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業五大發展趨勢

2017 年,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成果顯著, 但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 養老服務領域存在人才供給缺口大、分佈不均, 服務標準體系不完善, 服務品質不高的情況。 另外, 養老設施和機構的數量分佈和服務功能, 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2018 年, 養老服務業在擴充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方面將呈現五大發展趨勢:精准化養老服務將更多依託老年人需求及能力評估、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品質標準和評價體系將逐步建立、企業進入市場將更加注重市場細分及專業化服務、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公益力量將逐漸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力量。

(一) 精准化養老服務將更多依託老年人能力及需求評估

隨著老年人群體不斷擴大, 基礎養老服務體系逐漸完善, 老年消費潛力逐漸激發, 老年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 面向老年人的服務和產品需要更加精准的掌握其健康情況和服務需求, 才能真正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對

美好生活的需要。 對於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 長期護理需求強烈, 政府承擔了此方面服務的主要工作。 從國際上應對老齡化的經驗來看, 推行護理保險的國家不再進行經濟狀況的調查, 而是面向所有的評估對象, 以健康狀況為主要依據, 經評定委員會認定後均可享受同等的服務內容;以稅收支出為主的國家,

一般先對老人的經濟狀況和家庭照顧能力進行核實, 確屬經濟狀況較差者或無人照顧者才能接受政府提供的護理照護服務和補貼。 可以看出, 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評估是開展精准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此外, 對於整個養老服務市場, 老年人需求呈現多樣性特徵, 並且隨著養老服務市場社會化程度提高, 服務品質水準需同步提升。 因此, 只有精准瞭解需求, 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機構, 才能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 二 )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品質標準和評價體系將逐步建立

體系化、規範化建設將成為 2018 年全國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以此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品質。 2017 年, 《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佈, 該指南從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養老服務的形式、服務內容等多方面構建了養老服

務的標準體系, 為未來幾年全國養老服務領域標準編制工作做出了指引。 其中養老機構方面, 為期三年的養老院服務品質大檢查行動,

將在 2017 年工作成果上繼續深化, 2017 年年底出臺《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基本規範》將作為養老機構服

務品質專項行動的重要依據。 另外, 行業標準《養老服務圖形符號標識》《養老機構生活照料服務規範》於 2017 年底公開徵求意見, 2018 年將會出臺。 下一步將會出臺養老機構的具體標準或規範, 包括分類與編碼、機構服務滿意度的測評、機構等級評定、品質認證、老年人健康檔案技術規範、康復服務規範、生活照料服務規範、社會工作服務規範等一系列的標準。 通過這些標準的制定、宣貫、實施, 健全養老機構品質標準體系, 為進一步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提供了指引。

在社區居家養老方面, 2 項國家標準《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施設備配置》已於 2017 年 5 月開始實施,

2018 年將重點在兩批中央財政支持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落地, 逐步在全國範圍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 養老服務品質標準和評價體系建設除包括出臺更加具體的服務、建設等標準外, 還會重點在標準的評估、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工作部署。

(三)企業進入市場將更加注重市場細分及專業化服務

2013 年開始進入市場化以來,包括地產、保險在內的各類企業紛紛涉足養老領域,國有大型企業、民營企業集團及跨國企業以不同方式進入養老產業各個領域。2017 年,中央大力推動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先照後證制度降低各類服務主體准入門檻,社會力量在養老服務中的主體作用正進一步發揮。隨著產業主體多元化特徵更加顯著、新晉企業增多,市場活力逐步增強,相應地,競爭也愈加激烈。2018 年,資本步伐依舊加快,通過橫向的並購整合、平臺拓展、擴大規模搶佔市場空間,無疑將成為產業快速發展時期贏得市場競爭的最佳途徑,也將是未來涉老企業競爭不可避免的路徑選擇。但不可忽視的是,市場細分勢在必行,精准投資成為方向,如宜華健康剝離非核心業務專注醫養、誠和敬連鎖化運營養老服務驛站等便是例證。未來涉老企業不管以何種商業模式切入養老產業,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的專業技術能力將成為支撐養老企業發展的核心內生力量,是未來衡量和評定養老企業價值量級的核心指標,專業深耕、服務升級、建立品牌才是搶佔大勢制高點的關鍵。

(四)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

隨著互聯網在老年人生活領域的滲透和發展,老人的養老需求和支出結構在慢慢發生新的變化,政府、企業等對於養老服務的創新也越來越深活躍,一方面以“虛擬養老院”為代表的“養老+互聯網”的服務創新仍在繼續,養老機器人等智慧化養老產品不斷創新和反覆運算,另一方面,養老服務資訊呈爆炸式增長,且多數為非結構化資料,實現對健康養老資料整合、管理勢在必行。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技術手段,對接各級醫療機構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起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通過發展健康養老資料管理和智慧分析系統,實現健康養老大資料的智慧判讀、分析和處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養老服務。

