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左撇子寶寶更聰明?

原文@薄三郎 載於中讀App

在一個“右利手”占大多數的社會裡, “左利手”顯得有些異樣, 就連名稱都變成了“左撇子”。 不管是習慣用右手,

還是左手, 它們背後的共同概念是偏手性。 換言之, 偏手性是指日常生活裡某只手相對於另一隻處於主導地位。

來自遺傳學的研究表明, 大約有25%的偏手性是由遺傳導致的。 一種叫做LRRTM1的基因, 可能與左撇子形成有關。 攜帶這種基因的人, 左撇子比例更高。 幾年前, 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研究者則將目光聚焦在准媽媽隆起的小腹上。 他們發現, 產婦年齡偏大或嬰兒體重偏低時, 出現左撇子的幾率更高。 此外, 准媽媽懷孕期間若一直承受較大壓力, 如抑鬱症, 生育左撇子寶寶機會也更大。

左撇子僅占人群比例的10%, 科學家一直困惑左撇子緣何如此稀少。 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 用手習慣則與大腦不對稱性頗有關聯。 有觀點認為,

左撇子之所以稀少是人類進化中平衡合作與競爭導致的。 換言之, 在一個愈發趨向合作的社會裡, 人群的用手習慣越趨向一致。 對一個有效率社群而言, 最重要因素或許正是合作, 這便導致用手習慣的相同。 簡單點說, 一群人圍攏著桌子進餐, 一位左撇子的用筷習慣肯定會與別人打架。

既然說到“打架”, 左撇子的優勢展露無遺。 在許多對壘性質的運動項目裡, 一流項目的左撇子比例很高, 如乒乓球、擊劍與棒球。 而對強調團隊協作的運動而言, 共同的用手習慣無遺有助於配合的流暢度。 也就是說, 一位左撇子選手的擊球動作, 往往迥於右利手動作, 使對方更難追蹤把握, 從而在競爭中占優。

1975年8月, 美國一群左撇子成立了 “左撇子國際”的組織,

旨在為左撇子爭取權益, 呼籲更多關於左撇子的研究。 隨著腦科學的發展, 人們都知道左腦主管語言、數位、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 右腦則以音樂、美術、想像、直覺等功能為主。 很多人就此認為, 左撇子的人右腦比較發達, 也更加聰明。 此外, 隨著左撇子名人的廣泛宣傳, 左撇子的形象也乘勢而上, 成為聰明的象徵。

遺憾的是, 現有科學證據並未證明左撇子更聰明這一點。 無論是智商對比研究, 還是綜合比較分析, 左撇子並不比一般人更聰明。 人們之所以得出“左撇子更聰明的印象”, 往往是過於關注的結果。 簡單點說, 左撇子名人是很多, 但更多的名人還是右利手。

左撇子與眾不同, 也容易受人嘲笑, 尤其是在小學內。

有些學校也有嚴苛的規定, 學生不得用左手書寫。 不少父母和老師也強迫孩子使用右手。 有研究發現, 強迫左撇子孩子換手的作法, 並不可取。 道理是, 左撇子這一特徵已經寫入大腦, 形成了左利手優勢。 強迫更改無遺打亂了早已建立的大腦半球優勢, 可能影響孩子心理與生理混亂或扭曲。 有時, 強制性糾正會造成其語言中樞功能紊亂, 出現口吃、神經緊張、情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 歐美的左撇子顯然比中國等東方國家要多。 很重要的原因是, 東西方文化傳統的不同。 東方文化注重求同中庸, 極力去除與他人不同的特質。 西方文化注重存異, 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 換句話說, 一位美國兒童若喜歡用左手抓握東西,

父母多選擇尊重其選擇。 一位中國兒童的同樣舉動, 很可能受到父母的制止或強迫更改。

事實上, 強迫左撇子孩子更高習慣的成功率也不高, 大約不到10%。 也有研究發現, 左撇子在被強行“改造 ”時, 會給他們留下持續一生的心理陰影。 總之, 引導勝過強迫。 人們沒有必要過分苛責左撇子與其他人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