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線 7 年,美團壟斷了市場但還不賺錢,新成立的產業基金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好奇心日報】

還在用飯否的人已經很少, 但它的創始人王興依然每天至少發一條。

上週六是美團上線七周年的日子。 剛過零點沒幾分鐘,

王興發了一條飯否:“第一個給我發消息祝賀美團七周年的竟是曾經的對手。 我相信現在他是真誠地希望在他們都退場之後, 美團能推進實現這個行業未盡的理想。 ”

2011 年, 差不多是團購大戰最激烈的時候。 當時中國有大約 5000 家大小團購網站。 團購生意的鼻祖 Groupon 也將生意搬進中國。

那年 10 月, 王興和競爭對手 24 券的創始人杜一楠在一個行業活動上對談。 當被問及競爭時, 王興說團購網站只有 0.1% 能活下來, 而臺上“至少有一家”。

後來, Groupon 和騰訊合資成立的高朋和 24 劵相繼消失在團購市場, 同樣消失的還有其它近 5000 家大小團購網站。

美團如王興所說, 成了那 0.1%。 2015 年 10 月,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 團購生意在中國基本是一家公司的事了。

百度說要花 200 億來做的糯米團購,

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 另一個巨頭競爭對手阿裡巴巴的口碑, 本身的業務重點也不是團購。

7 年時間, 美團打敗了所有團購競爭對手。 但當時王興所說的 2012 年盈利, 卻一直沒有實現。

2016 年 7 月, 王興再度談起美團的未來。 他的說法變成了下半場:“最近的四年時間我認為是‘互聯網+’的上半場, 也就是以用戶紅利為代表, 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為代表……現在我們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拐點時期, 接下來的下半場, 很重要的一點不光是用戶的廣度增加, 我們還要加大用戶的深度。 ”王興在隨後的數個演講與採訪中談過好幾次“上半場”和“下半場”。

以前不考慮盈虧, 帶著巨額融資打敗了競爭對手。 現在該證明自己能賺到錢——成為一個對得起 180 億美元估值的生意。

美團已經試過了很多新業務, 從電影票到雲計算, 都是美團為自己找的新方向。

最新的一步, 則是投資。 2 月下旬, 美團宣佈發起設立美團點評產業基金, 將專注於投資大消費領域的早期專案投資。

投資這事, 美團已經忙了兩年多

2014 年年底, 陳少暉加入美團, 擔任美團戰略與投資副總裁, 組建了美團的戰略投資部。 在加入美團之前, 陳少暉是騰訊產業基金的執行董事、騰訊投資並購部助理總經理, 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投資經驗。

很快, 美團公佈了第一筆投資, 是一家商場 Wi-Fi 服務提供者。

陳少暉名列必去科技、普照天星科技、別樣紅等近十家所投公司的股東名單, 也是新成立的美團點評產業基金 CEO,

根據美團公佈的資訊, 他還參與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

這次新成立的產業基金首期募集資金預計有 15 億元, 目標規模 30 億元。 資金來自美團點評、騰訊、新希望等公司。

一位元熟悉情況的前美團中高層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美團戰略投資部應該還會繼續保持, 相當於“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儘管有騰訊和新希望這兩個大公司參與。 這個基金其實還是美團主導。 從命名到團隊構成, 都與騰訊沒有什麼關係。 騰訊方面也沒有就這個基金發聲, 它更多是一個提供資源的角色。

這個基金還聘請了首位創始合夥人朱擁華, 他曾任聯想控股執行董事、天圖資本合夥人。 據一位接近王興的投資人介紹, 這位合夥人也已經就位。

美團點評方面也表示, 這個基金已經成立了一段時間, 只是暫未公開。

首期的 15 億資金, 在同類產業基金裡面不算太多, 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成立之初, 募資規模在 50 億元左右, 成立三年後資金模式就已經成長到 200 億元左右。

但 15 億這對美團點評來說卻不是一筆小數。 從 2016 年 1 月那一輪 33 億美元融資之後, 美團點評只在 8 月引入過華潤的一筆戰略投資, 而美團每年的虧損額, 至少在百億人民幣。

