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票房更賺錢的IP衍生品,誰會第一個撬動千億級市場?

1月17日, 阿裡巴巴影業集團宣佈, 阿裡影業旗下的衍生品業務授權寶將與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IP授權交易平臺阿裡魚全面整合, 阿裡魚平臺的IP認證、授權交易撮合、行銷等業務將由阿裡影業負責運營, 阿裡魚將作為授權與衍生品業務品牌, 為IP版權方和阿裡生態體系的品牌商家提供全鏈路服務, 打造面向全球授權產業鏈的新基礎設施, 加快推動內容商業化進程。

文|Grace

拉動電影產業收入增長的新方式已經來襲。

2017年, 中國電影市場終於突破了500億票房的大關, 那下一個500億在哪裡呢?所有人的都在期待著。

2017年, 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達559.11億, 突破了550億的票房大關, 這一成績相比2016年的454.6億元, 有約20%的漲幅, 同比增長了近100億元。 這其中, 國產片貢獻了約274億元票房, 占比52%;進口片帶來了256億元的“外來收入”, 占比達48%;與此同時, 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07億, 場次9425.6萬, 平均票價為34.4元。

看似快步增長的國內電影市場一片繁榮的背後, 實際一直暗藏憂患。

據瞭解, 2017年全年觀影用戶平均觀影頻次從2016年的7.36%下降到5.8%, 上座率也一度下滑到13.3%, 在多種娛樂方式衝擊下和國民娛樂總時間的影響下, 緊靠電影票房單線業務實際很難拉動的電影市場突圍下一個“500億”。

因此, 拉動國內電影市場收入, 真正繁榮國內電影市場的重擔也自然落在了IP授權與衍生品開發的身上。

據悉, 目前國內電影總票房收入的九成均來自電影票房和植入廣告, 而衍生品收入只佔有一成收入, 但是在美國好萊塢, 情況則相反, 影片的投資回報比分配情況是:三成依賴影片收入, 7成來源於衍生品等相關產品的收入。

假如國內電影市場也能借鑒好萊塢這樣的方式, 重新調配電影票房收入和衍生品收入等的比例, 第二個“500億”或將來的快速且容易, 而550億市場體量也有望出現倍增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國內已經有公司開始朝這方面行動了。

1月17日, 阿裡巴巴影業集團宣佈, 阿裡影業旗下的衍生品業務授權寶將與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IP授權交易平臺阿裡魚全面整合,

阿裡魚平臺的IP認證、授權交易撮合、行銷等業務將由阿裡影業負責運營, 阿裡魚將作為授權與衍生品業務品牌, 為IP版權方和阿裡生態體系的品牌商家提供全鏈路服務, 打造面向全球授權產業鏈的新基礎設施, 加快推動內容商業化進程。

阿裡影業選擇在這個時間點, 整合佈局IP授權和加碼衍生品, 其背後的戰略意圖到底如何?值得我們關注。

2020年成為中國電影關鍵年, 授權市場更“有料可圖”?

實際上, 在此之前業內就曾普遍預測2020年, 中國電影票房將反超北美。

去年, 財富《CEO日報》5月24日稱, 2016年好萊塢的美國國內總票房創新高, 達到114億美元, 但與此通知北美電影觀影人數卻在下降, 據悉,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 每年售出的實際票數已經下降了8000萬。

有意思的是, 儘管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北美電影市場有關資料呈下降狀態, 但較2015年111.4億美金相比小幅提升, 創歷史新高, 這其中與前文所說的北美電影市場收入, 三份來源影片,七份來源於衍生品等相關產品有莫大關係。

根據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統計,2016年,全球授權產品零售額達2629億美元,年增長4.4%,其中亞洲市場的增幅達8.8%。

該協會預測,中國內地和香港在2020年將成長為亞洲最大的授權市場。在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IP授權商品將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增長點。而娛樂品牌版權主要來源就是電影、電視、書籍出版、電競遊戲等,它們為貢獻了大量的娛樂IP。

在國內,從2015年起,IP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甚至在2015年-2016年前後兩年的時間裡,一度出現過天價IP,而現在已經發展到出現單集過千萬的劇集,伴隨著IP價值水漲船高的就是IP價格虛高的情況,這一現象也在行業裡蔓延開來,IP價格泡沫化,品質較次的IP價格被炒作高估,而原本優秀的IP則很難被發掘和冒出,看似繁榮的IP 市場,實際缺乏有經驗的大平臺進行資源整合。

