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李連達:畢生奉獻中醫藥

李連達(1934 年 ~)

1934 年出生, 遼寧瀋陽人。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中藥藥理學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主任。

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第七屆北京市人大代表, 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

從事中醫臨床和基礎研究60餘年, 上世紀80年代, 在國內建立動物和人的心肌細胞培養方法, 並用於中藥研究向全國推廣, 至今仍在國內普遍使用;90年代, 在衛生部領導下, 負責制定了我國第一個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與技術規範, 成為我國第一個官方認可的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及技術規範, 迄今仍為全國遵守的標準;2000年以來, 首創中藥與自體骨髓幹細胞經心導管移植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

出身西醫的中醫醫生

李連達出生在一個醫學大家庭, 祖父和父母親都是醫生,

兄弟姐妹九個人中有七個是學醫的。 李連達1956年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分配到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工作, 參加西學中班學習中醫, 其後拜趙心波老中醫為師, 開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親身的臨床實踐使李連達對中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認識到中醫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良好的治療效果, 更有完整的理論和獨具特點的學術體系, 不僅擅長於治療慢性病及功能性疾患, 對於疑難重症、感染性疾患及器質性疾患, 也有好的療效。

有一次隨趙老會診, 見一患腺病毒肺炎合併金葡敗血症、高燒持續四周的兩歲小孩, 當時幾乎請遍了專家會診, 用了各種中西藥, 但病情毫無好轉, 經趙心波老大夫診治, 採用溫病的甘寒清熱治療,

服藥兩天后體溫即開始下降, 一周病癒出院。 另一次是一例被拖拉機撞成嚴重腦挫裂傷患者, 全身癱瘓, 神志不清, 經半年多治療, 仍無好轉, 請趙老治療兩月後, 患者竟然逐漸恢復。 這兩件事給李連達觸動極大, 他下定決心, 努力學好中醫, 終身為中醫事業作貢獻。

1958年, 國內麻疹流行, 很多是合併腺病毒肺炎, 病情兇險, 病死率很高, 多死於急性迴圈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急危重症, 只要能控制住這些就有把握治好麻疹肺炎, 當時中藥最大困難就是口服湯藥難於速效, 如果能把中藥做成速效、強效的注射劑, 病人來了一針打進去就能爭取到進一步治療的時間, 就能把孩子的命保護下來。 李連達當時就有進行中醫藥實驗研究的願望,

把中藥做成注射劑急救病人。 但是, 當時領導及老中醫認為搞實驗是不務正業, 認為這是用兔子、老鼠變相消滅中醫。

李連達就用節假日、晚上的時間做實驗, 沒有經費就用自己的工資來買動物做實驗。 但是剛剛開始, 就被命令停止實驗, 而且大會點名小會批判, 李連達的第一次嘗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中藥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在此後十多年臨床工作中, 他更多地體會到中醫藥要發展不能停留在兩千年前的水準上, 因循守舊和固步自封只會阻礙中醫的發展。 因此, 李連達始終懷揣著中醫科研的夢想, 進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想法一直沒有改變, 但限於當時的環境與條件, 一直未能如願以償。

終於在1974年, 李連達的中醫科研之路迎來了人生路上最大的轉折。 他得到了新任院領導老紅軍嚴榮院長和齊雷書記的支持, 瞭解他的目地是更好地治病救人, 便不顧極左思潮的干擾, 不顧輿論壓力, 大膽支持他的工作。 做了17年兒科醫生, 已是醫療、科研、教學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的他, 在外人看來, 這是在胡鬧, 放棄從事十幾年的中醫臨床工作, 從零開始, 去搞中藥, 損失非常大。 但是, 他下決心一定要研究中藥, 解決治病救人的難題。