這一筆錢拿出來, 必須是能解決一些問題的。

以往的投資, 只有一小部分是補充自身業務的

美團以往的投資, 總共有 30 多家。 我們查到公開信息的有 17 家, 其中只有四家是補充美團自身的業務。

比如去年年底入股的愛鮮蜂, 就是補充美團外賣的便利店送達服務;2015 年 9 月投資的校園生活服務平臺宅米, 則是為了補充校園市場。

以宅米為例,拿了美團的投資之後,雙方在業務和技術領域都有合作。主打校園 O2O 的宅米也基本類似,到夜間時段,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校園裡),美團外賣的便利店服務會跳轉到宅米。如今美團為宅米導流的轉化率穩定在 15%左右,也就是說,每天宅米有 15%的訂單來自美團。

美團已有的投資,更多是為了做給商戶提供付費服務的生意

美團做得更多的投資,還是服務平臺上面的商戶。陳少暉在 2015 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美團最近很密集地做了一些項目。美團的心態足夠開放,我們希望投資公司能夠獨立發展,雖然有些業務跟美團有對接,但他們有些業務也跟友商有合作。”

公開信息能查詢到的美團投資,大部分都是為商戶提供服務的創業公司。比如商業 Wi-Fi 服務提供者小博無線、客棧管理系統番茄來了、餐飲收銀系統餐行健、酒店資訊管理系統別樣紅。

做航司官網機票直銷的必去科技在去年 5 月拿到了美團的 A 輪投資,現在美團上航司直營的機票技術介面,就是由必去做的。

必去 CEO 馬國華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最初美團投資部聯繫必去,是通過客服電話,當時必去自己的 App 上線了幾個月。在融資的那段時間裡,馬國華帶著團隊路演了二十幾次,最後決定拿美團的錢,原因就是“美團不只有錢,還有客戶,有流量”。

拿了美團的投資之後,雙方在業務和技術領域都有合作。

美團投資、並購一覽

2016.11

投資社區便利店愛鮮蜂

2016.09

收購協力廠商支付公司錢袋寶,獲得支付牌照

2016.06

投資美甲幫,這是一家手機美甲社區,美甲師可以用它開微店賣服務

2016.06

投資餐飲老闆內參,主要做面向餐飲從業者的媒體和線上培訓

2016.06

投資必去科技,這是一家基於航空公司官網做機票直銷平臺的技術公司

2016.05

投資易酒批,為商戶提供酒水查詢、進貨等服務的交易平臺

2016.05

投資水滴互助,由前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沈鵬創辦,一家解決用戶疾病治療資金的互助保險社區

2016.04

貓眼電影從美團點評拆分,引入光線傳媒入股,估值 83 億元

2015.12

再次投資番茄來了

2015.12

投資別樣紅,這是一家為酒店提供預訂資訊管理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2015.10

美團宣佈與大眾點評合併

2015.09

投資校園生活平臺宅米

2015.09

投資餐飲資訊管理系統服務商餐行健

2015.07

收購旅遊搜索與預訂網站酷訊旅遊

2015.04

收購遙控餐廳,這家公司的業務主要就是為餐飲商戶提供基於排隊的一系列資訊管理服務

2015.03

投資同達快送,為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餐飲連鎖企業提供線下送餐服務的同程快遞品牌

2015.01

投資中小酒店及客棧資訊化服務商番茄來了

2014.11

投資商場 Wi-Fi 服務提供者小博無線

和那些入駐平臺的餐廳、美業商戶,這些被投的服務提供者,其實也是為了用戶跟著美團和點評。

靠賣這些被投公司的服務給商戶掙錢,美團點評也剛剛開始嘗試。

去年 12 月,美團成立了餐飲生態事業部,團隊規模 2000 人,主要銷售符合其平臺標準的餐飲軟體。為商家提供資訊服務的大部分被投公司,比如餐行健、易酒批,都是接入了餐飲生態平臺。

