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西藏中學教師學十九大」韓文: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成果豐碩, 意義深遠。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 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催人奮進, 讓青年人倍感振奮。 學習了十九大精神後, 北京西藏中學的教師們表示, 要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中去。 為此, 他們做了哪些思考, 如何去引導自己的學生?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作為一名高中青年教師, 尤其是在北京市重點教育援藏單位——北京西藏中學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教學,

如何在教學工作中把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好、落到實處, 是2015級4班班主任韓文一直思考的命題。

圖為韓文老師和學生們為當月生日的學生舉辦生日會

融會貫通, 讓十九大精神進地理課堂

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韓文老師說, “聆聽十九大報告的過程中, 對這一點的感觸是最深刻的。 ”

作為地理老師的他, 是從地理學科和高中教學兩個方向去思考的。 《高中地理必修3》談到“區域聯繫”:一個是資源的跨區調配, 比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等;一個是產業轉移, 比如改革開放初期依託我國優惠的國家政策、廣闊的消費市場和大量廉價勞動力, 一些發達國家將部分加工製造業轉移到中國, 民工潮一度成為社會熱點。 但在2010年後,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民工荒”這一新的變化, 學生不理解, 會提出“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 工資水準高, 勞動力應該比較集中,

為什麼現在勞動力不去東部地區了呢?”之類的疑問。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 但我認為可以突出學科特色, 結合課標要求與時代變化, 去引導和説明學生重新認識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 由此深刻理解‘區位條件變化如何引發區域聯繫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這一問題。 東部地區經濟發達, 但是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 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也逐步成為外出務工人員就近就業的新選擇。 首先, 在家鄉尋求到較好的工作崗位, 經濟收入也比較可觀, 甚至有些中西部企業給工人提供的待遇比東部地區高;其次, 可以滿足精神層次的需求, 有家人在的地方才叫家。

離家近了, 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和孩子,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這樣的社會問題就能得到很大緩解。 這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這樣不僅為學生們解釋了地理學中的人口和社會經濟問題, 還讓他們對十九大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書面或口頭上, 印象更加深刻”, 韓文說起自己的專業教學來邏輯清晰, 見地獨到。

 寓教於樂, 發展素質教育

除了日常教學, 《航拍中國》《行星地球》《舌尖上的中國》等火爆紀錄片也能在韓文老師的課外興趣上看到, 每次學生們都看得目不轉睛。

圖為課外興趣班上課場景

圖為興趣班學生作業

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形式進行輔助教學呢?這要從藏族學生的特點講起。韓老師告訴記者,很多藏族學生在初中沒有接觸過地理這門學科,一些地理常識對他們而言,更像是未解之謎。單純講授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這些製作精良的博物類紀錄片,恰好能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去認識他們所生活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星球;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幫他們打開認識地理的大門。

圖為學生們在清華大學觀察日晷模型

在參觀清華大學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們就對日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韓文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借用地理課本中“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變化”知識點,給學生們生動講解了日晷的原理,以及古代計時的方法,既溫習舊知,又做到了課本內容的拓展。

良師益友,全身心地關愛學生

“這是我在北京西藏中學工作的第五個年頭。當初在面試時,我就瞭解到很多我們學校和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寄宿制度。當時我就意識到,作為西藏中學的老師可能要付出更多時間精力,比如看晚自習、查宿舍、週末補課等,甚至有時還會犧牲節假日去陪伴學生。但我也沒有考慮太多,總覺得當老師就是需要付出更多,想想自己以前的老師,不也同樣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學生嗎?”就這樣,韓文留了下來。

“後來當上班主任,最初的一個月,感覺自己每天都很焦躁,大到突發事件,小到上課紀律等管理。發現主要原因是還不懂得如何跟學生交流溝通,不懂得怎麼解決問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特別是有了老教師的幫助,我跟學生的交流逐漸順暢,也日漸有了工作的滿足感和職業成就感。”

面對網路上的“地域黑”,韓文告訴他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主觀上過分強調“自己的民族是所有民族中最好的”思想是很狹隘的,個別人身上出現個別事情,屬於個例,不可以偏概全。他告訴同學們,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才能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逐漸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價值觀等。

