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州最大養老中心今年投入使用 積極推進醫養結合

即將投入使用的福州市社會福利中心。

福州晚報記者 陳若凡/文 陳建國/攝

目前, 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口15.6%, 養老已成為社會民生的熱點話題之一。 我市最大的養老中心今年將投用, 養老機構內可刷社保卡看病……隨著多層次養老機構建設的推進,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推行, 我市各類養老利好消息不斷, 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隨之增強。

公建民營

市社會福利中心年內投用

坐落於倉山區建新鎮金塘支路麥浦工業區內的福州市社會福利中心, 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是我市目前建設規模最大的養老中心。

專案總投資3.66億元, 總建築面積57000多平方米, 內設床位1500張。 該項目的施工單體于去年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 現正進行永久用電建設和配套道路建設, 預計年內可全面投用。

記者日前來到現場探訪時, 一下子就被市社會福利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所吸引。 只見中心由5棟建築組成, 其中一號樓為軍休樓, 二至四號樓為養老公寓樓, 五號樓為康復樓。 中心的廣場上設有一條連廊, 連通著二號樓至五號樓, 既能在天晴時作為景觀休閒長廊供人休憩, 也能在雨天時起到遮擋風雨的作用。 據市民政局基建辦主任陳如光介紹, 園中配置了綠蔭小道和屋頂花園, 景觀綠化率達到30.1%, 下一階段還將增設門球場和健身器材區,

為老人們打造良好休養環境。

進入大樓, 這裡的適老化設計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為方便輪椅進出, 設計更為寬大的房門;為防止老人磕碰, 所有牆角都貼上了防撞警示條;為照顧老人上下樓, 臺階的坡度較平緩, 並特別設計了雙層扶手等。 “我們還在部分樓層設置了公共浴室, 既能滿足可自理老人的淋浴需求, 也能方便護理人員幫助失能老人洗澡。 ”陳如光說。

在建設過程中, 該中心充分考慮到養老服務需求, 推行醫養結合模式。 除了在每個床位上安裝呼叫系統, 還按照一定比例設置了含有供氧系統、呼叫系統和點滴輸液系統的醫療設備帶, 讓有輕微病痛的老人不出中心, 就可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

陳如光表示,

中心未來將採取公建民營的管理方式, 引進優質的養老機構和三甲醫院, 不僅滿足老人的生活照料, 還為他們提供健康管理、醫療康復、娛樂休閒等全方位優質服務。

在福州市社會福利院醫務室, 老人可持社保卡交費看病。

醫養結合

養老服務水準日益提升

“醫療機構不能養老, 養老機構不能看病”, 一直以來都是養老一大難點。 為方便養老院老人就醫, 實現“養中有醫”, 我市積極推進養老和醫療資源結合, 引導養老服務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協定, 開通綠色通道, 形成“聯營式”“內設式”“協議式”等多樣化的醫養結合發展模式。

福州市社會福利院建院之後就建起了醫務室, 並於2011年掛靠福州市精神病人療養院醫保系統, 今年1月開通醫保系統專戶。 然而由於許可權未全面開通, 目前只有持福州市社保卡的老人才能刷卡, 而且僅限門診結算。 省醫保、異地醫保的老人只能自己到醫院取藥, 或由家屬將藥送進福利院, 十分麻煩。

借著醫養結合這股春風, 市社會福利院如今正積極地和市級三甲醫院商洽醫療服務合作。 “我們準備在老年公寓二號樓一層設立門診和康復中心, 並增設住院病房, 請三甲醫院專科醫生前來坐診、查房。 屆時老人既可看門診又可住院, 還能直接刷社保卡進行各項結算。 ”市社會福利院護理部主任錢小春介紹。

採訪中,老人們紛紛表示,養老機構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實現“前院看病,後院養老”,是他們盼望已久的事。

此外,針對養老機構普遍比較關心的入住老人意外傷害風險問題,我市也通過實行政府統一補助,建立老年人保險制度。“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就像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我們住在這裡感到很安全。”82歲的郭維新老人說。

原來,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發生摔倒、噎食、猝死等意外的風險較高,以前護理人員在照料老人時都是戰戰兢兢,一旦發生意外,對老人、家屬、護理員、養老機構等多方來說,都會造成很大損失。

《關於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的實施意見》2016年出臺後,市社會福利院於去年2月為院內老人投保了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有效化解了養老機構面臨的多重風險隱患。

多元發展

持續推進機構養老工作

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我市未來還將著力建設多層次養老機構,通過多元發展,持續推進機構養老工作。

按照“一市一縣一中心”的佈局,我市將推進市社會福利中心、縣(市)區社會福利中心和鄉鎮敬老院建設投用。這些項目總投資約11個億元,設置床位1萬張,鼓樓、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6縣區社會福利中心以及58家鄉鎮敬老院已建成投用。

此外,我市正加大民辦養老機構資金補助力度,大力推進公建民營,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制度,以助力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我們積極引進民辦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目前落地的專案有福建海峽健康養老中心、福清靜馨嘉園養老中心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採訪中,老人們紛紛表示,養老機構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實現“前院看病,後院養老”,是他們盼望已久的事。

此外,針對養老機構普遍比較關心的入住老人意外傷害風險問題,我市也通過實行政府統一補助,建立老年人保險制度。“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就像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我們住在這裡感到很安全。”82歲的郭維新老人說。

原來,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發生摔倒、噎食、猝死等意外的風險較高,以前護理人員在照料老人時都是戰戰兢兢,一旦發生意外,對老人、家屬、護理員、養老機構等多方來說,都會造成很大損失。

《關於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的實施意見》2016年出臺後,市社會福利院於去年2月為院內老人投保了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有效化解了養老機構面臨的多重風險隱患。

多元發展

持續推進機構養老工作

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我市未來還將著力建設多層次養老機構,通過多元發展,持續推進機構養老工作。

按照“一市一縣一中心”的佈局,我市將推進市社會福利中心、縣(市)區社會福利中心和鄉鎮敬老院建設投用。這些項目總投資約11個億元,設置床位1萬張,鼓樓、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6縣區社會福利中心以及58家鄉鎮敬老院已建成投用。

此外,我市正加大民辦養老機構資金補助力度,大力推進公建民營,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制度,以助力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我們積極引進民辦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目前落地的專案有福建海峽健康養老中心、福清靜馨嘉園養老中心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