基於平臺上 160 萬商戶,美團也想做金融服務的生意。

美團點評在去年 9 月花巨額收購了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為了支付牌照。有分析認為, 美團點評這次收購的金額應該在 8-13 億元之間。現在用戶在美團外賣、美團和大眾點評付款的時候,美團支付都是預設支付方式。隨後美團點評又拿到了小額貸款牌照,參與籌建的銀行業獲得了批復,或許,美團點評可以重點去做小微商戶的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之外,美團還做了互聯網基礎服務——美團雲。2013 年上線的美團雲,現在主推的餐飲雲、旅遊雲、酒店雲等服務,都是基於美團點評的相關業務,為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

在美團系應用的啟動頁,仔細留意能看到“由美團雲提供計算服務”的字樣,除此之外,美團雲幾乎沒什麼美團之外的客戶,官網上列出的客戶案例很少,規模也不大。

要賣服務給小商戶可能沒那麼容易,如果說在團購這個市場,美團通過和大眾點評合併已經完成了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上半場”,在為商戶提供服務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還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在經歷美團創業初始兩三年的階段:美團所投的公司都不是所在細分領域最大的,或者說整個領域都還處於用免費服務教育市場的階段。

現在,美團點評成立了產業基金,用相對獨立的運作,說要做面向消費者和面向商戶的雙向投資。同時,王興、王慧文等美團高管組成了這支基金的戰略顧問團隊。

那麼新成立的產業基金,會投資美團點評上的商戶麼?

美團點評官方發佈的消息顯示,這支產業基金的單個專案投資額會在 3000 萬元到 1 億元不等,投資領域包括餐飲、零售、酒店旅遊、休閒娛樂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還將持續招募具有消費品行業產業背景的投資人加入基金管理公司。

在創始合夥人朱擁華的介紹裡,美團點評還強調了其在電商、生活消費、教育等領域的投資背景,曾主導投資過酒便利、勁仔小魚、周黑鴨、貝樂英語、甜心搖滾沙拉等 40 多個項目。

從投資領域、項目金額以及合夥人的投資背景來看,美團點評產業基金可能會投資一些平臺上的商戶。

美團點評投資餐飲、酒店等消費領域品牌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用戶量,王興曾透露每天美團點評的訂單量超過 1300 萬,外賣業務峰值則達到了每日 700 萬單。

餐飲行業現金流大、毛利高,2015 年全國餐飲業收入總額達到 3.2 萬億元。但它們沒有互聯網公司——不能在幾年時間帶來百倍回報。

對於國內的風險投資來說,餐飲項目普遍投資期限較長,上市難度大,並購才是主要的退出方式。主要投資餐飲品牌的紅穀資本判斷優質項目的標準之一就是要在一年內單店收回成本。

前美團業務發展總監沈鵬在一場沙龍中複盤美團做外賣之前對餐飲業的分析時表示,“餐飲相關的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太叫好,一定比率上是由這個商業模式的最終市場格局決定的。”

三年前沈鵬帶著團隊研究了十個月的餐飲行業的上下游,最後美團自己只做了外賣。

如果現在這支基金投資消費品牌,短期內也沒法為美團點評帶來太高的收入。

美團的問題,是之前拿了太多錢

7 年時間裡,美團點評最成熟的生意是給線下商戶帶來客流。不管是美團起家的團購,還是點評所做的餐廳評論,都是在做這事。

去年下半年,王興說除了外賣,其他業務“整體盈利”了。這裡的其它業務包括吃喝玩樂、電影、出遊以及機票酒店預訂。王興沒有透露那些業務中有哪些盈利了,以及具體利潤能有多少。

Groupon 和 Yelp 分別壟斷了歐美的團購生意和餐廳點評,在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顯示,Groupon 的營收同比增長僅為 2%,淨虧損超過 5200 萬美元,Yelp 的情況好一些,但也不過有 210 萬美元的利潤,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也才 47.9 億美元。