當時條件非常困難, 領導給一間9平方米的衛生間做實驗室, 在抽水馬桶與洗澡盆上面放了兩塊木板, 便成了實驗台, 終於開始了中藥的基礎研究。 他拿著領導給的400元科研經費, 感激萬分, 在無數質疑聲中開始了研究工作。李連達堅定地認為中藥現代化是當時中醫藥發展最需要開拓的工作。他就在這間實驗室,在木板搭成的實驗臺上完成了第一個實驗:“冠心Ⅱ號對大鼠應激性心肌小血管內血小板聚集的影響”,當時還得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無私的援助,借用電子顯微鏡。按當時規定,用一個小時要30元錢,這個實驗要用幾百個小時,根本就沒有這個錢,他說明情況,竟然同意他免費使用。第一個實驗完成發表論文,中醫界的一些領導和中醫大夫看到他確實是用實驗來支持中醫,發展中藥,不是反對中醫消滅中藥,以後支持的人就比較多了。

過去只知道中藥能治病,但是為什麼能治病說不出道理。他用大量實驗說明了中藥的作用原理,為中醫藥現代化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

李連達回憶當年買實驗動物的情景時常說:“買大鼠、兔子,就自己騎著自行車,在後馱架上掛兩個鐵籃子裝著運回來。買狗,就栓根繩,綁在自行車上,狗在車後跑,街上小孩也在後面跟著跑。”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時,人們看到的是撒滿鮮花的陽光大道,是勝利的喜悅,是紅花與獎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每一項成果、每一張獎狀,凝結了多少血和汗,要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在寧靜的實驗室裡,雖然沒有槍炮聲,卻同樣有著前赴後繼的悲壯場面。1981年底,李連達在實驗室搬動幾百斤重的水泥解剖台,腰部嚴重損傷,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損傷,劇痛難忍,本應立即住院治療,但由於全國首屆中西醫結合大會召開在即,他承擔了大會專題報導及分題總結的任務,為了中醫事業的發展,為了中西醫結合工作能夠開創新局面,他強忍劇痛,帶病工作,坐著輪椅參加會議,每日靠著杜冷丁止痛,堅持開完會議。大會結束時,由於延誤治療,沒有合理休息,他病情惡化,立即送進醫院,竟然臥床一年多才康復。

創新中藥實驗方法

領銜制定評價標準

上世紀70年代,中醫藥科研剛剛起步,研究方法有限。當時他的想法是:既要注意中醫藥特點,又要吸收國內外先進方法,在借鑒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心肌細胞培養在中醫藥研究中的應用”,是李連達1978年在國內首次建立起來的培養方法,培養成功了乳鼠心肌細胞,並在培養瓶中連續搏動106天,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隨後又培養成功人胚心肌細胞,建立了生理、生化、形態等各種觀測指標,在此基礎上首次將培養心肌細胞用於中醫藥研究。進而又建立了心律失常,缺血樣損傷,免疫性損傷,中毒性損傷及心力衰竭等各種細胞病理模型,觀察了中藥複方、單味藥及單體對上述病理模型的治療作用,克服了一系列理論上與技術上的困難,使中藥研究進入了細胞及分子水準,體現“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原則,先後完成十幾項研究課題,舉辦了3屆全國學習班,使這一先進技術迅速普及全國。1981年這項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衛生部的科技進步甲級獎。

我國1987年頒佈了新藥審批辦法,當時沒有藥理學標準,研究新藥感到非常困難,審評人員也沒標準,使新藥審評工作難於標準化、規範化。衛生部委託李連達負責這項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難起草了四十多種疾病的藥效學標準。這個標準使中藥研究水準大幅度提高,對新藥的研究和審批也有明顯提高,對整個中藥新藥的研究及審批都是一個很大的推進。

1992年該標準由衛生部印發全國,成為我國第一個官方批准、學術界公認的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及技術規範,他在全國十多個城市作20多次專題報告,進行推廣工作,一直到今天還在用。

胸懷坦蕩,仗義執言

李連達一生的信念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醫事業。”

李連達在從事繁忙的醫療和科研工作的同時,十分關心群眾的疾苦和中醫事業的發展,他在擔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時,積極地向國家領導反映中醫事業及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他滿腔熱情地表示:“要把畢生精力獻給中醫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生敬君子、惡小人、剛直不阿、敢於講真話、直言相諫,大義凜然,反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拉幫結夥、不正之風。

