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話“三農” 岳陽代表團建言鄉村振興大計

1月24日, 出席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岳陽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 集中審議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來自岳陽各行各業的代表們聚焦鄉村振興戰略, 紛紛建言獻策。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豔 攝影 陳傑 長沙報導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培養更多“職業農民”、整治空心房力促資源集約、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1月24日下午, 出席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岳陽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 集中審議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來自岳陽各行各業的代表們聚焦鄉村振興戰略, 紛紛建言獻策。

革新技術, 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省人大代表董敏芳是一名既懂管理又懂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

2014年, 她放棄在岳陽城區的高薪工作和戶籍, 回到家鄉筻口鎮落戶, 創辦了兩家專業合作社, 在當地建設了上萬噸糧食倉儲及烘乾設施一體化項目, 這條智慧化的流水線全面革新了傳統育秧工藝功能。

“深耕農村這幾年, 我深切理解鄉村振興的急迫和重要意義。 ”在董敏芳眼裡, 農業要發展, 生產方式的變革是關鍵。 用現代農業發展眼光帶領農民耕作, 改變的不僅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形象, 更重要的是農民的職業理念。 因此, 她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業生產規模經營區的土地整理, 機耕道建設和水利建設的投入, 確保規模經營機械化, 農業生產現代化。

董敏芳說, 供銷合作社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

在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中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建議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納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規劃中, 切實擔負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大市場有機結合、培育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責任, 通過抱團發展使農民得實惠, 助力農民致富。

針對涉農企業的現實情況, 董敏芳建議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 建議將涉農企業貸款納入政策性貸款範圍, 加強監管, 真正落實“兩免一抵”政策。 同時她建議加大農業保險支援力度, 為農業規模經營提供降低風險的保障。

加強風控, 統籌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

“在貧困地區, 現階段尤其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合理的做法是, 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和原則融入具體的脫貧攻堅的計畫和行動之中。 ”省人大代表李國武說, 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 都朝著“村有當家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人有一技之長”的目標前進,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 實現脫貧致富。

“實現鄉村振興, 穩定脫貧攻堅成果, 應儘快出臺湖南省產業扶貧風險防控機制。 ”李國武說, 全省在產業扶貧中, 為了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連接問題, 探索出了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 但從實地調研來看, 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薄弱, 在“合作社+貧困戶”和“公司+貧困戶”等模式中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李國武建議,落實湖南農業保險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產業扶貧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將省級特色、縣級獎補、精准扶貧、巨災保險等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扶持政策落到實處。

整治空心房,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針對鄉村振興,省人大代表、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鎮江提出的是“空心房”整治。李鎮江介紹,近年來,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全域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深入推進讓農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長期閒置、破敗失修的“空心房”,既影響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隱患,成為鄉村另類刺眼的“風景”。

“將‘空心房’整治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村民建房、全域旅遊發展和農村環境治理等有機結合,並因地制宜確定拆舊區開發利用方向,積極包裝申報土地專案,將為鄉村振興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李鎮江說,整治“空心房”的長遠效益在於,對拆除後的區域進行複墾複綠和土地開發,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宜建則建,盤活城鄉土地資源,保障耕地紅線,最終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李鎮江介紹,按照“規範有序、乾淨整潔、和諧宜居”要求,湘陰縣採取“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模式,截至目前,全縣共拆除農村“空心房”49.7955萬平方米、3563戶,此項政策得到百姓群眾大力支持,變“要我拆”為“我要拆”,在全縣掀起了一股“空心房”整頓高潮,形成了以規範村民建房和“空心房”整治為抓手的鄉村振興戰略。

李國武建議,落實湖南農業保險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產業扶貧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將省級特色、縣級獎補、精准扶貧、巨災保險等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扶持政策落到實處。

整治空心房,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針對鄉村振興,省人大代表、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鎮江提出的是“空心房”整治。李鎮江介紹,近年來,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全域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深入推進讓農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長期閒置、破敗失修的“空心房”,既影響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隱患,成為鄉村另類刺眼的“風景”。

“將‘空心房’整治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村民建房、全域旅遊發展和農村環境治理等有機結合,並因地制宜確定拆舊區開發利用方向,積極包裝申報土地專案,將為鄉村振興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李鎮江說,整治“空心房”的長遠效益在於,對拆除後的區域進行複墾複綠和土地開發,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宜建則建,盤活城鄉土地資源,保障耕地紅線,最終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李鎮江介紹,按照“規範有序、乾淨整潔、和諧宜居”要求,湘陰縣採取“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模式,截至目前,全縣共拆除農村“空心房”49.7955萬平方米、3563戶,此項政策得到百姓群眾大力支持,變“要我拆”為“我要拆”,在全縣掀起了一股“空心房”整頓高潮,形成了以規範村民建房和“空心房”整治為抓手的鄉村振興戰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