一些西藏自治區來的孩子,語言表達上會差一些,有的學生特別內向,一說話就臉紅,一臉紅就笑。但是這樣,更顯示出他們孩童般的純粹,所以他們對一些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會比較敏感和困惑。“我明白這是成長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在他們迷茫的時候需要老師指引,告訴他怎麼正確去看待那些事情,怎麼去做。比如有些學生遇到陌生人求助,又不清楚對方的身份,幫還是不幫,內心會很矛盾。我的回答是,第一,你想要幫助他人是善舉,這樣的想法是對的;第二,有想法還得有能力有方法去幫助。比如有人問路,你可以指給對方,但是對方如果讓你帶路,你就要慎重考慮,這樣做會不會有危險;第三,遇到你處理不了的事情,一定記得給老師打電話,或者打110報警。要通過正反兩方面辯證看待問題,讓他理解這個社會的確存在一些不和諧,但是絕對不是多麼的惡劣。我們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防範意識後再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學生在學校固然以學業為重,但是韓文認為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關乎其一生成長的核心所在,甚至比試卷上的成績更重要,因此也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重視。韓文老師說,“我想要做的不僅是一個嚴師,還要做他們的益友。”

圖為學生園博園拓展合影

未來的道路很長,還會有更多未知的事情將在這所小小的學校裡上演,在和學生們日復一日的陪伴中發生。韓文老師把自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好寄望,對北京西藏中學的美好寄望,對一屆又一屆藏族孩子的美好寄望融入自己的涓滴努力裡。他說:“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我一直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向未來,面對每一個學生。我會盡最大的努力關心和愛護他們,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中國西藏網 文/王茜 圖片由韓文提供)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圖為興趣班學生作業

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形式進行輔助教學呢?這要從藏族學生的特點講起。韓老師告訴記者,很多藏族學生在初中沒有接觸過地理這門學科,一些地理常識對他們而言,更像是未解之謎。單純講授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這些製作精良的博物類紀錄片,恰好能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去認識他們所生活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星球;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幫他們打開認識地理的大門。

圖為學生們在清華大學觀察日晷模型

在參觀清華大學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們就對日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韓文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借用地理課本中“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變化”知識點,給學生們生動講解了日晷的原理,以及古代計時的方法,既溫習舊知,又做到了課本內容的拓展。

良師益友,全身心地關愛學生

“這是我在北京西藏中學工作的第五個年頭。當初在面試時,我就瞭解到很多我們學校和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寄宿制度。當時我就意識到,作為西藏中學的老師可能要付出更多時間精力,比如看晚自習、查宿舍、週末補課等,甚至有時還會犧牲節假日去陪伴學生。但我也沒有考慮太多,總覺得當老師就是需要付出更多,想想自己以前的老師,不也同樣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學生嗎?”就這樣,韓文留了下來。

“後來當上班主任,最初的一個月,感覺自己每天都很焦躁,大到突發事件,小到上課紀律等管理。發現主要原因是還不懂得如何跟學生交流溝通,不懂得怎麼解決問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特別是有了老教師的幫助,我跟學生的交流逐漸順暢,也日漸有了工作的滿足感和職業成就感。”

面對網路上的“地域黑”,韓文告訴他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主觀上過分強調“自己的民族是所有民族中最好的”思想是很狹隘的,個別人身上出現個別事情,屬於個例,不可以偏概全。他告訴同學們,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才能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逐漸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價值觀等。

一些西藏自治區來的孩子,語言表達上會差一些,有的學生特別內向,一說話就臉紅,一臉紅就笑。但是這樣,更顯示出他們孩童般的純粹,所以他們對一些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會比較敏感和困惑。“我明白這是成長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在他們迷茫的時候需要老師指引,告訴他怎麼正確去看待那些事情,怎麼去做。比如有些學生遇到陌生人求助,又不清楚對方的身份,幫還是不幫,內心會很矛盾。我的回答是,第一,你想要幫助他人是善舉,這樣的想法是對的;第二,有想法還得有能力有方法去幫助。比如有人問路,你可以指給對方,但是對方如果讓你帶路,你就要慎重考慮,這樣做會不會有危險;第三,遇到你處理不了的事情,一定記得給老師打電話,或者打110報警。要通過正反兩方面辯證看待問題,讓他理解這個社會的確存在一些不和諧,但是絕對不是多麼的惡劣。我們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防範意識後再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學生在學校固然以學業為重,但是韓文認為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關乎其一生成長的核心所在,甚至比試卷上的成績更重要,因此也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重視。韓文老師說,“我想要做的不僅是一個嚴師,還要做他們的益友。”

圖為學生園博園拓展合影

未來的道路很長,還會有更多未知的事情將在這所小小的學校裡上演,在和學生們日復一日的陪伴中發生。韓文老師把自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好寄望,對北京西藏中學的美好寄望,對一屆又一屆藏族孩子的美好寄望融入自己的涓滴努力裡。他說:“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我一直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向未來,面對每一個學生。我會盡最大的努力關心和愛護他們,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中國西藏網 文/王茜 圖片由韓文提供)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