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牽手同奔小康路——蒲城縣扶貧濟困兜底保障工作紀實

“精准脫貧”“措施有力”“凝聚合力”……回眸2017年蒲城縣扶貧濟困兜底保障工作, 一串串飽含新意與暖心的關鍵字躍然眼前。

那是一個春夏之交, 一樹樹薔薇花倚牆爭豔, 空氣中處處浸潤著芬芳。 “有了醫療救助兜底保障,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下給解決了, 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才好!”當得知自己之前住院所花費的15000多元中, 所有醫保報銷範圍內的費用都能得到全額補助, 蒲城縣橋陵鎮東山村村民張爭民幾度哽咽, 連連感謝前來探望他的民政局幹部。

這位消瘦的農家漢子患有先天性肌無力,

與84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 是當地遠近皆知的特困戶。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 去年春節期間, 他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晚期, 不僅住院花了上萬元, 出院後還需要長期服藥。 “坦白說, 我對生活絕望過。 但我又不得不努力活著, 要不然我那可憐的娘可咋辦呀?”他向記者傾訴著曾經的無奈, “幸虧還有政府, 讓我相信生活會一點點好起來的。 ”

社保兜底是國家為貧困人口構築的最後一道防線, 是社會救助體系的基礎, 在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 蒲城縣緊緊圍繞中省市脫貧攻堅及兜底脫貧總體目標, 積極查漏補缺, 追趕爭先, 堅持“托底線、救急難”的原則, 緊扣“瞄準特困物件、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准扶貧”工作思路,

不搞錦上添花, 只為雪中送炭, 精准發力, 措施到位, 通過實施兜底物件動態管理、分類施保、漸退幫扶, 加強低保、五保、大病救助與臨時救助政策的無縫銜接, 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編密織牢兜底保障網, 把兜底政策像陽光一樣普照到每個貧困家庭。

這是一個個跳躍的數字, 更是一筆筆溫暖人心的民生帳本——

這一年, 低保物件更加精准,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 蒲城嚴格落實“低保跟著脫貧做”的原則要求, 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物件全部納入扶貧建檔立卡範圍, 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物件全部納入低保保障範圍, 實現了兩項制度及保障物件的理性有效銜接。

截至目前, 全縣共有在冊農村低保對象3029戶9475人, 累計發放救助金3482萬元。

這一年, 五保供養更加規範, 基本實現應養盡養應兜盡兜。 通過多次對全縣建檔立卡範圍內符合五保條件人員進行全面摸底排查, 農村五保供養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力度進一步加強。 全縣所有符合條件五保戶全部進入供養兜底範圍。 據統計, 全縣共有在冊五保對象806人, 其中集中供養45人, 分散供養761人, 累計發放五保金445.2萬元。

這一年, 醫療救助更加有力, 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現象。 建檔立卡物件民政醫療救助力度進一步加大, 形成了以“一站式”救助為主, 以醫後救助、參合資助、定點醫院優惠為輔的醫療救助體系。 開通了民政醫療救助“一站式”定點醫院41家,

並在新農合經辦中心設立民政醫療救助受理視窗, 實現合療、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一站式”辦公, 進一步簡化了受理程式, 方便群眾辦事。 目前共救助各類對象8333人次, 發放救助金1014萬元。 同時, 為農村五保、低保物件全額繳納參合費用286.7萬元, 減輕了群眾負擔。

這一年, 臨時救助更加便捷, 有效遏制了因突發性事件返貧現象。 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檔立卡物件和一般困難家庭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 共救助各類物件2339戶, 發放救助金347萬元……

這是一項項務實的舉措, 更是一串串馳而不息的鏗鏘腳步——

進一步規範了工作程式。 蒲城縣民政局作為“八辦六組”的成員單位之一,

主要統籌推進兜底脫貧工作。 該局組織工作人員對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兜底保障工作開展及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 召開了全縣兜底脫貧社會救助規範化建設暨階段性工作安排推進會,並與各鎮(街道辦)主要領導簽訂了承諾書。 對低保家庭中的七類人員全面落實“分類施保”政策, 做到了精准施救。 嚴格按照認定條件對保障物件進行季度覆核, 對家庭成員結構有變化、家庭收入有變化人員進行全面清退, 有效杜絕了“錯保”“條件好轉人員享受低保”問題的發生, 促進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規範化、精准化。