國內目前授權市場主要是這樣三種情況:

1.頭部IP的製作商。這部分處於產業鏈的生產源頭環節,屬於IP版權的絕對擁有者。

2.IP產品代理商家。這部分人群擁有多家製作商的IP資源。

3.IP使用商。這部分人群是IP的使用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將概念化的IP變成看的見摸得著的直接消費商品。

雖然這個IP圈裡,擁有這樣一個層次分明的劃分,但是參與人數多,資訊繁雜,玩法也多樣,因此行業若要形成一種良性迴圈的產業,就必須有個同時涵蓋這三種情況的生態型平臺來整合資源,形成健康成熟的商業模式,有了這個前提,中國的授權市場才能穩固長遠。

在這樣的情況下,授權寶將與阿裡魚全面整合的舉措,瞄準的是電影市場一片新的藍海。

國內授權尚處“拓荒期”,阿裡影業整合空間巨大

把時間線往前調一調,不難發現,擁有互聯網基因和較早入局影視行業的阿裡其實很早就嗅到了IP和衍生品的商機,只不過一直在等待入局的最佳時機。

從影視、動漫到遊戲的的衍生品授權、開發和銷售等環節,阿裡影業都早早入局,這裡,我們首先來梳理一下近三年,阿裡影業在IP開發和衍生上的多個成功案例:

1.2015年,《碟中諜5:神秘國度》的衍生品銷售額超人民幣1000萬元;

2.2016年《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衍生品銷售額超人民幣4000萬元;

3.製片成本僅3000萬元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在上映兩周後衍生品銷售總額超過5000萬元左右,《大魚海棠》不僅靠衍生品就能收回成本,也拿下國產動畫電影有史以來衍生品銷售的最高紀錄;

4.2017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衍生商品的累計銷售金額達到了人民幣3億量級。

……

種種成功的先例表明阿裡影業整合IP各項資源後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間。

在2016年5月首次亮相的阿裡魚實際上是一個以阿裡大資料為基礎的IP交易平臺,其功能就是整合阿裡生態體系內的各方資源,連結IP方與淘寶、天貓的品牌商家,通過打通IP的方式開發全產業鏈。

比如,2016年暑期上映的動畫影片《大魚海棠》,阿裡魚獲得了《大魚海棠》獨家IP合作,涉及12個品類32個品牌42件衍生品,涉及的合作平臺包括阿裡旗下的天貓、淘寶(含淘寶眾籌,淘寶會員,主搜)、聚划算,合作方式則有商家衍生品授權開發、眾籌、線下畫展等三種。

另外,從《功夫熊貓3》《憤怒的小鳥》《變形金剛5》等國際影視IP和《大魚海棠》《捉妖記2》等國內超級影視IP,到實體藝術領域中的荷蘭梵古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都通過阿裡魚業務平臺依次開展了授權業務,同時在天貓淘寶上,商家也能通過阿裡魚平臺,可以更加便捷的與國內外優質版權展開跨界和跨境合作。

去年8月,阿裡影業推出全新影視品牌:“授權寶”,其作用是賦能平臺內容,在已有的電影、影視劇、動漫、遊戲類IP之外,把IP版權的範圍擴充到泛娛樂產業,除了前四項外,還有文學,演唱會,綜藝節目和明星等。

今年1月17日,“授權寶”+“阿裡魚”的組合意味著阿裡影業在IP授權和衍生品開發、銷售等各方面得到了控股公司阿裡巴巴集團的全力支持,無論從品牌商家、流量導入以及行銷方式和管道變現等方面將獲得更廣闊的空間,並形成健康成熟的商業模式。

背靠阿裡大文娛,“協同作戰”體現獨特優勢

或許在1月17日消息公佈的當天,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BAT陣容裡阿裡能做好IP授權和衍生品業務的事情,並且是率先做好?

