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個賣保險,九個是騙子麼?

如果問你對保險業務員什麼印象, 你會怎麼說?

保險就是騙人的, 保險業務員就是騙子

不光保險業務員是騙子, 一家人都是騙子

常見保險銷售套路

先說說保險公司的招聘

類似上圖這樣的廣告在每個人的朋友圈應該都很常見。

聽上去是不是還不錯?其實說得也沒錯, 除了“正式職員工”。

保險代理人跟保險公司簽署的並不是【勞動合同】, 而是【代理銷售協定】, 說簡單了就是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的產品而已,

能賣出去就拿提成, 賣不出去自己喝西北風。 反正24度君理解的正式員工肯定不是這樣的。 既然不是勞動合同, 所以保險公司也沒有義務、通常也不會給保險業務員提供社保, 所以你看到的是商業保險福利。

至於圖片中所說的意外20萬壽險10萬吧啦吧啦, 真的需要6070元嗎?一臉懵x, 內行人也就呵呵吧, 真讓我花這麼多錢買這麼點兒保障, 我就算是土豪我也要想想。 sorry, 我只是不愛聽這麼虛的數字。 當然, 人家白送的就別挑三揀四, 願意說是一萬買來的也沒辦法。

2.其實正不正式員工一點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廣告歡天喜地來了, 準備大幹一場事業。

然後呢?

1992年友邦保險把個人代理人制度引進大陸,

國內壽險公司普遍採用此建設自己的行銷隊伍。

我知道你不關心這個, 你只關心然後呢?

新人入職-自保件-直系親屬-緣故-無單-over。

當然, 這期間新人也可以招募新人, 這就是團隊業績。 也就是說上面的圖片廣告也許是剛入行自己都不懂的新人發出來的, 據我孤陋寡聞, 保險代理人銷售隊伍很喜歡也很鼓勵招募團隊。

很多年過去了, 一直是這樣。 很多人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保險公司總是在招人, 永遠在招人。 不管有沒有然後, 對保險公司來說, 自保件、家庭件都是合法保單, 何樂不為。

3.說這麼多, 跟保險騙人有什麼關係?當然有啊。

你看到招聘條件了嗎?23-45歲。 over。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人, 經過短暫的“專業”話術培訓, 名片上就印上“理財顧問”, 開始正式發展事業, 跟你說保險很好, 跟你說保險收益很高。 。 。

無門檻的招聘、蹩腳的業務員, 自殺(自保件)、殺熟、考核脫落, 指望能給你一份切合需求的保險?

等你恍然大悟或者真的需要用到保險的時候, 難免就要驚呼一聲上當了。

保險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不然大學也不會有專門的保險課程了。 保險法、合同法、婚姻法、遺產法、稅法等等。 隔行如隔山, 不深入研究, 不潛心學習, 也就只能說著自己都不懂的內容忽悠別人買保險了。

4. 行銷話術

其實隨著保險業的發展, 很多人並不再談保色變, 也就是說,很多人是願意相信和接受保險,甚至主動接受保險。

你養我十年,我養你一輩子

比如:每年繳5萬,每年返5000元,收益10%,超高收益你值得擁有。

拆解:

第1年5萬,返5000元,收益10%;

第2年10萬,返5000元,收益5%;

第10年50萬,返5000元,收益多少?您自己算算唄。

等你買了過兩年後知後覺的發現,會不會覺得被騙?

有事賠錢,沒事返本,免費保

返本型意外險、返本型重疾險都在此列。看起來就是免費保的呀,而且到期還多返還呢。

拆解:

每年3600,交10年,保30年,到期返還120%。

PK:

每年200,交30年,保30年,到期不返還。

算一算,比一比,你還覺得是免費保嗎?

分紅收益高啊,既有保障,還有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經營紅利。

話術:真的,每年保險公司70%的利潤都會給投保人。

拆解:可分配盈餘的70%。從收益中扣除各種營運成本、股東回報、以及各種稅務開支等,然後才可能變成可分配盈餘。哪些可分配,哪些不可分配,保險公司說了算。所以,既享受保障,又享受世界五百強公司或上市公司的經營紅利,想一想就好,認真就輸了。

類似的話術很多,多說無意,光鮮動人的背後,請多思量。

5、常用催銷手段:產品停售、政策曲解、升級漲價。

產品停售: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政策曲解: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升級漲價: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總之,馬上買就好了。

如何避免被套路

其實真的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首先,你得端正自己的態度,明確自己的需求。

一邊想著保障,一邊想著不虧本最好有高收益。

怎麼叫虧本?買了保險不賠就是虧本麼?