進一步加大了政策共用和銜接。 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業務銜接, 進一步精准識別農村貧困人口,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建檔立卡家庭中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兜底保障救助範圍。通過兜底脫貧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確保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能夠全部穩定脫貧。

進一步落實了“四級”公示制度。將兜底保障救助政策、程式、物件、舉報電話等資訊,在縣民政局、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的政務、村務公開欄內進行長期公示,並在保障對象家中醒目位置張貼《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享受政策情況明細表》及《致全縣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對象的一封信》,使保障物件更加瞭解自己享受的政策及標準。

進一步強化了痕跡化管理。制定兜底保障工作規範化任務細化表,對申請、審核、審批工作流程及檔案資料管理等內容進行細化規範。農村低保新式檔案全面啟用,新式檔案內容涵蓋政策標準、辦理流程、失信告知、家庭經濟核對等內容,既是政策宣傳,也是辦理資料,讓群眾明明白白申請、讓工作人員規規矩矩辦事。做到了兜底保障物件的紙質檔案及工作相關印證資料一鎮一櫃,一村一盒,一戶一檔,分類存放、分檔管理。

進一步加大了政策宣傳力度。在“四級”公示制度的基礎上,製作兜底脫貧社會救助受理審批流程牌、兜底脫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牌,並開通蒲城民政微信公眾平臺,及時發佈兜底保障最新政策和工作動態。對鎮、村幹部及貧困群眾開展兜底保障社會救助政策培訓6次,培訓1300餘人,發放《兜底脫貧社會救助政策問答讀本》5000餘本。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和監督社會救助工作,使各類弱勢群眾及時申請到各項救助,困難群眾政策知曉率及滿意度得到較大提高。

這是一份份凝心聚力的“軍令狀”,更是濃濃的人本情懷——

“高陽鎮農村低保92戶272人,五保供養18戶18人;堯山鎮農村低保205戶629人,五保供養68戶68人;洛濱鎮農村低保86戶194人,五保供養40戶43人……”在蒲城縣民政局會議室內,懸掛著一張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作戰圖”。“每天上班都會看到這幅圖,它不斷提醒我兜底脫貧任務一刻都不能耽擱。”該局社會救助股股長楊盼感慨道。“方向已經明確、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就是要俯下身、靜下心、沉下力,擼起袖子加油幹,切實把組織承諾轉化為務實行動,將群眾需求當作奮鬥目標,扎實推動脫貧攻堅。”蒲城縣民政局局長左峰鏗鏘有力地講道。

——全面精准落實各項兜底保障政策。督促指導鎮(辦)依託原有的政務大廳、綜合服務中心等,設立統一的兜底脫貧社會救助申請受理服務視窗,細化相關申請資料、簡化受理程式,解決社會救助“最後一公里”,實現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搭建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通過資訊共用的辦法把那些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擋在社會救助體系之外,用現代資訊手段篩選救助物件,做到科學公正、程式規範,救助物件認定精准的工作格局。加大對各鎮(街道辦)社會救助政策執行及落實情況的檢查力度,分階段、分片區逐鎮、逐村開展檢查、評比、整改活動,全面落實鎮(街道辦)社會救助工作的審核職能及村民委員會的協助職能。

——切實加大貧困對象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農村低保執行標準,積極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將因其他因素導致暫時不能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確保其基本生活水準與扶貧攻堅進程相適應。同時,提高醫療救助保障水準,助力健康扶貧。確保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物件住院全部實行民政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及時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群眾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按照生活自理能對五保供養物件進行分類救助,分類管理。全面落實鎮(辦)、村委會及監護人的監管責任,確保分散供養物件在衣、食、住、醫等方面得到及時有效保障。加大集中供養政策宣傳力度,提高五保供養對象中失能、半失能人員自願參加集中供養意願,做到應兜盡兜、應養盡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蒲城縣民政人正是以這樣的步調,在不斷鞏固兜底扶貧成效的基礎上,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確保兜底扶貧工作在全市領先,努力實現“兜底、供養、救助、關愛”四個全覆蓋,為幸福民生加油助力。