2000年以後,當時醫患糾紛嚴重,新聞炒作,激化矛盾,使廣大醫務人員成為眾矢之的,“白衣天使”變成了“白眼狼”。由於當時的輿論導向和輿論壓力,沒有人敢站出來為醫務人員主持公道。

李連達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參加的政協會議上代表醫藥衛生工作者,提出醫患矛盾激化的責任不在醫生,主要原因是一些社會矛盾和醫療體制機制的缺欠,不能及時解決,群眾把怨氣轉向醫生,醫務人員成為代人受過的出氣筒、替罪羊,強調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希望中央能夠採取有力措施,確保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與人身安全,恢復白衣戰士的社會聲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希望從根本上解決某些社會矛盾,改善衛生工作的體制與機制,確保人民健康,並應注意新聞導向,防止新聞炒作,煽動對立情緒,激化矛盾。

隨著中藥使用範圍的擴大等原因,不良反應日益增多,引起廣泛重視,國外刮起一股禁用中藥風,國內也有人全面反對中醫中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出現一些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後,又一次掀起全面禁用中藥的狂潮。當時有些群眾不明真相,甚至失去了對中醫中藥的信任,對中醫事業的發展,是一次致命性的打擊。

在此嚴重情況下,李連達據理力爭,指出中藥注射劑在搶救危重患者時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提出“要實事求是地對待中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採取積極而慎重的態度、加強研究工作,改善藥品品質,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確保廣大病人的用藥安全。”並上書衛生部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很快得到了陳竺、高強、王國強、邵明立四位部長的回函,表示完全同意他的意見,大力支持這項工作,並要求有關部門立即貫徹執行,為挽救中藥注射劑,保障廣大群眾健康與用藥安全,也為保證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李連達與屠呦呦都是1951年同期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分別在藥學系(1955年畢業)及醫學系(1956年畢業),又都分配到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及西苑醫院工作,分別從事中藥及中醫研究工作,都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醫藥事業。但是屠呦呦作出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貢獻,而李連達自認為是“小大夫作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與師兄弟、師姐妹及其他專家學者相比,差距甚遠。”因此,他總是強調學海無涯,自己的知識有限,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中醫中藥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與疾病鬥爭的寶貴經驗的結晶,是民族繁衍昌盛的保證。過去的傳統醫學是古代科學的一部分,屬於經驗醫學,當代的傳統醫學則是從古代科學向現代科學發展,從經驗醫學向精准醫學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應該與時俱進,持續發展。

李連達認為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醫學)不應停留在2000年前的水準上,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我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醫學)也要不斷發展、創新,應該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中醫中藥的現代化、標準化、科學化;認為我國醫學的未來發展應該是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長期共存,同步發展,團結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為我國人民的健康服務,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因此,他不同意“西醫消滅中醫”或“中醫吃掉西醫”的提法,不同意中西醫相互對立,互相排斥,互比高低,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在學術問題上可以有不同看法,有爭論,體現百花爭鳴、百花齊放,但是不應把學術之爭變成人身攻擊、派系之爭,甚至幫派之爭。不應無限上綱上線,扣帽子、打棍子,不要用政治手段解決科學問題,用行政措施干涉學術發展。

李連達常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醫事業的熱情是無限的,是永生的。積極、樂觀、勇敢地面對現實,堅持諾言,把他的餘生獻給壯麗的事業,為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論語·子路篇》中有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李連達老師的學生,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時刻鞭策自我,努力學習,積極提高自我。

後記:謹以此文獻給歷經重病,置生死於度外,追求知識,不斷學習,為我們做出榜樣的李連達。也獻給所有對李連達關心和幫助的醫生、護士、各位領導及親朋好友!