實際上這與阿裡的強大穩健的互聯網基因有著密切的聯繫。

目前,從文化娛樂到衣食住行,整體環境都在給消費者傳遞消費升級的理念,去年7月份,阿裡首次提出“新零售”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的理念,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

照這樣的產業佈局情況來看,如果IP也被視作商品的話,阿裡絕對有能力並且也會欣然將其納入“新零售”大戰略中,不僅因為阿裡影業手中擁有大量優質的IP,更是由於阿裡擁有整合IP各項優質資源並能變現盈利的能力。

實際上,阿裡影業現在來整合阿裡魚、授權寶等業務,不僅是為了與阿裡大生態中的各大板塊資源進行聯動,也是為了促成新的商業價值,並且給目前比較虛弱的IP授權和衍生品市場營造良性健康的商業模式,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

從前文來看,IP的市場價值在市場和阿裡影業這裡都得到了驗證,但是IP授權和衍生品目前在國內依然存在短板,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領頭羊,在給電商行業帶來顛覆式巨變的同時,對於IP和衍生品而言,商業邏輯一樣能行之有效。

之於IP授權,如果未來所有優質IP資源價值將在阿裡影業的平臺上被最大化釋放和運用,那麼不管是手握資金找尋專案還是反之,在平臺上能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交易,照此良性迴圈下去,或將有更多優質專案加入,最終形成阿裡影業的IP交易生態系統,這樣的話,平臺項目的娛樂化和商業性兩不誤。

而之于中國消費者還不太普及的衍生品,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需要從資源到管道再到經營管理的良性運作。

除了阿裡大文娛的IP資源之外,利用“新零售”線上線下貫通的管道優勢和業務遍佈全球的業務網路等,都可以説明吸引更多的IP衍生品在阿裡電商的平臺上找到銷售通路;另外,背靠阿裡影業的背景優勢,還能與平臺的影視作品牽手合作。

總之,更重要的是阿裡影業憑藉其多年IP運營經驗可以為更多優質IP提供打造全新全產業鏈孵化的方案,通過阿裡影業在阿裡生態中的多層資源,令IP可以在平臺上健康孵化壯大,最後成功推向市場,完成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三份來源影片,七份來源於衍生品等相關產品有莫大關係。

根據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統計,2016年,全球授權產品零售額達2629億美元,年增長4.4%,其中亞洲市場的增幅達8.8%。

該協會預測,中國內地和香港在2020年將成長為亞洲最大的授權市場。在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IP授權商品將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增長點。而娛樂品牌版權主要來源就是電影、電視、書籍出版、電競遊戲等,它們為貢獻了大量的娛樂IP。

在國內,從2015年起,IP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甚至在2015年-2016年前後兩年的時間裡,一度出現過天價IP,而現在已經發展到出現單集過千萬的劇集,伴隨著IP價值水漲船高的就是IP價格虛高的情況,這一現象也在行業裡蔓延開來,IP價格泡沫化,品質較次的IP價格被炒作高估,而原本優秀的IP則很難被發掘和冒出,看似繁榮的IP 市場,實際缺乏有經驗的大平臺進行資源整合。

國內目前授權市場主要是這樣三種情況:

1.頭部IP的製作商。這部分處於產業鏈的生產源頭環節,屬於IP版權的絕對擁有者。

2.IP產品代理商家。這部分人群擁有多家製作商的IP資源。

3.IP使用商。這部分人群是IP的使用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將概念化的IP變成看的見摸得著的直接消費商品。

雖然這個IP圈裡,擁有這樣一個層次分明的劃分,但是參與人數多,資訊繁雜,玩法也多樣,因此行業若要形成一種良性迴圈的產業,就必須有個同時涵蓋這三種情況的生態型平臺來整合資源,形成健康成熟的商業模式,有了這個前提,中國的授權市場才能穩固長遠。

在這樣的情況下,授權寶將與阿裡魚全面整合的舉措,瞄準的是電影市場一片新的藍海。

國內授權尚處“拓荒期”,阿裡影業整合空間巨大

把時間線往前調一調,不難發現,擁有互聯網基因和較早入局影視行業的阿裡其實很早就嗅到了IP和衍生品的商機,只不過一直在等待入局的最佳時機。

從影視、動漫到遊戲的的衍生品授權、開發和銷售等環節,阿裡影業都早早入局,這裡,我們首先來梳理一下近三年,阿裡影業在IP開發和衍生上的多個成功案例:

1.2015年,《碟中諜5:神秘國度》的衍生品銷售額超人民幣1000萬元;

2.2016年《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衍生品銷售額超人民幣4000萬元;

3.製片成本僅3000萬元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在上映兩周後衍生品銷售總額超過5000萬元左右,《大魚海棠》不僅靠衍生品就能收回成本,也拿下國產動畫電影有史以來衍生品銷售的最高紀錄;