2017 年國內首個養老品質管制雲平臺正式在廣州落地,在健康資料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2018 年,《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7-2020 年)》將進一步落實,除不斷豐富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產品供給,發展健康養老資料管理與服務系統外,可持續、可複製的成熟智慧養老商業模式將逐步形成,有望成為養老服務創新及產業經濟升級的新引擎。

(五)公益力量將逐漸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公益組織作為第三部門,在資金、專業技術、宣導社會參與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參與開展養老志願服務、參與興辦公益性養老機構、參與開展對老年人的公益援助專案、參與養老服務人員知識技能培訓和醫養結合服務等方式參與養老服務工作,與政府、企業實現功能互補,一同建設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老年人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之一,已得到越來越多公益力量的關注。2017 年 1月 7 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紅十字會參與養老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標誌著紅十字總會全面參與養老服務工作。江西省作為總會開展養老服務工作試點單位,積極探索“公益+市場”模式。採取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定期上門為高齡和失能老人提供進食、沐浴、移動、康復、心理安撫等專業服務。截至 2017 年 9 月,江西省紅十字志願護理服務中心已為 70 余萬老人提供科學護理服務。除紅十字會外,以基金會為代表開展的公益助老專案也迅速發展。廣東和的基金會捐資修建的順德善耆養老家園項目、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的暖心工程黃絲帶助老公益項目、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開展的“聽力健康、暢享未來”幫扶聽障老人公益專案等都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福建省民政廳、人社廳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善公益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省級層面大力推動慈善公益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慈善公益力量的參與將有助於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有利於敬老助老理念深入人心,扶老助老活動廣泛開展。

(三)企業進入市場將更加注重市場細分及專業化服務

2013 年開始進入市場化以來,包括地產、保險在內的各類企業紛紛涉足養老領域,國有大型企業、民營企業集團及跨國企業以不同方式進入養老產業各個領域。2017 年,中央大力推動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先照後證制度降低各類服務主體准入門檻,社會力量在養老服務中的主體作用正進一步發揮。隨著產業主體多元化特徵更加顯著、新晉企業增多,市場活力逐步增強,相應地,競爭也愈加激烈。2018 年,資本步伐依舊加快,通過橫向的並購整合、平臺拓展、擴大規模搶佔市場空間,無疑將成為產業快速發展時期贏得市場競爭的最佳途徑,也將是未來涉老企業競爭不可避免的路徑選擇。但不可忽視的是,市場細分勢在必行,精准投資成為方向,如宜華健康剝離非核心業務專注醫養、誠和敬連鎖化運營養老服務驛站等便是例證。未來涉老企業不管以何種商業模式切入養老產業,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的專業技術能力將成為支撐養老企業發展的核心內生力量,是未來衡量和評定養老企業價值量級的核心指標,專業深耕、服務升級、建立品牌才是搶佔大勢制高點的關鍵。

(四)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

隨著互聯網在老年人生活領域的滲透和發展,老人的養老需求和支出結構在慢慢發生新的變化,政府、企業等對於養老服務的創新也越來越深活躍,一方面以“虛擬養老院”為代表的“養老+互聯網”的服務創新仍在繼續,養老機器人等智慧化養老產品不斷創新和反覆運算,另一方面,養老服務資訊呈爆炸式增長,且多數為非結構化資料,實現對健康養老資料整合、管理勢在必行。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技術手段,對接各級醫療機構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起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通過發展健康養老資料管理和智慧分析系統,實現健康養老大資料的智慧判讀、分析和處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養老服務。

2017 年國內首個養老品質管制雲平臺正式在廣州落地,在健康資料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2018 年,《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7-2020 年)》將進一步落實,除不斷豐富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產品供給,發展健康養老資料管理與服務系統外,可持續、可複製的成熟智慧養老商業模式將逐步形成,有望成為養老服務創新及產業經濟升級的新引擎。

(五)公益力量將逐漸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公益組織作為第三部門,在資金、專業技術、宣導社會參與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參與開展養老志願服務、參與興辦公益性養老機構、參與開展對老年人的公益援助專案、參與養老服務人員知識技能培訓和醫養結合服務等方式參與養老服務工作,與政府、企業實現功能互補,一同建設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老年人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之一,已得到越來越多公益力量的關注。2017 年 1月 7 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紅十字會參與養老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標誌著紅十字總會全面參與養老服務工作。江西省作為總會開展養老服務工作試點單位,積極探索“公益+市場”模式。採取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定期上門為高齡和失能老人提供進食、沐浴、移動、康復、心理安撫等專業服務。截至 2017 年 9 月,江西省紅十字志願護理服務中心已為 70 余萬老人提供科學護理服務。除紅十字會外,以基金會為代表開展的公益助老專案也迅速發展。廣東和的基金會捐資修建的順德善耆養老家園項目、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的暖心工程黃絲帶助老公益項目、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開展的“聽力健康、暢享未來”幫扶聽障老人公益專案等都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福建省民政廳、人社廳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善公益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省級層面大力推動慈善公益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慈善公益力量的參與將有助於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有利於敬老助老理念深入人心,扶老助老活動廣泛開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