(作者單位:西苑醫院)

① 2008年12月,臺北市,李連達參加兩岸中草藥合作及技術交流論壇。

②2013年12月,天津腫瘤醫院,李連達手術前畫的手術示意圖之一。

③2002年11月,李連達與研究生在基礎醫學研究室進行中藥研究。

■李貽奎

在無數質疑聲中開始了研究工作。李連達堅定地認為中藥現代化是當時中醫藥發展最需要開拓的工作。他就在這間實驗室,在木板搭成的實驗臺上完成了第一個實驗:“冠心Ⅱ號對大鼠應激性心肌小血管內血小板聚集的影響”,當時還得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無私的援助,借用電子顯微鏡。按當時規定,用一個小時要30元錢,這個實驗要用幾百個小時,根本就沒有這個錢,他說明情況,竟然同意他免費使用。第一個實驗完成發表論文,中醫界的一些領導和中醫大夫看到他確實是用實驗來支持中醫,發展中藥,不是反對中醫消滅中藥,以後支持的人就比較多了。

過去只知道中藥能治病,但是為什麼能治病說不出道理。他用大量實驗說明了中藥的作用原理,為中醫藥現代化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

李連達回憶當年買實驗動物的情景時常說:“買大鼠、兔子,就自己騎著自行車,在後馱架上掛兩個鐵籃子裝著運回來。買狗,就栓根繩,綁在自行車上,狗在車後跑,街上小孩也在後面跟著跑。”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時,人們看到的是撒滿鮮花的陽光大道,是勝利的喜悅,是紅花與獎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每一項成果、每一張獎狀,凝結了多少血和汗,要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在寧靜的實驗室裡,雖然沒有槍炮聲,卻同樣有著前赴後繼的悲壯場面。1981年底,李連達在實驗室搬動幾百斤重的水泥解剖台,腰部嚴重損傷,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損傷,劇痛難忍,本應立即住院治療,但由於全國首屆中西醫結合大會召開在即,他承擔了大會專題報導及分題總結的任務,為了中醫事業的發展,為了中西醫結合工作能夠開創新局面,他強忍劇痛,帶病工作,坐著輪椅參加會議,每日靠著杜冷丁止痛,堅持開完會議。大會結束時,由於延誤治療,沒有合理休息,他病情惡化,立即送進醫院,竟然臥床一年多才康復。

創新中藥實驗方法

領銜制定評價標準

上世紀70年代,中醫藥科研剛剛起步,研究方法有限。當時他的想法是:既要注意中醫藥特點,又要吸收國內外先進方法,在借鑒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心肌細胞培養在中醫藥研究中的應用”,是李連達1978年在國內首次建立起來的培養方法,培養成功了乳鼠心肌細胞,並在培養瓶中連續搏動106天,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隨後又培養成功人胚心肌細胞,建立了生理、生化、形態等各種觀測指標,在此基礎上首次將培養心肌細胞用於中醫藥研究。進而又建立了心律失常,缺血樣損傷,免疫性損傷,中毒性損傷及心力衰竭等各種細胞病理模型,觀察了中藥複方、單味藥及單體對上述病理模型的治療作用,克服了一系列理論上與技術上的困難,使中藥研究進入了細胞及分子水準,體現“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原則,先後完成十幾項研究課題,舉辦了3屆全國學習班,使這一先進技術迅速普及全國。1981年這項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衛生部的科技進步甲級獎。

我國1987年頒佈了新藥審批辦法,當時沒有藥理學標準,研究新藥感到非常困難,審評人員也沒標準,使新藥審評工作難於標準化、規範化。衛生部委託李連達負責這項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難起草了四十多種疾病的藥效學標準。這個標準使中藥研究水準大幅度提高,對新藥的研究和審批也有明顯提高,對整個中藥新藥的研究及審批都是一個很大的推進。

1992年該標準由衛生部印發全國,成為我國第一個官方批准、學術界公認的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及技術規範,他在全國十多個城市作20多次專題報告,進行推廣工作,一直到今天還在用。

胸懷坦蕩,仗義執言

李連達一生的信念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醫事業。”

李連達在從事繁忙的醫療和科研工作的同時,十分關心群眾的疾苦和中醫事業的發展,他在擔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時,積極地向國家領導反映中醫事業及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他滿腔熱情地表示:“要把畢生精力獻給中醫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生敬君子、惡小人、剛直不阿、敢於講真話、直言相諫,大義凜然,反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拉幫結夥、不正之風。