保險就是花少錢買個高杠杠應對突發風險,你應該巴不得買了保險一輩子都用不到呢。

期待高收益?保險姓保,最大的功能就是保障,保障賺錢的人,也保障你賺的錢,安全穩健而已。高風險才有高收益,它都不姓保。

什麼叫明確需求?就是想清楚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你明明想買個西瓜解渴,卻心猿意馬覺得籃球不錯,雖然都是圓圓的,但能是一樣的效果麼?保險也有很多產品,雖然都叫保險產品,但功能效義都不一樣,不能類同。

重疾險,生病不能賺錢怎麼辦,主要彌補收入損失。

醫療險,看個病那麼貴,主要轉嫁住院風險。

意外險,天災人禍那麼多,再小心翼翼也繞不開別人粗心大意,主要保障各種突發意外情況。

年金險,可以用來強制儲蓄,可以用來資產傳承,可以用來保證穩定現金流。。。但就是不可以預期高收益。

等等。

其次,你得學會拒絕,學會貨比三家,學會看合同條款。

什麼是拒絕?

保險不是買個菜,挑個水果,今天買了不好吃,以後不買了就是。這是真金白銀,一交20年,可能一輩子的事兒。所以,即使是好閨蜜,即使是好同學,即使是好領導的夫人,即使是親舅媽,多多瞭解下產品,多問幾個問題,看看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應該是無罪的吧。

什麼是貨比三家?

國內保險公司目前接近200家,你聽過的有多少?真正瞭解的又有多少?不耳熟能詳的能買嗎?它們的產品保障都差不多嗎?費率有差別嗎?既然這麼多疑問,不妨比一比。

什麼是看合同條款?

彎彎繞繞看不懂,對吧。沒指望也沒必要把合同逐條逐句看,但花點兒時間讀下保障責任和免責條款總是不過分的吧。互聯網這麼發達,總有辦法知道你想要知道的。

再次,不要管什麼產品停售,不要管什麼秒殺,不要管什麼經濟專家講座。。。記住,沒有需要搶的保險,也沒有需要著急忙慌三兩天就決定的保險。

趁早買保險,早買早保障,都沒錯,但也不妨礙你多點理性,先給賺錢的經濟支柱配備好保障,再考慮老人和孩子,然後再考慮是否還有閒錢做穩健的養老和教育安排。

那真的是十個賣保險,九個是騙子麼

行業亂象的事情在哪個行業都存在,銷售誤導有,消費者本身需求不明確導致也有,隨著監管力度加大,我相信保險市場一定會越來越規範。

24度君更喜歡這樣講:保險真的是個好東西。而保險銷售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但同時又非常體面的職業。

Why?為什麼呢?

容易被誤解,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而且保險產品本身很複雜,它體現的是一種制度和文化的內涵,當然,個別不專業代理人的不負責任的銷售行為,客觀上也加重了社會民眾對保險的誤解。

為什麼又說保險銷售是最具道德感的職業”?是因為保險業專門做“雪中送炭”的事兒,我們聽到過有因為銀行催貸跳樓的,也聽說過炒股虧錢跳樓的,但幾百年來,我們從未聽說過有買保險跳樓的;保險從業人員是最崇高的,情況越是糟糕,客戶越是需要用錢,保險從業人員就越會站在他的身邊。

而真正合格的業務員應該與客戶是雙贏的,與客戶始終站在一起,不是作為銷售去推銷保險產品,而是説明客戶選擇保險產品。客戶買到合適的產品,業務員贏得認同和尊重,最大化體現個人價值。

專業成就價值,24度君永遠與你們在一起!

關注24度保,更多精彩哦。

也就是說,很多人是願意相信和接受保險,甚至主動接受保險。

你養我十年,我養你一輩子

比如:每年繳5萬,每年返5000元,收益10%,超高收益你值得擁有。

拆解:

第1年5萬,返5000元,收益10%;

第2年10萬,返5000元,收益5%;

第10年50萬,返5000元,收益多少?您自己算算唄。

等你買了過兩年後知後覺的發現,會不會覺得被騙?

有事賠錢,沒事返本,免費保

返本型意外險、返本型重疾險都在此列。看起來就是免費保的呀,而且到期還多返還呢。

拆解:

每年3600,交10年,保30年,到期返還120%。

PK:

每年200,交30年,保30年,到期不返還。

算一算,比一比,你還覺得是免費保嗎?

