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南理工大學23人上榜!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出爐

近日, 愛思唯爾正式發佈了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 本次國內共有1793位學者入選。 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分別來自227個高校或科研機構, 其中共有200所高校擁有高被引學者。 華南理工大學共有11個領域的23名學者入圍, 入選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12位, 較2016年上升2位。

華南理工大學入選學者名單

近年來, 華南理工加大體制機制創新, 不斷完善學校科技管理政策, 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激勵, 高水準論文數量和品質實現同步快速增長。 近三年發表三大索引(SCI、EI和CPCI-S)論文超過15000篇, 科技創新引領能力不斷提升, 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 有力地支撐了學校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持續攀升, 學校在工科領域躍升至世界第22名。

2017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採用上海軟科教育資訊諮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和標準, 基於客觀引用資料對中國研究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進行系統的分析而得出結果。

愛思唯爾的Scopus資料庫為該榜單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援和技術實現。 Scopus作為全球最大的文獻摘要與引用資料庫, 收錄了2萬多種同行評議期刊, 其中中文期刊500餘種。 Scopus資料庫中收錄文獻中, 作者地址包括中國(大陸)機構的有300多萬份, 作者名稱達400多萬條。 今年的高被引學者名單中, 中國內地中共有1793名高被引學者入圍, 相比去年增加了23名。

何為“高被引學者”

文獻計量學中測量論文的影響力或者品質的基本指標是論文的被引用次數, 一名學者的影響力大小, 可以根據其發表的所有論文獲得的引用次數來設計指標測算。 學者發表的論文被資料庫收錄後, 其他研究學者可以通過檢索來獲取資訊, 引用這篇論文,

這些被引用的文章叫做被引文獻, 被引文獻的作者叫被引學者。 如果這些學者寫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很多, 也就是常說的被引頻次很高, 就叫“高被引學者”。 (圖文/科技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