的種菇編上號碼, 作為分離母種的材料。

從栽培室採集的應標有原菌株代號。

2、培養基配製 瓊脂培養基又叫PDA培養基, 常用配方為:馬鈴薯200—250克, 瓊脂15—20克, 葡萄糖20—25克, 清水1000毫升。 也可以加硫酸鎂1—1.5克, 維生素B1微量, 磷酸二氫鉀2—3克。 先將馬鈴薯洗淨去皮, 切成薄片, 置於鋁鍋內加水煮沸30分鐘, 撈起後用4層紗布過濾, 取汁。 然後將瓊脂加入汁內, 邊加熱邊攪拌, 讓瓊脂充分溶化;再將葡萄糖等加入, 稍煮幾分鐘後, 同樣用4層紗布過濾, 取其汁液, 將汁液趁熱裝入玻璃試管內。 裝至管長的1/5, 管口用棉花塞緊, 或將汁液裝入玻璃三角瓶內, 裝量20毫升。 然後置於高壓鍋內, 在98—108千帕/釐米的壓力下滅菌30分鐘左右。 滅菌後及時取出, 趁熱將試管斜排於桌上, 冷卻後即成為固體斜面培養基。

3、母種分離方法 有孢子彈射、組織分離和基內分離3種方法。

①孢子彈射法。 將種菇表面消毒, 吸幹水分後, 將菇體懸掛於裝有瓊脂培養基的三角瓶內, 讓菇體內的袍子自然散落在培養基上萌發菌絲。 也可以剪取一小決菇體, 貼附在試管斜面培養基表面, 讓孢子散落在培養基上萌發菌絲, 即能獲得母種;②組織分離法。 將消毒過的種菇, 在接種箱內用手從菇柄處對半解開, 或用刀片切開, 使菇體形成對開。 在菌蓋和菌柄交界處或菌褶處, 用接種刀切取一小塊菇體, 然後縱切成5×10毫米的小薄片, 用接種針挑取一塊薄片, 接入斜面培養基的中央, 每支試管接種一小塊薄片, 待其萌發菌絲, 即可得到母種;③基內分離法。 選擇已長菇的木段, 削去樹皮及表層木質部,
用70%的酒精消毒後, 鋸成1釐米厚的薄片, 放入0.1%的升汞水中消毒1—2分鐘, 再用滅菌水洗去殘液。 然後再將小薄片劈成0.5—1釐米寬的小條, 接入斜面培養基中央, 待長出菌絲後即得母種。 也可以在已長菇的菌袋中, 經消毒處理後, 用接種針鉤取袋內色澤純、長勢旺的菌絲體, 接種在試管斜面培養基中央, 待萌發菌絲後, 同樣獲得菌種。

4、適溫培養 通過上述不同方式將菌種分離接種於試管後, 要及時將試管移入已消毒的培養箱或培養室內培養, 溫度控制在25℃左右, 使分離獲得的孢子或菌絲在適溫下發育。 一般孢子彈射3—4天后孢子萌發成菌落, 10天后菌絲長滿管;組織分離接種後2—3天, 菌絲即萌發, 並在培養基上蔓延生長;菇木分離接種後,

7天菌絲即恢復生長。

5、選育提純 通過上述方法得到的菌絲, 不一定都是優質的, 還需要選育提純。 因此, 在菌絲萌發後, 要認真觀察, 挑選色澤純、健壯、長勢正常、無間斷的菌絲, 在接種箱內連同培養基鉤取菌絲, 接入另備的試管培養基上。 在23—25℃的恒溫條件下, 培養7—10天, 待菌絲長滿管後, 再進行觀察, 從中擇優取用, 即為“母代”母種。

6、轉管擴接 母代母種可以轉管擴接成“子代”母種。 採用同樣的斜面培養基, 每支可擴接30—50支子代母種。 生產上供應的多為子代母種。 它可以再次轉管擴接。 一般每支可擴接成20—25支子代母種, 但轉管次數不得超過5次。

7、出菇試驗 分離選育的母種, 還必須進行出菇試驗。 方法是:把母種接種於瓶或袋裝的木屑培養基上,

根據各種菇耳種性對溫度的要求, 進行適溫培養, 直至出菇才證實可用於生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