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明創建再出發 成功實現“四連冠” 馬鞍山著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級版”

創文明城市, 惠萬家百姓。 自2009年成功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以來, 馬鞍山市始終保持文明創建的長效常態, 以爭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排頭兵為根本任務,

緊緊圍繞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 著力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味、群眾生活品質方面下功夫, 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再出發。

2017年, 在文明城市評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 馬鞍山著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級版、推動文明創建常態化, 再度成功將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 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同時, 該市當塗縣旗開得勝, 當選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 汗水澆灌了榮譽, 榮譽又激勵城市成長, “四連冠”歷程中, 馬鞍山城市品位有效提升、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市民素質不斷提高, 人民群眾生活的家園變得更加綠色、和諧、美麗……文明從單個跳躍的音符彙聚成一首磅礴的美妙樂章。

全民參與, 文明之旗高高飄揚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馬鞍山市的腳步一直鏗鏘有力、從容向前。 在馬鞍山, 文明創建早已從政府號召的“大道理”轉變為關乎每一個人的“小利益”, 創建文明城市給予市民的“獲得感”大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市民在創建中所體會到的獲得感、幸福感, 又反過來促進群眾參與創建。 全民參與, 正是這座城市文明城市創建和持久保鮮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 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一同把家園建設、保持得更好。

在2017年8月份舉行的馬鞍山市“好家庭、好家風、好故事”演講比賽中, 12名選手圍繞愛崗敬業、家庭和睦、熱心公益、教子有方、孝老愛親等主題向現場觀眾分享自己家中或身邊發生的故事, 他們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故事不時博得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如果說文明創建是一把琴, 那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琴上的“主弦”。 馬鞍山市始終堅持以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創建,

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 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堅定信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 馬鞍山積極整合全市各類資源, 搭建教育平臺。 截至目前, 建成220餘個“馬鞍山大講堂”, 每年舉辦核心價值觀講座2000多場次。 同時, 該市還組織創作“道德模範在身邊”“抗洪救災”“建設三個文明城市”“喜迎十九大”等主題公益廣告120餘件, 在全市廣泛刊播展示;開設《品讀經典》《每週一文》《每週短信》和道德講堂, 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幹部群眾。 在積極搭建平臺的同時, 該市還積極選樹先進典型, 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 讓身邊事感動身邊人。 據統計, 該市已連續29年評選表彰了22屆全市精神文明“雙十佳”(十佳道德模範集體、十佳道德模範),

每年評選“感動詩城年度人物”、“最美家庭”、“最美交通人”等先進典型, 每季度評選20名“馬鞍山好人”。 為進一步發揮“好人”效應, 該市還建成市、縣好人館, 編印《好人的故事》叢書, 排演《詩城好人頌》, 發行紀念郵冊, 推廣道德信貸, 樹立學好人、做好人價值導向。 全社會蔚然成風的“好人效應”, 也帶動形成了馬鞍山好人節、鄰里節、紅袖標、愛心驛站、公益善食館、“1+3”共建文明家園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設特色品牌, 為城市文明添彩。

為進一步推進誠信建設, 馬鞍山建立了以市長為召集人的聯席會議機制, 完善“信用馬鞍山”全市公共信用資訊資料平臺, 每年召開2次誠信“紅黑榜”新聞發佈會, 積極爭創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對一個城市來講,志願服務彰顯的是一種和諧奮進的氣度,它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力量影響公眾,沁人心脾,正能量的氛圍充滿於社會,進而也成為整個城市的氣度,為人們帶去文明和諧的體驗。馬鞍山持續深化志願服務,並軌加入“全國志願服務資訊系統”,市區註冊志願者近10萬人。全市有城鄉社區全部建成社區志願服務廣場,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志願者身影遍佈抗洪前線、大街小巷、公共場所、居民家庭。

文化滋養,社會文明成潮流風尚

去年11月初,第29屆李白詩歌節驚豔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學者和詩歌評論家相聚太白故地,精心舉辦了中國詩歌論壇、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憑弔李白墓園、觀賞原創民族舞劇《李白》等系列活動,持續至今的李白詩歌節已經成為馬鞍山一張飄逸瀟灑的文化名片。

