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好人365」張慶蘭 身軀柔弱意志堅 用愛撐起一個殘缺的家

你一定要點藍字關注我的

張慶蘭從小落下了脊柱側彎、“不長個兒”的毛病。 不過, 身體的缺憾並沒有擊垮她, 操持家務、下地幹活, 她樣樣是把好手。

1984年, 張慶蘭嫁進了這個家。 丈夫和小叔子都是先天性耳聾, 身體虛弱, 不能幹重活。 婆婆是個心直嘴快的人, 面對兩個殘疾兒子, 難免經常嘮叨, 有的時候言語還很難聽, 張慶蘭一笑了之。 公公雙腿靜脈曲張, 但不影響勞動, 靠著自己裁縫手藝幫著養家糊口,

生活還算過得去。 張慶蘭沒事的時候就跟公公學習裁剪, 很快就成了老人的好助手。 因擔心自己和丈夫的殘疾影響下一代, 所以張慶蘭和丈夫收養了遠房親戚的一個小男孩。

1992年, 為了改善生活, 張慶蘭孤身一人前往北京擺攤賣衣服, 一家人的生活日漸改善。 沒想到, 1998年, 公公病情加重, 2000年, 婆婆又查出了肝囊腫, 兩位元老人都需要人照顧, 張慶蘭只好回家, 專心伺候公婆。

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 趁公婆還睡著的時候將屋裡屋外收拾乾淨, 做好早飯。 然後伺候老人刷牙、洗臉、餵飯, 找醫生給婆婆輸液, 到晚上把公婆安頓好, 收拾完屋子之後她才去睡覺, 好多時候都忙到淩晨。

扶160多斤的婆婆坐起來是張慶蘭最為艱難的事情,

她總是先把她的頭抬起來, 然後用前胸頂住, 再去抬胳膊, 這樣慢慢地用自己瘦小的身軀一點點將婆婆扶起。 後來, 婆婆病情越來越重, 自己已經不能獨立坐住, 張慶蘭就把她扶起, 背對背用力抵住當她的“靠背”, 陪她聊天。 2003年, 婆婆拉著她的手告別人世。

婆婆去世, 公公遭受沉痛打擊, 日漸憔悴。 2004年, 妯娌無法在這個殘缺的家裡生活, 扔下8歲的女兒離家出走。 看著眼前哭泣的侄女, 張慶蘭一把把孩子摟在懷裡:“別擔心, 有大娘吃的, 就餓不著你!”小叔子受不了失去妻子的痛苦, 精神狀態越來越糟糕。 從此, 張慶蘭又多了兩個照顧對象:小叔子和侄女。

2006年, 丈夫患上了嚴重的腎病, 家裡更是雪上加霜。 2008年, 小叔子和丈夫相繼去世,

撇下張慶蘭和公公以及兩個孩子相依為命。

因為沒錢治病, 再加上親人一個個離去, 公公身體一下子就垮了。 儘管困難重重, 可生活還是要繼續, 張慶蘭為了能照顧好公公, 就領些手工活補貼家用, 還抽空出去撿破爛, 一家人靠著臨街三間小平房的幾百元租金維持生活。

張慶蘭的公公不僅雙腿患有靜脈曲張, 還患有“帕金森”等多種疾病, 勉強可以自己洗臉、吃飯, 走路時要拄拐杖, 一刻也離不開她。 張慶蘭是公公的“備忘錄”, 幾時吃藥、幾時測血壓, 她都印在了心裡。 每天除了收拾屋子, 照顧一家老小, 她一有時間就扶著公公出去走走。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 公公87歲高齡時仍能拄拐行走。

“好!這個兒媳婦好啊!這麼多年,

就靠她了, 她是我們全家的精神支柱, 她在, 才能支撐起這個家!”張慶蘭的公公說。 2016年初冬的一個午後, 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由於張慶蘭多年照顧這個家, 身體已嚴重透支, 腰椎脊柱裂、高血壓、心肌缺血等疾病纏身, 但她依舊樂觀而積極地為家庭操持著。 如今, 兒子和侄女均已順利畢業參加了工作, 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子早日娶回一個媳婦, 讓愛在家中傳承。

編輯點評

“德乃人之本, 孝為德之先”。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在張慶蘭身上尤其表現得淋漓盡致。 苦難可以奪走生命、可以奪走青春, 但奪不走她臉上的笑容、奪不走她內心的堅強。 面對命運的不公, 她沒有消極地逃避, 而是堅強地面對, 她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 盡心盡力撫養兒子、侄女長大成人。我們要學習她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困苦,不退縮、不氣餒,積極前行。

(摘自《廊坊日報》原文有刪減,責任編輯:陶恒)

以上圖文來自中國文明網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品味泉城、傳播文明吧!

文明濟南

微信號 : wenmingjn

盡心盡力撫養兒子、侄女長大成人。我們要學習她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困苦,不退縮、不氣餒,積極前行。

(摘自《廊坊日報》原文有刪減,責任編輯:陶恒)

以上圖文來自中國文明網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品味泉城、傳播文明吧!

文明濟南

微信號 : wenmingj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