分紅收益高啊,既有保障,還有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經營紅利。

話術:真的,每年保險公司70%的利潤都會給投保人。

拆解:可分配盈餘的70%。從收益中扣除各種營運成本、股東回報、以及各種稅務開支等,然後才可能變成可分配盈餘。哪些可分配,哪些不可分配,保險公司說了算。所以,既享受保障,又享受世界五百強公司或上市公司的經營紅利,想一想就好,認真就輸了。

類似的話術很多,多說無意,光鮮動人的背後,請多思量。

5、常用催銷手段:產品停售、政策曲解、升級漲價。

產品停售: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政策曲解: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升級漲價: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快快。

總之,馬上買就好了。

如何避免被套路

其實真的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首先,你得端正自己的態度,明確自己的需求。

一邊想著保障,一邊想著不虧本最好有高收益。

怎麼叫虧本?買了保險不賠就是虧本麼?

保險就是花少錢買個高杠杠應對突發風險,你應該巴不得買了保險一輩子都用不到呢。

期待高收益?保險姓保,最大的功能就是保障,保障賺錢的人,也保障你賺的錢,安全穩健而已。高風險才有高收益,它都不姓保。

什麼叫明確需求?就是想清楚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你明明想買個西瓜解渴,卻心猿意馬覺得籃球不錯,雖然都是圓圓的,但能是一樣的效果麼?保險也有很多產品,雖然都叫保險產品,但功能效義都不一樣,不能類同。

重疾險,生病不能賺錢怎麼辦,主要彌補收入損失。

醫療險,看個病那麼貴,主要轉嫁住院風險。

意外險,天災人禍那麼多,再小心翼翼也繞不開別人粗心大意,主要保障各種突發意外情況。

年金險,可以用來強制儲蓄,可以用來資產傳承,可以用來保證穩定現金流。。。但就是不可以預期高收益。

等等。

其次,你得學會拒絕,學會貨比三家,學會看合同條款。

什麼是拒絕?

保險不是買個菜,挑個水果,今天買了不好吃,以後不買了就是。這是真金白銀,一交20年,可能一輩子的事兒。所以,即使是好閨蜜,即使是好同學,即使是好領導的夫人,即使是親舅媽,多多瞭解下產品,多問幾個問題,看看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應該是無罪的吧。

什麼是貨比三家?

國內保險公司目前接近200家,你聽過的有多少?真正瞭解的又有多少?不耳熟能詳的能買嗎?它們的產品保障都差不多嗎?費率有差別嗎?既然這麼多疑問,不妨比一比。

什麼是看合同條款?

彎彎繞繞看不懂,對吧。沒指望也沒必要把合同逐條逐句看,但花點兒時間讀下保障責任和免責條款總是不過分的吧。互聯網這麼發達,總有辦法知道你想要知道的。

再次,不要管什麼產品停售,不要管什麼秒殺,不要管什麼經濟專家講座。。。記住,沒有需要搶的保險,也沒有需要著急忙慌三兩天就決定的保險。

趁早買保險,早買早保障,都沒錯,但也不妨礙你多點理性,先給賺錢的經濟支柱配備好保障,再考慮老人和孩子,然後再考慮是否還有閒錢做穩健的養老和教育安排。

那真的是十個賣保險,九個是騙子麼

行業亂象的事情在哪個行業都存在,銷售誤導有,消費者本身需求不明確導致也有,隨著監管力度加大,我相信保險市場一定會越來越規範。

24度君更喜歡這樣講:保險真的是個好東西。而保險銷售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但同時又非常體面的職業。

Why?為什麼呢?

容易被誤解,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而且保險產品本身很複雜,它體現的是一種制度和文化的內涵,當然,個別不專業代理人的不負責任的銷售行為,客觀上也加重了社會民眾對保險的誤解。

為什麼又說保險銷售是最具道德感的職業”?是因為保險業專門做“雪中送炭”的事兒,我們聽到過有因為銀行催貸跳樓的,也聽說過炒股虧錢跳樓的,但幾百年來,我們從未聽說過有買保險跳樓的;保險從業人員是最崇高的,情況越是糟糕,客戶越是需要用錢,保險從業人員就越會站在他的身邊。

而真正合格的業務員應該與客戶是雙贏的,與客戶始終站在一起,不是作為銷售去推銷保險產品,而是説明客戶選擇保險產品。客戶買到合適的產品,業務員贏得認同和尊重,最大化體現個人價值。

專業成就價值,24度君永遠與你們在一起!

關注24度保,更多精彩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