王興也很早就說過,美國的團購模式能夠達到 40%的利潤率,中國則只能達到 10%-15%。

7 年時間裡,美團點評花了數十億美元打敗競爭對手,有了 180 億美元的估值。現在它得有比 Groupon 和 Yelp 好看得多的賺錢能力才能對得起三倍於它們的估值。

於是美團點評做了一個又一個新業務,2012 年開始美團線上上賣電影票,2013 年年底美團自己做了外賣,2015 年開始美團開始推廣三四線城市的酒店業務,還有大眾點評的閃惠業務、到家業務,都是它們在團購之外的嘗試。

大部分的業務都沒能帶來利潤。

現在美團點評的核心業務分為三大事業群,包括餐飲生態平臺、美團平臺、酒旅事業群和點評平臺及到店綜合事業群。

儘管最近已經開始一些與高端酒店品牌的合作,但美團的酒旅業務面臨的競爭來自于攜程、去哪兒。攜程與去哪兒合併後,幾乎壟斷高利潤的商旅市場,並與首旅、華住、鉑濤等均有股權合作關係。而美團在酒店預訂上的產品設計更側重的是當日即時入住的用戶。

還在燒錢和百度外賣、餓了麼拼的外賣業務,則仍然停留在所謂的“上半場”,處於用補貼換市場份額的階段。即使最後美團外賣成功擊垮了競爭對手,外賣也不一定就能保證對得起它的投入。

美團最近還在南京推出了打車業務的試運營。

去年 8 月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後,滴滴壟斷了國內手機打車市場。即使隨著去年下半年各地出臺的網約車管理辦法打壓了滴滴的快車業務。但美團這樣的新平臺要吸引司機和使用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

成熟業務不夠賺錢,新業務還需要燒錢。美團看上了金融和投資。

另一個壟斷市場之後看不到盈利希望的公司滴滴也是這麼想的。根據不同部門的人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透露的資訊。最近滴滴也組建了金融業務團隊,人數上百。

補貼、打敗所有競爭對手、壟斷一個市場、而後賺錢。這個投資邏輯是互聯網公司的模版,被用在一個又一個行業。美團、滴滴、58 都是如此。摩拜和 ofo 正在走在同樣的路上。

但壟斷之後,還沒有公司證明補貼催生的市場,可以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

題圖來自 cobaltfish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SA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則是為了補充校園市場。

以宅米為例,拿了美團的投資之後,雙方在業務和技術領域都有合作。主打校園 O2O 的宅米也基本類似,到夜間時段,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校園裡),美團外賣的便利店服務會跳轉到宅米。如今美團為宅米導流的轉化率穩定在 15%左右,也就是說,每天宅米有 15%的訂單來自美團。

美團已有的投資,更多是為了做給商戶提供付費服務的生意

美團做得更多的投資,還是服務平臺上面的商戶。陳少暉在 2015 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美團最近很密集地做了一些項目。美團的心態足夠開放,我們希望投資公司能夠獨立發展,雖然有些業務跟美團有對接,但他們有些業務也跟友商有合作。”

公開信息能查詢到的美團投資,大部分都是為商戶提供服務的創業公司。比如商業 Wi-Fi 服務提供者小博無線、客棧管理系統番茄來了、餐飲收銀系統餐行健、酒店資訊管理系統別樣紅。

做航司官網機票直銷的必去科技在去年 5 月拿到了美團的 A 輪投資,現在美團上航司直營的機票技術介面,就是由必去做的。

必去 CEO 馬國華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最初美團投資部聯繫必去,是通過客服電話,當時必去自己的 App 上線了幾個月。在融資的那段時間裡,馬國華帶著團隊路演了二十幾次,最後決定拿美團的錢,原因就是“美團不只有錢,還有客戶,有流量”。