進一步精准識別農村貧困人口,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建檔立卡家庭中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兜底保障救助範圍。通過兜底脫貧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確保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能夠全部穩定脫貧。

進一步落實了“四級”公示制度。將兜底保障救助政策、程式、物件、舉報電話等資訊,在縣民政局、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的政務、村務公開欄內進行長期公示,並在保障對象家中醒目位置張貼《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享受政策情況明細表》及《致全縣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對象的一封信》,使保障物件更加瞭解自己享受的政策及標準。

進一步強化了痕跡化管理。制定兜底保障工作規範化任務細化表,對申請、審核、審批工作流程及檔案資料管理等內容進行細化規範。農村低保新式檔案全面啟用,新式檔案內容涵蓋政策標準、辦理流程、失信告知、家庭經濟核對等內容,既是政策宣傳,也是辦理資料,讓群眾明明白白申請、讓工作人員規規矩矩辦事。做到了兜底保障物件的紙質檔案及工作相關印證資料一鎮一櫃,一村一盒,一戶一檔,分類存放、分檔管理。

進一步加大了政策宣傳力度。在“四級”公示制度的基礎上,製作兜底脫貧社會救助受理審批流程牌、兜底脫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牌,並開通蒲城民政微信公眾平臺,及時發佈兜底保障最新政策和工作動態。對鎮、村幹部及貧困群眾開展兜底保障社會救助政策培訓6次,培訓1300餘人,發放《兜底脫貧社會救助政策問答讀本》5000餘本。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和監督社會救助工作,使各類弱勢群眾及時申請到各項救助,困難群眾政策知曉率及滿意度得到較大提高。

這是一份份凝心聚力的“軍令狀”,更是濃濃的人本情懷——

“高陽鎮農村低保92戶272人,五保供養18戶18人;堯山鎮農村低保205戶629人,五保供養68戶68人;洛濱鎮農村低保86戶194人,五保供養40戶43人……”在蒲城縣民政局會議室內,懸掛著一張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作戰圖”。“每天上班都會看到這幅圖,它不斷提醒我兜底脫貧任務一刻都不能耽擱。”該局社會救助股股長楊盼感慨道。“方向已經明確、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就是要俯下身、靜下心、沉下力,擼起袖子加油幹,切實把組織承諾轉化為務實行動,將群眾需求當作奮鬥目標,扎實推動脫貧攻堅。”蒲城縣民政局局長左峰鏗鏘有力地講道。

——全面精准落實各項兜底保障政策。督促指導鎮(辦)依託原有的政務大廳、綜合服務中心等,設立統一的兜底脫貧社會救助申請受理服務視窗,細化相關申請資料、簡化受理程式,解決社會救助“最後一公里”,實現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搭建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通過資訊共用的辦法把那些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擋在社會救助體系之外,用現代資訊手段篩選救助物件,做到科學公正、程式規範,救助物件認定精准的工作格局。加大對各鎮(街道辦)社會救助政策執行及落實情況的檢查力度,分階段、分片區逐鎮、逐村開展檢查、評比、整改活動,全面落實鎮(街道辦)社會救助工作的審核職能及村民委員會的協助職能。

——切實加大貧困對象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農村低保執行標準,積極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將因其他因素導致暫時不能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確保其基本生活水準與扶貧攻堅進程相適應。同時,提高醫療救助保障水準,助力健康扶貧。確保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物件住院全部實行民政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及時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群眾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按照生活自理能對五保供養物件進行分類救助,分類管理。全面落實鎮(辦)、村委會及監護人的監管責任,確保分散供養物件在衣、食、住、醫等方面得到及時有效保障。加大集中供養政策宣傳力度,提高五保供養對象中失能、半失能人員自願參加集中供養意願,做到應兜盡兜、應養盡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蒲城縣民政人正是以這樣的步調,在不斷鞏固兜底扶貧成效的基礎上,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確保兜底扶貧工作在全市領先,努力實現“兜底、供養、救助、關愛”四個全覆蓋,為幸福民生加油助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