而這正是馬鞍山市堅持用文化力量滋養城市,用主題活動涵養市民文明行為的一個剪影。近年來,馬鞍山深入開展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網等豐富多彩的文明創建活動,為城鄉群眾送去精神食糧。馬鞍山,正讓一股文明風尚引領社會潮流。

在文化傳承行動中,馬鞍山市連續舉辦了29屆李白詩歌節、32屆“江南之花”群眾藝術節、10屆音樂節、8屆“週末大舞臺”綜藝大賽等,這些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的活動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在文明交通行動中,馬鞍山啟動了“紅燈記·文明行”“禮讓斑馬線·文明伴我行”等主題活動,每年組織2萬餘名志願者上路開展文明勸導,持續開展“無記分有獎勵”“開學第一課”“警營開放日”等活動,引導人們摒棄交通陋習。為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文明旅遊意識,馬鞍山不僅把文明旅遊提示納入景區景點講解詞,在全市公園景區、汽車站、火車站、旅行社,向遊客和市民發放《中國公民文明旅遊公約》等宣傳資料,而且在節假日組織志願者前往採石磯、濮塘、褒禪山、霸王祠等景區景點,勸導遊客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亂刻亂畫。在文明上網行動中,馬鞍山切實強化網路運營主體的社會責任,在網吧、網咖等經營場所,宣傳宣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組織大學生志願者走進社區和中小學校,開展健康流覽、文明上網宣傳,組織 “五老人員”每週2次走進網吧,制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勸阻、查糾網吧內吸煙、大聲喧嘩等不文明行為。此外,馬鞍山市還積極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全市32個鄉鎮383個行政村都把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並利用農村現有的文化樂園、禮堂祠堂、活動廣場等設施,開展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四會”活動。各縣區還組織開展移風易俗登山行、“夢回漢唐”集體婚禮等活動,宣導文明鄉風,拒絕舊俗陋習。

民生為本,打造百姓美好幸福家園

馬鞍山市春天花園社區地處窪地,基礎設施老舊,一到下雨天,化糞池漫溢,環境一片髒亂差。2017年,該市對春天花園等老舊社區實施改造。改造後,管網通了、外牆新了、垃圾沒了、綠蔭濃了,以前老抱怨的春天花園社區居民賀發明現在最愜意的事情就是每天傍晚在社區裡散步,“改造後,社區裡外煥然一新,大傢伙滿意得很。”他笑呵呵地稱讚。

近年來,馬鞍山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和諧宜居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同時,不斷加強城市精細管理,突出集中治理民生難題。在文明創建中,該市更是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惠民為要,把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結合,與為民辦實事好事結合,從關係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從一件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做起,著力推進城鄉環境改善,切實回應百姓需求。

在城區,馬鞍山開展四整治四提升、五項重難點整治等行動,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老舊社區、棚戶區、集貿市場、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難點問題作為文明創建的主攻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一線指揮、一線調度、一線督查,各牽頭單位每週碰頭協商、通報工作進展、督辦問題整改,各責任單位加班加點、掛圖作戰、逐項落實。去年年底,隨著全市納入改造計畫的22個老舊社區、74個棚戶區、78座市管公廁改造和新建項目完美收官,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穩穩提升。

在農村,如火如荼地開展的全域環境整治、三線三邊整治等行動,讓“底子裡”富起來的廣闊鄉村在“面子上”也煥然一新。針對農村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該市啟動全域環境整治行動,以“清垃圾、清雜物、淨化水體、綠化家園”為主要內容,不斷改善農村環境品質,提前、超額完成省裡要求的農村陳年垃圾清理任務和綠化造林年度任務。與此同時,該市扎實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狠抓各項任務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每月約談考核排名靠後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以及縣區、開發園區分管負責人。經過集中整治,全市城鄉環境面貌尤其是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對一個城市來講,志願服務彰顯的是一種和諧奮進的氣度,它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力量影響公眾,沁人心脾,正能量的氛圍充滿於社會,進而也成為整個城市的氣度,為人們帶去文明和諧的體驗。馬鞍山持續深化志願服務,並軌加入“全國志願服務資訊系統”,市區註冊志願者近10萬人。全市有城鄉社區全部建成社區志願服務廣場,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志願者身影遍佈抗洪前線、大街小巷、公共場所、居民家庭。