拿了美團的投資之後,雙方在業務和技術領域都有合作。

美團投資、並購一覽

2016.11

投資社區便利店愛鮮蜂

2016.09

收購協力廠商支付公司錢袋寶,獲得支付牌照

2016.06

投資美甲幫,這是一家手機美甲社區,美甲師可以用它開微店賣服務

2016.06

投資餐飲老闆內參,主要做面向餐飲從業者的媒體和線上培訓

2016.06

投資必去科技,這是一家基於航空公司官網做機票直銷平臺的技術公司

2016.05

投資易酒批,為商戶提供酒水查詢、進貨等服務的交易平臺

2016.05

投資水滴互助,由前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沈鵬創辦,一家解決用戶疾病治療資金的互助保險社區

2016.04

貓眼電影從美團點評拆分,引入光線傳媒入股,估值 83 億元

2015.12

再次投資番茄來了

2015.12

投資別樣紅,這是一家為酒店提供預訂資訊管理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2015.10

美團宣佈與大眾點評合併

2015.09

投資校園生活平臺宅米

2015.09

投資餐飲資訊管理系統服務商餐行健

2015.07

收購旅遊搜索與預訂網站酷訊旅遊

2015.04

收購遙控餐廳,這家公司的業務主要就是為餐飲商戶提供基於排隊的一系列資訊管理服務

2015.03

投資同達快送,為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餐飲連鎖企業提供線下送餐服務的同程快遞品牌

2015.01

投資中小酒店及客棧資訊化服務商番茄來了

2014.11

投資商場 Wi-Fi 服務提供者小博無線

和那些入駐平臺的餐廳、美業商戶,這些被投的服務提供者,其實也是為了用戶跟著美團和點評。

靠賣這些被投公司的服務給商戶掙錢,美團點評也剛剛開始嘗試。

去年 12 月,美團成立了餐飲生態事業部,團隊規模 2000 人,主要銷售符合其平臺標準的餐飲軟體。為商家提供資訊服務的大部分被投公司,比如餐行健、易酒批,都是接入了餐飲生態平臺。

基於平臺上 160 萬商戶,美團也想做金融服務的生意。

美團點評在去年 9 月花巨額收購了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為了支付牌照。有分析認為, 美團點評這次收購的金額應該在 8-13 億元之間。現在用戶在美團外賣、美團和大眾點評付款的時候,美團支付都是預設支付方式。隨後美團點評又拿到了小額貸款牌照,參與籌建的銀行業獲得了批復,或許,美團點評可以重點去做小微商戶的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之外,美團還做了互聯網基礎服務——美團雲。2013 年上線的美團雲,現在主推的餐飲雲、旅遊雲、酒店雲等服務,都是基於美團點評的相關業務,為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

在美團系應用的啟動頁,仔細留意能看到“由美團雲提供計算服務”的字樣,除此之外,美團雲幾乎沒什麼美團之外的客戶,官網上列出的客戶案例很少,規模也不大。

要賣服務給小商戶可能沒那麼容易,如果說在團購這個市場,美團通過和大眾點評合併已經完成了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上半場”,在為商戶提供服務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還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在經歷美團創業初始兩三年的階段:美團所投的公司都不是所在細分領域最大的,或者說整個領域都還處於用免費服務教育市場的階段。

現在,美團點評成立了產業基金,用相對獨立的運作,說要做面向消費者和面向商戶的雙向投資。同時,王興、王慧文等美團高管組成了這支基金的戰略顧問團隊。

那麼新成立的產業基金,會投資美團點評上的商戶麼?

美團點評官方發佈的消息顯示,這支產業基金的單個專案投資額會在 3000 萬元到 1 億元不等,投資領域包括餐飲、零售、酒店旅遊、休閒娛樂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還將持續招募具有消費品行業產業背景的投資人加入基金管理公司。

在創始合夥人朱擁華的介紹裡,美團點評還強調了其在電商、生活消費、教育等領域的投資背景,曾主導投資過酒便利、勁仔小魚、周黑鴨、貝樂英語、甜心搖滾沙拉等 40 多個項目。

從投資領域、項目金額以及合夥人的投資背景來看,美團點評產業基金可能會投資一些平臺上的商戶。

美團點評投資餐飲、酒店等消費領域品牌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用戶量,王興曾透露每天美團點評的訂單量超過 1300 萬,外賣業務峰值則達到了每日 700 萬單。

