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若水“灰咬”豆腐:時光裡“磨”出老味道

日前, 記者循著“若水幹豆腐”名氣來到若水村, 探尋“灰咬”豆腐的秘訣。 站在宋建新幹豆腐作坊巷子口, 未看到“宋家豆腐”門面, 老遠已聞到“宋家豆腐”飄出的屢屢豆香……

浸泡黃豆

走進豆腐坊, 記者看到, 屋子中間擺著4個大桶, 桶裡泡著用來製作幹豆腐的大豆, 一個古老的灶台, 灶臺上烘烤著香噴噴的幹豆腐……作坊內, 宋建新介紹了幹豆腐手工製作主要流程, 除了研磨大豆這個步驟由原始人工拉磨改為機器研磨, 泡豆、煮漿、潑皮、壓制成型、烘乾等步驟是原汁原味傳統手工流程。

宋建新說, 製作“灰咬”豆腐, 第一件事是磨漿, 磨漿的黃豆是睡前泡好的, 一鍋豆腐泡一大桶。 一鍋豆腐需要約15斤豆子, 然後去皮, 去了皮的豆子叫豆黃, 15斤豆子可以出13斤左右豆黃,

接下來是煮豆漿, 過包。 旁邊一盤石磨, 宋建新不停地圍著磨盤飛轉, 乳白色的豆漿汩汩流出。 另一邊一口特號的用來熬豆漿的大鍋, 鍋旁邊一口大缸, 上邊掛著由一個粗大的十字架吊起的用細紗布做的用來過濾出豆渣的豆腐包。 宋建新要同時照顧到三個方面, 磨盤上的豆子少了要及時添上, 磨盤下面的盛豆漿的桶滿了要及時提起來倒入鍋中, 同時要看著那口大鍋, 沒開時要加火, 開了要即時撤火, 掌握火候是很關鍵的, 火小了, 鍋開的慢, 浪費時間, 火大了, 就要糊鍋, 這樣會影響幹豆腐的味道。 將開了的漿倒入過渣包中, 抓住搖臂上下左右晃動, 將豆渣和豆汁分家。 接下來是點漿, 點漿後豆汁凝結成絮團,
就可以在“豆腐哈子”模中壓制了, 壓制時間一般40分鐘到一個小時, 到時間後取出切割, 然後將切割成塊的豆腐放到灰中埋上三四個小時, 將水份“咬”出來後, 用水沖洗乾淨, 最後將洗淨的豆腐塊, 放到火炕上炕幹, 十五分鐘後, 就是一塊塊的幹豆腐成品了, 香噴噴的若水“灰咬”豆腐出爐了。

將豆腐塊用灰掩埋吸水後再用水沖刷乾淨

“大家買到的是金黃噴香的幹豆腐, 而從黃豆變成豆腐的過程, 很少有人知道, 這一切都是在人們夢鄉中進行的。 ”說起做豆腐的經歷, 宋建新感慨萬千。 他說, 為趕上人們早菜,有時間白天出去叫賣,他和愛人每天半夜就起來,等到雞叫時,他的工作已接近尾聲。等到人們起來時,巷子裡已經飄滿了豆腐的馨香,一些買豆腐的人前來光顧。做豆腐是個辛苦活,很寂寞,陪伴他和愛人的只有天上的星星、月亮還有那轉不停的石磨,每次半夜起來,那熱乎乎的被窩,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起床就是一次大考驗,但他樂此不疲。

將豆腐塊烘乾

“祖孫四代,傳承上百年工藝,不能失傳……”宋建新說,宋家幹豆腐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和勤勞,他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若水“灰咬”豆腐,有家的味道,有最質樸的感情,是宋建新祖孫四代用時光“磨”出來的老味道……

湖南省會同縣若水鎮若水村 若水“灰咬”豆腐製作人宋建新 13378920867

為趕上人們早菜,有時間白天出去叫賣,他和愛人每天半夜就起來,等到雞叫時,他的工作已接近尾聲。等到人們起來時,巷子裡已經飄滿了豆腐的馨香,一些買豆腐的人前來光顧。做豆腐是個辛苦活,很寂寞,陪伴他和愛人的只有天上的星星、月亮還有那轉不停的石磨,每次半夜起來,那熱乎乎的被窩,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起床就是一次大考驗,但他樂此不疲。

將豆腐塊烘乾

“祖孫四代,傳承上百年工藝,不能失傳……”宋建新說,宋家幹豆腐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和勤勞,他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若水“灰咬”豆腐,有家的味道,有最質樸的感情,是宋建新祖孫四代用時光“磨”出來的老味道……

湖南省會同縣若水鎮若水村 若水“灰咬”豆腐製作人宋建新 1337892086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