文化滋養,社會文明成潮流風尚

去年11月初,第29屆李白詩歌節驚豔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學者和詩歌評論家相聚太白故地,精心舉辦了中國詩歌論壇、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憑弔李白墓園、觀賞原創民族舞劇《李白》等系列活動,持續至今的李白詩歌節已經成為馬鞍山一張飄逸瀟灑的文化名片。

而這正是馬鞍山市堅持用文化力量滋養城市,用主題活動涵養市民文明行為的一個剪影。近年來,馬鞍山深入開展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網等豐富多彩的文明創建活動,為城鄉群眾送去精神食糧。馬鞍山,正讓一股文明風尚引領社會潮流。

在文化傳承行動中,馬鞍山市連續舉辦了29屆李白詩歌節、32屆“江南之花”群眾藝術節、10屆音樂節、8屆“週末大舞臺”綜藝大賽等,這些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的活動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在文明交通行動中,馬鞍山啟動了“紅燈記·文明行”“禮讓斑馬線·文明伴我行”等主題活動,每年組織2萬餘名志願者上路開展文明勸導,持續開展“無記分有獎勵”“開學第一課”“警營開放日”等活動,引導人們摒棄交通陋習。為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文明旅遊意識,馬鞍山不僅把文明旅遊提示納入景區景點講解詞,在全市公園景區、汽車站、火車站、旅行社,向遊客和市民發放《中國公民文明旅遊公約》等宣傳資料,而且在節假日組織志願者前往採石磯、濮塘、褒禪山、霸王祠等景區景點,勸導遊客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亂刻亂畫。在文明上網行動中,馬鞍山切實強化網路運營主體的社會責任,在網吧、網咖等經營場所,宣傳宣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組織大學生志願者走進社區和中小學校,開展健康流覽、文明上網宣傳,組織 “五老人員”每週2次走進網吧,制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勸阻、查糾網吧內吸煙、大聲喧嘩等不文明行為。此外,馬鞍山市還積極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全市32個鄉鎮383個行政村都把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並利用農村現有的文化樂園、禮堂祠堂、活動廣場等設施,開展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四會”活動。各縣區還組織開展移風易俗登山行、“夢回漢唐”集體婚禮等活動,宣導文明鄉風,拒絕舊俗陋習。

民生為本,打造百姓美好幸福家園

馬鞍山市春天花園社區地處窪地,基礎設施老舊,一到下雨天,化糞池漫溢,環境一片髒亂差。2017年,該市對春天花園等老舊社區實施改造。改造後,管網通了、外牆新了、垃圾沒了、綠蔭濃了,以前老抱怨的春天花園社區居民賀發明現在最愜意的事情就是每天傍晚在社區裡散步,“改造後,社區裡外煥然一新,大傢伙滿意得很。”他笑呵呵地稱讚。

近年來,馬鞍山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和諧宜居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同時,不斷加強城市精細管理,突出集中治理民生難題。在文明創建中,該市更是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惠民為要,把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結合,與為民辦實事好事結合,從關係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從一件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做起,著力推進城鄉環境改善,切實回應百姓需求。

在城區,馬鞍山開展四整治四提升、五項重難點整治等行動,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老舊社區、棚戶區、集貿市場、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難點問題作為文明創建的主攻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一線指揮、一線調度、一線督查,各牽頭單位每週碰頭協商、通報工作進展、督辦問題整改,各責任單位加班加點、掛圖作戰、逐項落實。去年年底,隨著全市納入改造計畫的22個老舊社區、74個棚戶區、78座市管公廁改造和新建項目完美收官,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穩穩提升。

在農村,如火如荼地開展的全域環境整治、三線三邊整治等行動,讓“底子裡”富起來的廣闊鄉村在“面子上”也煥然一新。針對農村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該市啟動全域環境整治行動,以“清垃圾、清雜物、淨化水體、綠化家園”為主要內容,不斷改善農村環境品質,提前、超額完成省裡要求的農村陳年垃圾清理任務和綠化造林年度任務。與此同時,該市扎實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狠抓各項任務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每月約談考核排名靠後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以及縣區、開發園區分管負責人。經過集中整治,全市城鄉環境面貌尤其是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