餐飲行業現金流大、毛利高,2015 年全國餐飲業收入總額達到 3.2 萬億元。但它們沒有互聯網公司——不能在幾年時間帶來百倍回報。

對於國內的風險投資來說,餐飲項目普遍投資期限較長,上市難度大,並購才是主要的退出方式。主要投資餐飲品牌的紅穀資本判斷優質項目的標準之一就是要在一年內單店收回成本。

前美團業務發展總監沈鵬在一場沙龍中複盤美團做外賣之前對餐飲業的分析時表示,“餐飲相關的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太叫好,一定比率上是由這個商業模式的最終市場格局決定的。”

三年前沈鵬帶著團隊研究了十個月的餐飲行業的上下游,最後美團自己只做了外賣。

如果現在這支基金投資消費品牌,短期內也沒法為美團點評帶來太高的收入。

美團的問題,是之前拿了太多錢

7 年時間裡,美團點評最成熟的生意是給線下商戶帶來客流。不管是美團起家的團購,還是點評所做的餐廳評論,都是在做這事。

去年下半年,王興說除了外賣,其他業務“整體盈利”了。這裡的其它業務包括吃喝玩樂、電影、出遊以及機票酒店預訂。王興沒有透露那些業務中有哪些盈利了,以及具體利潤能有多少。

Groupon 和 Yelp 分別壟斷了歐美的團購生意和餐廳點評,在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顯示,Groupon 的營收同比增長僅為 2%,淨虧損超過 5200 萬美元,Yelp 的情況好一些,但也不過有 210 萬美元的利潤,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也才 47.9 億美元。

王興也很早就說過,美國的團購模式能夠達到 40%的利潤率,中國則只能達到 10%-15%。

7 年時間裡,美團點評花了數十億美元打敗競爭對手,有了 180 億美元的估值。現在它得有比 Groupon 和 Yelp 好看得多的賺錢能力才能對得起三倍於它們的估值。

於是美團點評做了一個又一個新業務,2012 年開始美團線上上賣電影票,2013 年年底美團自己做了外賣,2015 年開始美團開始推廣三四線城市的酒店業務,還有大眾點評的閃惠業務、到家業務,都是它們在團購之外的嘗試。

大部分的業務都沒能帶來利潤。

現在美團點評的核心業務分為三大事業群,包括餐飲生態平臺、美團平臺、酒旅事業群和點評平臺及到店綜合事業群。

儘管最近已經開始一些與高端酒店品牌的合作,但美團的酒旅業務面臨的競爭來自于攜程、去哪兒。攜程與去哪兒合併後,幾乎壟斷高利潤的商旅市場,並與首旅、華住、鉑濤等均有股權合作關係。而美團在酒店預訂上的產品設計更側重的是當日即時入住的用戶。

還在燒錢和百度外賣、餓了麼拼的外賣業務,則仍然停留在所謂的“上半場”,處於用補貼換市場份額的階段。即使最後美團外賣成功擊垮了競爭對手,外賣也不一定就能保證對得起它的投入。

美團最近還在南京推出了打車業務的試運營。

去年 8 月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後,滴滴壟斷了國內手機打車市場。即使隨著去年下半年各地出臺的網約車管理辦法打壓了滴滴的快車業務。但美團這樣的新平臺要吸引司機和使用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

成熟業務不夠賺錢,新業務還需要燒錢。美團看上了金融和投資。

另一個壟斷市場之後看不到盈利希望的公司滴滴也是這麼想的。根據不同部門的人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透露的資訊。最近滴滴也組建了金融業務團隊,人數上百。

補貼、打敗所有競爭對手、壟斷一個市場、而後賺錢。這個投資邏輯是互聯網公司的模版,被用在一個又一個行業。美團、滴滴、58 都是如此。摩拜和 ofo 正在走在同樣的路上。

但壟斷之後,還沒有公司證明補貼催生的市場,可以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

題圖來自 cobaltfish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SA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