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臘八節的“例行談話”

明天(1月24日)是農曆臘月初八, 也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臘八節”。 這一天, 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一些地方還會醃臘八蒜、釀臘八酒等, 也有地方的習俗頗為獨特, 比如在魯中山區的一些地方, 就存在著“談話”的習俗。 當然, 這並非簡簡單單的圍爐漫話, 而是一次又一次蘊意深切的“警示教育”↓↓↓

我出生在山東魯中山區的一個小山村, 在我們那裡臘八節被叫做臘八日, 又因為當地方言中“日”與“兒”同音, 所以又被演繹成了“拉把兒”, 大概可以直譯成“拉一把兒子”的意思。

每到臘八, 一年就又快過完了, 這一天, 家家戶戶的母親便拿起笤帚疙瘩或者燒火棍子, 把兒子叫到身邊進行一次重要“談話”。 母親會“數落”兒子說, 你這一年哪裡做得不對, 哪裡沒有做好, 哪裡必須改正, 哪裡還要注意, 希望你明年能再有長進云云, 說到重大錯誤時, 可能還要順便打幾下屁股。

如此看來, 是輕則“提醒”、重則“誡勉”之義。

於是, 我小的時候, 每每到這一天, 除了有快到過年的喜悅, 也總是有些“提心吊膽”和“幸災樂禍”。 說“提心吊膽”, 是害怕挨母親的“笤帚疙瘩”;說“幸災樂禍”, 是因為父親這天也會被奶奶叫去。 當然, 現在回想一下, 好像是從來沒有見過這兩位母親在“談話”時, 是拿著笤帚疙瘩或者燒火棍子的。 但是, 幾句嚴厲的苛責卻總也少不了, 而且那種嚴肅的氛圍和儀式感會深深印刻在心。 這也成為了我成長過程中的例行“警示教育”, 讓我及時改掉了很多小毛病, 防止演變成了大問題。

後來, 隨著自己的長大和在外求學, 這樣的“談話”就變得少了, 有時候, 反倒希望母親能把我叫到膝前“數落”幾句。 因為, 我需要這樣時不時的提醒,

需要在母親嚴厲的苛責中, 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改正。 這種嚴厲的管教恰恰體現了母親濃濃的關心和愛護。

嚴管、厚愛, 這也是十九大報告中, 習近平總書記對幹部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報告指出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

優秀幹部是寶貴財富, 培養一個好幹部不容易。 因此, 對領導幹部應當堅持嚴格要求, 用“嚴管厚愛”為幹部成長護航。 一方面要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地接觸幹部, 多進行談心談話, 瞭解領導幹部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要把紀律挺在前面, 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 及時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 防止小毛病演變成了大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 需要父母師長的悉心教導, 對於領導幹部, 也需要注重平時的教育培養, 多“數落數落”, 時不時的“拉一把”, 方能促進幹部的健康成長。

作者:華鐘艾

單位:北京市委組織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