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鏡面王善巧勸誡臣民們不要犯所知障

當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時, 你是堅持己見, 還是兩廂對比後再做出判斷或選擇?當遇到不熟悉的事物, 你是退縮不前還是保持濃濃的探知欲?當瞭解到一種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諦,

但與你自小的認識、經驗都違背時, 你是全然否定, 還是願意去探究從未見過的世界?毫不誇張地說, 機緣巧合的正確選擇決定了你幸福的高度。 曾經就有這麼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 向我們闡述全面看待問題的重要性。

在古印度時期, 有一個頗具智慧, 名叫“鏡面”的國王在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他信奉佛法真理, 嚴持戒律, 依教奉行, 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但其率土之濱, 大部分臣民卻不辨是非, 不明正法, 信奉邪門歪道, 懷疑日月的光華, 反而去相信螢火的微亮。 因此, 鏡面王感到難過, 他為眾生不明信因果, 不修學正法而苦惱, 總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誡臣民,

讓他們改邪歸正, 走上正途才好。

有一天, 鏡面王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召集大臣說:“你們去把國境內天生就是盲人的人請到宮裡來吧, 我有事要安排。 ”大臣按要求很快就找到了一群盲人, 帶回了宮。 鏡面王高興地說:“好極了, 你們帶這些盲人到王宮前的廣場上集合,

再去牽一頭大象來。 ”消息傳開後, 臣民們都感到十分好奇, 不知道國王今天要做什麼事, 爭先恐後地趕來圍觀。

鏡面王讓盲人們一一上前摸象, 再各自描述大象長什麼樣。

大象身體又高又大, 相較之下, 盲人們顯得又矮又小。 受身高所限, 有人摸到了象腹, 有人摸到了象腳, 有人摸到了象尾, 有人摸到了象牙, 有人摸到了象鼻……真是個個不同。

摸著象腹的人說大象像一面鼓, 摸著象腳的人說大象好像水桶一般, 摸著象尾的人說大象像掃帚, 摸著象牙的人說大象只有尖尖的角, 而最後摸到象鼻的人說, 大象就像一根粗繩子……

這群盲人吵吵嚷嚷, 各執一詞, 爭論不休, 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不對, 有人還堅持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

看到這種情況, 在場的其他人大笑起來。

鏡面王神情凝重地說:“你們不必爭論了, 你們僅僅摸到了大象的某個部位, 就認定自己瞭解大象的全部。 ”

接著他又對在場的其他人說:“臣民們啊不要笑, 你們與他們難道不是一類人嗎?你們固執己見,

不深入學習佛法, 卻聽信那些外道的不究竟之法, 還滿以為掌握了宇宙真諦。 這與盲人摸象有何區別?都是犯了所知障啊!”

臣民們目瞪口呆, 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實, 在生活中, 我們好似“盲人摸象”, 也常常犯所知障, 拿自己已學到的知識、經驗去對治未學、未知的新知識。 殊不知, 人的眼界極其有限, 以“我認為”“ 我覺得”“我知道”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真假, 容易有失偏頗, 認片面為全面, 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那一片天, 誤以為是整個天空, 而頑固把持所知障者很可能失掉一切幸福。

南無本初報身佛在法音裡開示,人從生下地那天開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讀一本書,到死也不過讀三萬六千多本。而世間的書籍何止三萬多本,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釋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傳下八萬四千法門,全部精通者又有幾何?而人間的佛書只有龍宮的30%,而龍宮的佛書又只有天上的30%。人窮其一生難能精通所有的佛書……慚愧謙虛,踏實修行吧。遇到新觀點、新知識、新事物時,先不忙著排斥和否定,需兩廂對比、探究,深入分析後方懂得哪種是真理。在修行過程中,我們不斷獲取正知正見,就會把圍困我們的所知障逐個打破,向幸福出發。

當遇到新事物或新概念時,你不妨從“盲人摸象”與所知障的角度思考一下吧,說不定會有新收穫呢!

文/默兒

(以上內容為筆者的個人學佛知見和理解,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應以佛陀說法為准。)

(感謝原創分享)

南無本初報身佛在法音裡開示,人從生下地那天開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讀一本書,到死也不過讀三萬六千多本。而世間的書籍何止三萬多本,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釋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傳下八萬四千法門,全部精通者又有幾何?而人間的佛書只有龍宮的30%,而龍宮的佛書又只有天上的30%。人窮其一生難能精通所有的佛書……慚愧謙虛,踏實修行吧。遇到新觀點、新知識、新事物時,先不忙著排斥和否定,需兩廂對比、探究,深入分析後方懂得哪種是真理。在修行過程中,我們不斷獲取正知正見,就會把圍困我們的所知障逐個打破,向幸福出發。

當遇到新事物或新概念時,你不妨從“盲人摸象”與所知障的角度思考一下吧,說不定會有新收穫呢!

文/默兒

(以上內容為筆者的個人學佛知見和理解,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應以佛陀說法為准。)

(感謝原創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