4.2017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衍生商品的累計銷售金額達到了人民幣3億量級。

……

種種成功的先例表明阿裡影業整合IP各項資源後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間。

在2016年5月首次亮相的阿裡魚實際上是一個以阿裡大資料為基礎的IP交易平臺,其功能就是整合阿裡生態體系內的各方資源,連結IP方與淘寶、天貓的品牌商家,通過打通IP的方式開發全產業鏈。

比如,2016年暑期上映的動畫影片《大魚海棠》,阿裡魚獲得了《大魚海棠》獨家IP合作,涉及12個品類32個品牌42件衍生品,涉及的合作平臺包括阿裡旗下的天貓、淘寶(含淘寶眾籌,淘寶會員,主搜)、聚划算,合作方式則有商家衍生品授權開發、眾籌、線下畫展等三種。

另外,從《功夫熊貓3》《憤怒的小鳥》《變形金剛5》等國際影視IP和《大魚海棠》《捉妖記2》等國內超級影視IP,到實體藝術領域中的荷蘭梵古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都通過阿裡魚業務平臺依次開展了授權業務,同時在天貓淘寶上,商家也能通過阿裡魚平臺,可以更加便捷的與國內外優質版權展開跨界和跨境合作。

去年8月,阿裡影業推出全新影視品牌:“授權寶”,其作用是賦能平臺內容,在已有的電影、影視劇、動漫、遊戲類IP之外,把IP版權的範圍擴充到泛娛樂產業,除了前四項外,還有文學,演唱會,綜藝節目和明星等。

今年1月17日,“授權寶”+“阿裡魚”的組合意味著阿裡影業在IP授權和衍生品開發、銷售等各方面得到了控股公司阿裡巴巴集團的全力支持,無論從品牌商家、流量導入以及行銷方式和管道變現等方面將獲得更廣闊的空間,並形成健康成熟的商業模式。

背靠阿裡大文娛,“協同作戰”體現獨特優勢

或許在1月17日消息公佈的當天,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BAT陣容裡阿裡能做好IP授權和衍生品業務的事情,並且是率先做好?

實際上這與阿裡的強大穩健的互聯網基因有著密切的聯繫。

目前,從文化娛樂到衣食住行,整體環境都在給消費者傳遞消費升級的理念,去年7月份,阿裡首次提出“新零售”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的理念,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

照這樣的產業佈局情況來看,如果IP也被視作商品的話,阿裡絕對有能力並且也會欣然將其納入“新零售”大戰略中,不僅因為阿裡影業手中擁有大量優質的IP,更是由於阿裡擁有整合IP各項優質資源並能變現盈利的能力。

實際上,阿裡影業現在來整合阿裡魚、授權寶等業務,不僅是為了與阿裡大生態中的各大板塊資源進行聯動,也是為了促成新的商業價值,並且給目前比較虛弱的IP授權和衍生品市場營造良性健康的商業模式,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

從前文來看,IP的市場價值在市場和阿裡影業這裡都得到了驗證,但是IP授權和衍生品目前在國內依然存在短板,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領頭羊,在給電商行業帶來顛覆式巨變的同時,對於IP和衍生品而言,商業邏輯一樣能行之有效。

之於IP授權,如果未來所有優質IP資源價值將在阿裡影業的平臺上被最大化釋放和運用,那麼不管是手握資金找尋專案還是反之,在平臺上能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交易,照此良性迴圈下去,或將有更多優質專案加入,最終形成阿裡影業的IP交易生態系統,這樣的話,平臺項目的娛樂化和商業性兩不誤。

而之于中國消費者還不太普及的衍生品,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需要從資源到管道再到經營管理的良性運作。

除了阿裡大文娛的IP資源之外,利用“新零售”線上線下貫通的管道優勢和業務遍佈全球的業務網路等,都可以説明吸引更多的IP衍生品在阿裡電商的平臺上找到銷售通路;另外,背靠阿裡影業的背景優勢,還能與平臺的影視作品牽手合作。

總之,更重要的是阿裡影業憑藉其多年IP運營經驗可以為更多優質IP提供打造全新全產業鏈孵化的方案,通過阿裡影業在阿裡生態中的多層資源,令IP可以在平臺上健康孵化壯大,最後成功推向市場,完成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