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聞丨國家海洋局持續現場追蹤“桑吉”號油輪沉沒污染狀況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1月19日~21日, 國家海洋局中國海警2901、2502、2149船以及向陽紅06、19船和海監3837飛機持續在東海海域油輪碰撞事故現場開展監視監測。

現場監視監測結果顯示, 19日6時, 距沉船點2公里~5公里海面有少量銀色油膜, 無明顯氣味;7時, 距沉船點西南4公里處發現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帶, 海面有零星油花和少量褐色油塊;15時, 距沉船點西北12公里處發現面積約176平方公里的油污帶。

20日6時, 在距沉船點東南方向約5公里處發現長約4公里、寬約400米的黑褐色及銀白色油污帶;在沉船點西北方向多次發現油污帶, 10時於8公里處發現長約1公里、寬約400米的銀灰色油污帶,

伴有零星棕黑色油塊;13時於15公里處發現長約4公里、寬約3公里的銀白色油污帶;14時於10公里處發現長約10公里、寬約1公里的彩虹色油膜。

21日16時, 在沉船點附近海域發現有油膜以沉船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在距沉船點西北方向5公里處發現長約5.4公里、寬約1.4公里的銀白色油污帶。

衛星遙感資料解譯發現, 在圖像覆蓋海域, 19日監測到4處條塊狀溢油分佈區, 總面積約260平方公里。 其中面積最大溢油分佈區約164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約10平方公里。 20日監測到3處條塊狀溢油分佈區, 總面積約199.6平方公里。 其中面積最大溢油分佈區約164.2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約5.6平方公里。 21日監測到3處條塊狀溢油分佈區,

總面積約332平方公里。 面積最大溢油分佈區約328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約1平方公里。

國家海洋局工作人員在沉船周邊海域開展現場監測, 19日共採集23個站位水樣。 監測結果顯示, 2個站位元的石油類物質濃度超過二類標準(50微克/升)。 監測結果與18日相當。 20日共採集30個站位的水樣。 監測結果顯示, 油膜區4個站位的石油類物質濃度超過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300微克/升)、8個站位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500微克/升), 另有5個站位的石油類物質濃度超過二類標準(50微克/升)。 21日共採集16個站位的水樣。 監測結果顯示, 2個站位元的石油類物質濃度超過二類標準(50微克/升)。

排版編輯:曾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