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論科技,我們有底氣!

1月23日下午, 安徽省政府舉辦省“兩會”系列新聞發佈會, 邀請省科技廳對近五年來安徽省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做法進行總結。

會上, 廳長宛曉春表示, 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

在過去的五年中, 安徽省創新能力有了較快的增長。 資料顯示, 2016年全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475.1億元, 較2012年增長68.6%, 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97%, 比2012年提高0.33個百分點。

高投入也帶來了高回報, 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是, 2017年全省申請發明專利及獲授權發明專利均較2012年增長3倍以上, 居中部地區首位。 此外,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成交額等方面我省也居全國前列。

最令安徽人自豪的是, 我省的專家學者們在過去五年裡創造了不少“大新聞”。 熱核聚變、量子通信、鐵基超導……這一系列重大成果讓安徽不斷躍上科學界的頭條。 安徽人的驕傲——“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還入選了2017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獲得學界無數大牛的點贊。

這背後, 則是這五年裡我省科技活動人員從10.3萬到37.4萬人的增加, 是115個得到省政府扶持的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是32名“兩院”院士、209家院士工作站和3000多名引進的各類高端人才。 今後, 安徽還將繼續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人才引進模式, 以參股支援等方式調動人才積極性, 並多途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為解決我省科技創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未來幾年裡, 安徽在繼續支持合蕪蚌這一創新“龍頭”的同時, 還將實行“補短板”、“抓支撐”、“抓扶貧”的舉措, 在目前科技創新能力還較薄弱的地區建設一批創新型城市, 同時將科技創新的成果更多地帶去貧困地區,

解決扶貧問題。

盤點這一年裡, 那些令人“傲嬌”的創新果實。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

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國之重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技術和性能達國際領先水準;

“人造小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

實現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

刷新世界紀錄;

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開通,

攜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首次打通洲際量子保密電話……

2017年,

安徽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讓世界側目。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

2017年1月,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 目標是打造代表國家水準、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 聚焦資訊、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 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截至目前, 已洽談和引進人工智慧、先進光源、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合肥研究院、軍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個平臺項目,

已落戶在高新區的近20個, 其中有12個平臺專案已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項目。

量子資訊科學國家實驗室 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

“駭客”、“洩密”……這些困擾資訊安全的問題, 在量子資訊技術的運用下, 將徹底得到解決。 量子資訊技術, 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資訊安全問題。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創建是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實驗室核心區位于合肥高新區,一期建設用地810畝,一期總投資70億元。

目前,“量子通信與量子電腦”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已報國家部委,一期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計畫2019年實現全國優勢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較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佈局,完成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園區一期工程建設;2020年籌建工作基本完成。

“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時空穿越”在量子世界不再是夢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在“墨子號”的研發中,來自中國科大的團隊,主要負責搭建量子通信衛星的科學應用系統,比如光源、探測以及很多科學設備都由科大研製。

2017年8月10日,中科大對外發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金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至此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尤其是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讓“時空穿越”在量子世界中不再是夢想。

“墨子號”用1年時間提前實現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學目標。此次目標的實現,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中國探索科學高峰的國之重器

2017年9月27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專家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專案全面完成了建設目標,各項關鍵參數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技術和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自此,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穩態強磁場的國家,又擁有了一個探索科學高峰的國之重器。

經過多年的努力,“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研究集體”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取得穩態強磁場裝置設計製造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創造三項水冷磁體世界紀錄,研製成功世界第二強的40T混合磁體,研發出國際唯一的水冷磁體掃描隧道顯微系統、國際獨創的組合顯微系統和國際領先的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實驗條件等先進而獨特的科學實驗手段,使我國穩態強磁場科學研究條件躍升至世界一流水準。

科學島“人造太陽”再造世界新紀錄

2017年7月,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物理實驗中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長脈衝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援,更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是人類探尋未來高效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EAST具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類似的先進技術,未來五年內將是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衝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智慧醫院安徽首個智慧診療平臺上線

機器人可以看懂CT影像嗎?答案是行,而且準確率不低呢。

2017年8月,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慧輔助診療中心)正式揭開面紗,記者瞭解到,這也是全國首家智慧醫院、首個人工智慧輔助診療中心。今後,安徽人民將可以享受真正的“智慧醫療”。

2016年6月,省立醫院與科大訊飛合作研發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一年來,該系統通過學習68萬張肺部CT影像資料,已在省立醫院CT室輔助醫生診斷了約11000人次的CT影像資料,診斷準確率達94%。

作為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省立醫院目前已開展大腸癌、宮頸癌、白血病、遺傳性耳聾、肝炎等多種疾病的基因檢測篩查超過25萬例,藥物基因檢測近2000例。借助基因檢測技術,可進行1000多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診斷。

就問你,咱安徽厲不厲害!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資訊安全問題。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創建是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實驗室核心區位于合肥高新區,一期建設用地810畝,一期總投資70億元。

目前,“量子通信與量子電腦”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已報國家部委,一期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計畫2019年實現全國優勢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較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佈局,完成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園區一期工程建設;2020年籌建工作基本完成。

“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時空穿越”在量子世界不再是夢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在“墨子號”的研發中,來自中國科大的團隊,主要負責搭建量子通信衛星的科學應用系統,比如光源、探測以及很多科學設備都由科大研製。

2017年8月10日,中科大對外發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金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至此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尤其是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讓“時空穿越”在量子世界中不再是夢想。

“墨子號”用1年時間提前實現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學目標。此次目標的實現,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中國探索科學高峰的國之重器

2017年9月27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專家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專案全面完成了建設目標,各項關鍵參數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技術和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自此,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穩態強磁場的國家,又擁有了一個探索科學高峰的國之重器。

經過多年的努力,“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研究集體”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取得穩態強磁場裝置設計製造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創造三項水冷磁體世界紀錄,研製成功世界第二強的40T混合磁體,研發出國際唯一的水冷磁體掃描隧道顯微系統、國際獨創的組合顯微系統和國際領先的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實驗條件等先進而獨特的科學實驗手段,使我國穩態強磁場科學研究條件躍升至世界一流水準。

科學島“人造太陽”再造世界新紀錄

2017年7月,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物理實驗中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長脈衝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援,更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是人類探尋未來高效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EAST具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類似的先進技術,未來五年內將是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衝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智慧醫院安徽首個智慧診療平臺上線

機器人可以看懂CT影像嗎?答案是行,而且準確率不低呢。

2017年8月,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慧輔助診療中心)正式揭開面紗,記者瞭解到,這也是全國首家智慧醫院、首個人工智慧輔助診療中心。今後,安徽人民將可以享受真正的“智慧醫療”。

2016年6月,省立醫院與科大訊飛合作研發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一年來,該系統通過學習68萬張肺部CT影像資料,已在省立醫院CT室輔助醫生診斷了約11000人次的CT影像資料,診斷準確率達94%。

作為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省立醫院目前已開展大腸癌、宮頸癌、白血病、遺傳性耳聾、肝炎等多種疾病的基因檢測篩查超過25萬例,藥物基因檢測近2000例。借助基因檢測技術,可進行1000多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診斷。

就問你,咱安徽厲不厲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