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羅源縣鳳梅生態公園:鄉愁文化,四色古韻

福州新聞網記者 楊丹豔/文 俞建強/圖 林塨田/航拍

羅源縣鳳梅生態公園位於鳳山山脈梅嶺一帶, 通過林蔭游步道一期、二期及新規劃路網將原有的鳳山公園、梅嶺公園整體串接。

公園以“植被補植和林象改造為主、人文景觀烘托、路網規劃串聯”為思路建設而成。 林蔭游步道, 是羅源縣鳳梅生態公園的亮點。 步道長2.6公里, 寬5米到6米, 從樹林間穿過, 讓遊人感受古樹風韻古官道與梅嶺觀景閣樓。

步道一期、二期建設已完成, 一期步道採用透水混凝土鋪設, 二期步道則全程瀝青鋪設。 不少遊客在林蔭游步道上飽覽風光, 悠閒散步。 這裡空氣清新, 生態優美, 讓人甚是愜意。 步道共分步鳳山公園、羅甯古道、羅川中路、聖旨碑古道四個出入口,

以方便遊客出行。

公園圍繞“生態綠色”“革命紅色”“傳統古色”“佘族花色”, 形成“四色”特色, 打造映山紅林相區、漢梅觀賞區、生態農業區、歷史文化展示區等4個區塊。

走進四個特色中的“傳統古色”, 可見羅源地方生態文化元素, 可尋覓古道石刻、牌坊等文化印跡;拾級而上, 可漫步千年官道。

公園將山地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 一覽亭, 古色古香, 結實美觀。 登上一覽亭, 可縱觀羅源城區, 起步鎮, 松山鎮。 遊客也可在此歇息駐足, 享颯颯微風, 體幽幽山意。

處山中瞭望四周,林壑幽美,引人入勝。生態公園毗鄰生活城區,豐富了市民的生活娛樂。

在保護鳳山生態資源的同時,公園還補充了旅遊觀光功能,打造出集生態、休閒、科普於一體的生態公園。佘風海韻彩繪牆,以“佘風海韻、大美羅川”為主題的巨幅牆繪,長60米、高8米,充滿佘族風情。

羅源歷史文化碑廊,以康熙年間《羅源縣誌》為藍本,利用階梯擋牆,在遊人必經之處設置石雕,匠心獨運地結合“羅川八景”“羅源賦”“縣花縣樹”,在碑廊上製作成精美石刻圖,展示著羅源悠久的歷史積澱和珍貴的文化財富。

朝梅亭,曲徑通幽,近可看山花爛漫。羅源鳳梅生態公園臨近梅嶺——漢武帝時期此地梅花開遍故稱“梅嶺”,依託這一淵源,打造“漢梅重開”勝景,延續千年梅文化。現在不少梅花已經含苞待放。

公園配套建設一處100個停車泊位的林蔭綠色停車場,還配置了衛生、照明、休閒等系列設施。這些便民措施提升了休閒娛樂的品質,保證了遊客出行的便利。

處山中瞭望四周,林壑幽美,引人入勝。生態公園毗鄰生活城區,豐富了市民的生活娛樂。

在保護鳳山生態資源的同時,公園還補充了旅遊觀光功能,打造出集生態、休閒、科普於一體的生態公園。佘風海韻彩繪牆,以“佘風海韻、大美羅川”為主題的巨幅牆繪,長60米、高8米,充滿佘族風情。

羅源歷史文化碑廊,以康熙年間《羅源縣誌》為藍本,利用階梯擋牆,在遊人必經之處設置石雕,匠心獨運地結合“羅川八景”“羅源賦”“縣花縣樹”,在碑廊上製作成精美石刻圖,展示著羅源悠久的歷史積澱和珍貴的文化財富。

朝梅亭,曲徑通幽,近可看山花爛漫。羅源鳳梅生態公園臨近梅嶺——漢武帝時期此地梅花開遍故稱“梅嶺”,依託這一淵源,打造“漢梅重開”勝景,延續千年梅文化。現在不少梅花已經含苞待放。

公園配套建設一處100個停車泊位的林蔭綠色停車場,還配置了衛生、照明、休閒等系列設施。這些便民措施提升了休閒娛樂的品質,保證了遊客出行的便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