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1

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發下這樣的宣言:“我要變瘦!”開始時減肥力度很大, 儘量吃得少運動得多。 然而, 堅持了一周後, 稍微見了點成效,

便徹底放鬆或意志力消退, 又大吃大喝了。

和伴侶或父母吵架之後, 我們常常想:“以後再也不吵架了!”但是一轉身又吵得不可開交。 元旦時激動地寫下自己一年的規劃和目標, 執行幾天後卻把計畫拋在腦後, 又回到了以前懶散的狀態。

我們常常想要改變, 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漸漸地, 有的人甚至會陷入“自己真的已經無藥可救了”的自我厭棄之中。 無法改變, 究其原因, 還是我們沒有認識真正的自己, 沒有接受並面對真正的自己。

連自己都未曾見過的人, 有什麼資格談改變。

2

真正的人生, 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 決定自己以後要走的路。

很多人滿足於生活在表像之中, 活在朋友圈裡的人物設定裡——在大家眼裡你是什麼樣子的, 你就怎麼過自己的生活。 如果在別人眼中, 你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模範標兵, 你的朋友圈就一定要全是雞血正能量, 即使偶爾情緒低落想吐槽, 打完字後, 也會考慮考慮, 接著刪掉, 或者設置為僅對自己可見。

接下來, 很有可能還會有人因為自己產生與人設不一致的感覺而感到焦慮。

很多時候, 我們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 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在重複以往的錯誤時, 還以為是在堅持夢想;在消極荒廢時, 還以為是在放鬆;在傷害別人自尊時, 還以為是直率;在故步自封時, 還以為是在堅守;在隨便放棄時, 還以為是在選擇;在喝得酩酊大醉時, 還以為是豪爽;在不思進取時, 還以為是低調。

我們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 卻渾然不覺。

3

人們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 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減肥失敗、執行計畫失敗等等, 或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意志力不瞭解, 也沒有觀察和總結自己生活的習慣。

又或許在內心深處, 那個真正的自己其實是不想改變的——我們的腦子想改變, 但心裡卻不想改變;我們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心裡卻不願意做出自己不想做的選擇。 我們的內心已經習慣了愜意、美食和享受。 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制訂計畫和付諸行動時, 我們就不會盲目冒進, 會在意志力和克服自己的畏難心理方面多做考慮, 會改進實施的方式。

也許, 意志力最終還是被耗盡, 但是我們能堅持得再久一點。 看到自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知道自己真的在堅持下變得更好了, 我們的意志力將會受到激勵。

慢慢地, 我們就會看到自己想要的改變, 成為我們想要自己成為的樣子。

4

梭羅28歲時住進林間小屋, 開始回歸自然的生活, 並從中發現人生的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 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塔莎奶奶56歲時遷居魂牽夢縈的佛蒙特荒野。 在這裡, 她真正由零開始, 花30年建造了屬於自己的19世紀風格的農莊。

從容、充實地享受人生, 淡然、樂觀地面對生死,這都需要一個強大、獨立、清晰的自我。一個獨立而堅韌的自我,是建立在認識真正的自己的基礎上。永遠不要被紛繁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忘記找尋真正的自己的信念。

找尋自我的精神棲息地、認識真正的自己,無關乎年齡,也無關乎性別。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開啟認識自我之路。這段旅途也許很長,但是只要我們還在路上,改變就會悄然發生。

淡然、樂觀地面對生死,這都需要一個強大、獨立、清晰的自我。一個獨立而堅韌的自我,是建立在認識真正的自己的基礎上。永遠不要被紛繁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忘記找尋真正的自己的信念。

找尋自我的精神棲息地、認識真正的自己,無關乎年齡,也無關乎性別。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開啟認識自我之路。這段旅途也許很長,但是只要我們還在路上,改變就會悄然發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