2000年以後,當時醫患糾紛嚴重,新聞炒作,激化矛盾,使廣大醫務人員成為眾矢之的,“白衣天使”變成了“白眼狼”。由於當時的輿論導向和輿論壓力,沒有人敢站出來為醫務人員主持公道。

李連達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參加的政協會議上代表醫藥衛生工作者,提出醫患矛盾激化的責任不在醫生,主要原因是一些社會矛盾和醫療體制機制的缺欠,不能及時解決,群眾把怨氣轉向醫生,醫務人員成為代人受過的出氣筒、替罪羊,強調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希望中央能夠採取有力措施,確保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與人身安全,恢復白衣戰士的社會聲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希望從根本上解決某些社會矛盾,改善衛生工作的體制與機制,確保人民健康,並應注意新聞導向,防止新聞炒作,煽動對立情緒,激化矛盾。

隨著中藥使用範圍的擴大等原因,不良反應日益增多,引起廣泛重視,國外刮起一股禁用中藥風,國內也有人全面反對中醫中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出現一些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後,又一次掀起全面禁用中藥的狂潮。當時有些群眾不明真相,甚至失去了對中醫中藥的信任,對中醫事業的發展,是一次致命性的打擊。

在此嚴重情況下,李連達據理力爭,指出中藥注射劑在搶救危重患者時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提出“要實事求是地對待中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採取積極而慎重的態度、加強研究工作,改善藥品品質,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確保廣大病人的用藥安全。”並上書衛生部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很快得到了陳竺、高強、王國強、邵明立四位部長的回函,表示完全同意他的意見,大力支持這項工作,並要求有關部門立即貫徹執行,為挽救中藥注射劑,保障廣大群眾健康與用藥安全,也為保證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李連達與屠呦呦都是1951年同期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分別在藥學系(1955年畢業)及醫學系(1956年畢業),又都分配到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及西苑醫院工作,分別從事中藥及中醫研究工作,都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醫藥事業。但是屠呦呦作出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貢獻,而李連達自認為是“小大夫作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與師兄弟、師姐妹及其他專家學者相比,差距甚遠。”因此,他總是強調學海無涯,自己的知識有限,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中醫中藥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與疾病鬥爭的寶貴經驗的結晶,是民族繁衍昌盛的保證。過去的傳統醫學是古代科學的一部分,屬於經驗醫學,當代的傳統醫學則是從古代科學向現代科學發展,從經驗醫學向精准醫學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應該與時俱進,持續發展。

李連達認為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醫學)不應停留在2000年前的水準上,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我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醫學)也要不斷發展、創新,應該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中醫中藥的現代化、標準化、科學化;認為我國醫學的未來發展應該是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長期共存,同步發展,團結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為我國人民的健康服務,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因此,他不同意“西醫消滅中醫”或“中醫吃掉西醫”的提法,不同意中西醫相互對立,互相排斥,互比高低,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在學術問題上可以有不同看法,有爭論,體現百花爭鳴、百花齊放,但是不應把學術之爭變成人身攻擊、派系之爭,甚至幫派之爭。不應無限上綱上線,扣帽子、打棍子,不要用政治手段解決科學問題,用行政措施干涉學術發展。

李連達常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醫事業的熱情是無限的,是永生的。積極、樂觀、勇敢地面對現實,堅持諾言,把他的餘生獻給壯麗的事業,為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論語·子路篇》中有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李連達老師的學生,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時刻鞭策自我,努力學習,積極提高自我。

後記:謹以此文獻給歷經重病,置生死於度外,追求知識,不斷學習,為我們做出榜樣的李連達。也獻給所有對李連達關心和幫助的醫生、護士、各位領導及親朋好友!

(作者單位:西苑醫院)

① 2008年12月,臺北市,李連達參加兩岸中草藥合作及技術交流論壇。

②2013年12月,天津腫瘤醫院,李連達手術前畫的手術示意圖之一。

③2002年11月,李連達與研究生在基礎醫學研究室進行中藥研究。

■李貽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