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寺廟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一般來說, 寺廟是佛教建築之一, 漢傳佛教的寺廟均是中式建築風格, 藏傳佛教的寺廟以中式建築風格為主。 中國寺廟建築則恰好相反, 它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 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現在寺廟成為寺和廟的通稱。 但是, 在古代歷史上, “寺”和“廟”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 二者原本指代不同的事物。

首先, 在筆者看來, “寺”和“廟”的主要區別就是等級不一樣, 一個是官辦, 一個是民辦。 一方面, 就“寺”來說, 創字會意即寸土之地, 表示精確, 不容猜疑變化。 寺通“侍”(侍候)與“是”, 原為皇帝下面的辦事機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存在著“九寺五監”的說法, 這“九寺”基本由秦漢時期的九卿發展而來, 分別指:太府寺、司農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衛尉寺、太僕寺、大理寺。

其中, 大理寺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 在歷史上, 大理寺開始于北齊時期, 歷代因之, 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東漢明帝時, 天竺僧攝摩騰等攜帶佛教經像來洛陽, 最初住在接待外賓的官署──鴻臚寺, 後將此寺改建, 稱白馬寺, 後世相沿以“寺”為佛教建築的通稱。

對於佛寺來說, 因為系皇帝直接接引並侍服於宮廷, 所以得名。 所以宮延、寺院建築與園林之相, 系出—脈。

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 順理即化。 與此相對應的是, “廟”比“寺”出現的更早。 一開始的時候, 廟是指帝王、貴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宮室。 但是,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

很多廟都是民間自建的。 相對於“寺”, 廟就比較簡陋, 只有一個房間也可以稱之為廟, 廟裡面可以供奉神仙佛祖這些不存在於凡世的神袛, 也可以供奉孔子、老子、孟子、關羽、岳飛、孫武這樣的聖人。

最後,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關帝廟就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

關帝廟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在全國都具有比較廣泛的分佈。 由此, 對於廟來說, 世間達賢位逝者, 亦可依律建廟, 皆是敬順真如, 仰止賢聖, 即得妙法之地, 故稱廟, 廟通“妙”也。 此外, 佛教的場所一般稱為“寺廟”, 而就道教來說, 在歷史上則喜歡用“觀”、“宮”等稱呼, 比如道觀等。

文/情懷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