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隆冬臘月,飛機也怕結冰?

水凝固為冰是我們熟悉的物理過程, 一旦溫度低於冰點, 液態的水往往就會變作固態的冰。 比如現在的天兒, 結冰現象更是十分常見。

冰, 可以讓人們體驗到酣暢淋漓的滑冰運動, 還能幻化成異彩紛呈的絕美冰雕。

然而, 冰也常常令人苦不堪言, 比如路面結冰會影響行車安全, 水管結冰會導致爆裂, 電線電纜結冰會使基站坍塌……對於飛機而言, 結冰是個麻煩事兒。

一架穿上冰衣的飛機

飛機為啥會結冰?

提到飛機結冰, 小夥伴們或許會想到這樣的景象:雨雪天氣裡, 停機坪上的飛機個個都穿上了一層冰衣。

其實, 多數情況下飛機結冰並不發生在地面, 而是在天上。

機翼上掛滿冰溜的飛機

我們知道, 在大氣對流層下半部的雲層中, 有很多過冷水滴, 即溫度低於冰點卻仍未凝固的液態水滴。

過冷水滴的狀態十分不穩定, 只需受到外界一點點擾動, 就會迅速結成冰。

當飛機在雲層中高速飛行時, 如果飛機部件表面溫度低於冰點, 過冷水滴撞擊後就會很快聚積成冰。

這種現象被稱為“水滴積冰”, 它是導致飛機結冰的罪魁禍首。

過冷水滴經過機翼時的運動軌跡

此外, 飛機偶爾還會遇到“幹結冰”和“凝華結冰”的問題。

當飛機穿過雨夾雪或含有大量冰晶的雲層時, 發動機等溫度較高的部件會使冰晶融化沉積, 然後再凝固成冰, 這便是“幹結冰”。

至於“凝華結冰”, 顧名思義, 它和霧凇的形成原理相同, 指的是空氣中的水汽在機身表面凝華成冰的現象。

總體來說, 影響飛機結冰的因素主要有3個↓↓

其一, 飛機的外形形狀, 這是由於飛機外形直接影響流場分佈, 從而影響了撞擊在飛機表面上的水滴分佈情況。

其二, 飛機的飛行狀態, 研究發現, 當飛行速度在亞音速以下或附近、飛行高度介於3至7千米時, 最易結冰。

其三, 飛行的氣象條件, 如環境溫度、雲層形式、雲層範圍、空氣中液態水含量等, 通常, 積雲和積雨雲最易導致飛機發生嚴重的結冰現象。

積雲雖美, 卻易使飛機結冰

飛機結冰有何危害?

飛機結冰對飛行安全有諸多不利影響, 首先就表現在改變飛機的氣動外形。

當機翼和尾翼結冰後, 表面粗糙度會變大, 從而增加了飛行阻力, 減小了升力。

科學家們通過風洞和飛行試驗證明, 即使機翼前緣的積冰厚度只有一毫米, 也會使阻力驟增40%, 升力銳減30%。

結冰還嚴重影響飛機的操縱性。 例如, 若操縱面結冰, 由於品質分佈改變, 操縱杆上的力也會隨之變化, 操縱效率大為降低。

最令人頭大的還屬隱匿在操縱面縫隙間的冰, 它能誘發操縱面卡死, 使飛機的操縱性能完全喪失。

發動機轉子葉片上的積冰,它會降低發動機效率

除了影響氣動和操縱性能,結冰還增加飛機的起降距離、降低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和有效推力、干擾正常的通訊導航資訊,因此常會釀成嚴重的飛行事故。

2006年6月,我國一架軍用運輸機在安徽墜毀,機上5名機組人員及35名空軍專家全部罹難,堪稱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

調查結果顯示,此次空難正是由飛機多次穿越結冰雨雲,機身結冰失控所致。

據估計,在過去的50年中,因結冰引起的飛行事故已造成至少500人喪生。

飛機風擋結冰,嚴重影響飛行員的視線

怎麼預防飛機結冰?

既然飛機結冰貽害無窮,難道就不能避免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代飛機在設計時會在機翼、尾翼、發動機進氣道前緣等易結冰的部位安裝加熱裝置,以保證無論在何種氣象條件下飛行,這些部位都不會結冰。

例如,空客320、波音737等多數客機均通過引氣系統將發動機的熱氣引至機翼前緣,而波音787等則在機翼前緣內壁貼上電加熱墊,通過電子調節器實現精確加熱。

波音737的防冰裝置示意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還從荷葉上找到了新的防冰靈感。

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當水滴落到荷葉表面時,水滴並不會粘附在荷葉上,而是聚成球狀滾落,這就是“荷葉效應”。

如果能製造出不粘水滴的飛機表面,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防冰手段。不過,這種防冰技術目前還只存在於實驗室中,距離應用仍很遙遠。

版權聲明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使飛機的操縱性能完全喪失。

發動機轉子葉片上的積冰,它會降低發動機效率

除了影響氣動和操縱性能,結冰還增加飛機的起降距離、降低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和有效推力、干擾正常的通訊導航資訊,因此常會釀成嚴重的飛行事故。

2006年6月,我國一架軍用運輸機在安徽墜毀,機上5名機組人員及35名空軍專家全部罹難,堪稱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

調查結果顯示,此次空難正是由飛機多次穿越結冰雨雲,機身結冰失控所致。

據估計,在過去的50年中,因結冰引起的飛行事故已造成至少500人喪生。

飛機風擋結冰,嚴重影響飛行員的視線

怎麼預防飛機結冰?

既然飛機結冰貽害無窮,難道就不能避免嗎?答案是肯定的。

現代飛機在設計時會在機翼、尾翼、發動機進氣道前緣等易結冰的部位安裝加熱裝置,以保證無論在何種氣象條件下飛行,這些部位都不會結冰。

例如,空客320、波音737等多數客機均通過引氣系統將發動機的熱氣引至機翼前緣,而波音787等則在機翼前緣內壁貼上電加熱墊,通過電子調節器實現精確加熱。

波音737的防冰裝置示意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還從荷葉上找到了新的防冰靈感。

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當水滴落到荷葉表面時,水滴並不會粘附在荷葉上,而是聚成球狀滾落,這就是“荷葉效應”。

如果能製造出不粘水滴的飛機表面,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防冰手段。不過,這種防冰技術目前還只存在於實驗室中,距離應用仍很遙遠。

版權聲明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