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水:文化下鄉村 農民樂開懷

“我們一有空就到‘照料中心’打牌、看電視、閒聊, 日子過得很安逸!”劉治奎今年66歲, 兒子在外打工, 女兒出嫁, 很少回家, 自從村裡建起了“日間照料中心”, 他和老伴的生活漸漸有了改變。

合水縣羅家畔村支書羅克武介紹說:“自從日間照料中心建成後, 平均每天都有十多位老人到這裡活動。 他們下棋、打牌、看書, 跳廣場舞, 自娛自樂, 既消除了獨守在家的孤單, 也豐富了文化生活。 ”

在合水縣老城鎮寺兒原村裡, 每當夜幕降臨, 忙碌了一天的農村婦女們就聚在一起, 跳跳舞、唱唱歌, 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農村婦女一天到晚忙農活幹家務, 很少參加集體活動, 一開始扭秧歌還挺不好意思的, 放不開, 後來在計生主任的帶動下越跳越來勁兒, 要是哪天不扭扭, 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似的!”寺兒原村50歲的劉瑞芸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 每天晚飯後, 不用吆喝, 寺兒原村的婦女都會不約而同、爭先恐後地來到文化廣場, 踩著鼓點, 熱情洋溢地扭起了秧歌。

“我沒花一分錢就學到了種植技術, 農家書屋可真是我的‘好老師’。 ”吉峴鄉九傾灣村的蔬菜種植戶醜和平說, 開始沒感覺到科學種植的重要, 種菜和過去的土方法一樣, 結果效益也不見好。 自從在村裡農家書屋無意間看到一本大棚蔬菜種植的書籍後, 他嘗試著改進了種植方法,

蔬菜產量增加了不少, 效益也明顯提高了。 現在, 每天忙完農活後, 他就去村裡的農家書屋裡“泡”上個把小時, 為自己“充電”。 目前, 合水縣80個行政村達到了農家書屋全覆蓋, 農家書屋成為廣大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近年來, 合水縣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大型文化建設為重點, 以城鎮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為基礎, 結合縣城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 繼續完善縣、鄉(鎮)、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 推進資訊文化資源分享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 以“十個一”建設為載體, 以民風建設和環境整治為重點, 大力推進“養生福地·大美合水”建設。 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深入推進“文化下鄉”, 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深入開展“體育健身”“全民閱讀”等活動, 以豐富的文化生活增進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