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孩子一個乾淨美麗的童年(記者觀察)

2011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熔爐》海報。

資料圖片

世界聞名的法語系列漫畫《狄得夫小子》海報。

資料圖片

世界範圍內, 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事件屢屢發生。 法律是保護兒童免遭性侵犯的第一道防線。 法律不缺位, 保護才能更到位。 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案件不僅應該喚起家長們的警覺, 提醒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 更應得到全社會重視, 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還孩子們一個乾淨、安全、美麗、幸福的美好童年

韓國

向日葵中心助受害兒童走出陰影

本報駐韓國記者 陳尚文

一個小男孩走上火車軌道自殺, 這是2011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熔爐》的開頭。 電影中, 校長和老師對弱勢兒童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性侵害, 並買通員警包庇其暴行。 片頭中的小男孩,

正是由於無法忍受疼痛和折磨, 走上了絕路……

《熔爐》上映後, 電影原型光州仁華學校的案件被重審。 當年韓國國會通過了被稱為“熔爐法”的《有關性暴力犯罪處罰的特例法修訂案》, 加重懲處對兒童和殘疾人的性暴力犯罪行為。 對針對殘疾人和未滿13歲兒童進行性犯罪分子的量刑從7年增加至10年, 甚至無期徒刑, 並取消了對女性殘疾人和未滿13歲兒童性犯罪的公訴時效。

韓國從2008年起通過電子腳環監控性犯罪慣犯。 凡是有兩次以上性暴力犯罪史, 或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犯的刑滿釋放人員等, 都要強制佩戴電子腳環。 2016年, 韓國共有6600餘所幼稚園和中小學被劃為兒童保護區域。 當被監督者進入這些區域時, 電子腳環會震動且發射信號。

此外, 根據《有關性暴力犯罪者性衝動藥物治療法》, 韓國從2011年7月起基於法院判決, 對以16歲以下兒童為目標進行性犯罪者實施“化學閹割”, 即給男性罪犯體內注射雌性激素藥物, 使其失去性衝動。

除了管控罪犯, 幫助受害兒童維權、走出陰影, 成為韓國社會解決兒童性侵問題的重中之重。 向日葵中心是由國家支持成立的援助型機構, 旨在為性暴力受害兒童等提供身體和心理治療、法律、調查服務。 中心于2004年正式成立, 目前服務範圍已逐漸擴大至未滿19歲的青少年、殘疾人等。 在韓國全境目前運營有37所向日葵中心, 每一所中心都與當地的大型醫院合作。

在首爾向日葵兒童中心, 這裡每間屋子都被塗以不同顏色的彩漆。

中心護士張世蓮告訴本報記者, 每一間屋子提供諮詢、醫療等不同服務, 她主要負責美術治療, 即與受害兒童一邊對話, 一邊讓受害者以自發、創意的方法, 圍繞造成精神創傷相關事件等進行繪畫, 以逐漸減輕心理創傷。

首爾向日葵兒童中心副所長申文姬說, 雖然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 社會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但兒童受傷害後不敢發聲, 抑或是社會人士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受害兒童的現象不在少數。 今後將進一步通過對受害者心理和身體健康的研究, 提供高品質的支援服務, 希望更多受害少年兒童能夠早日重現笑容。

法國

懲罰和保護措施並舉

本報駐法國記者 葛文博

法國社會不時爆出兒童長期遭受性侵的新聞, 引起民眾和政府的普遍憂慮與高度重視。由於各種原因,兒童性侵報案率僅為10%,給提前預防和及時制止造成困難。為此,2017年3月,法國家庭部聯合其他部門推出了一系列進一步發現和預防虐待兒童行為的措施。時任家庭部長羅斯尼歐指出:“鄰居們不應該平時什麼都不說,直到發生了悲劇才去組織遊行。家庭是最可能發生暴力的地方,對兒童暴力不能再保持沉默。”

法國在兒童性教育方面起步較早,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涉及與人類生殖相關的基礎知識。法律規定,全國小學、初中及高中每年應至少提供3次性教育課程,讓年輕人學習“尊重人的身體”,並積極落實歐洲理事會在歐盟境內推廣的“內衣規則”教育專案,告知孩子“不應該讓他人觸摸自己的內衣通常覆蓋的身體部分,也不應該去觸摸他人的這部分身體。”世界聞名的法語系列漫畫《狄得夫小子》,就以8歲半的主人公的視角,向孩子們解答關於性的困惑。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法國各級地方政府即設立了兒童權利保護專員職位,各中小學校進行定期巡防,瞭解孩子所需所想,打破心理隔閡,發現犯罪現象。2014年,兒童權利保護專員免費求助電話開通,以説明那些遭到性侵又不敢聲張的孩子。接到電話後,兒童權利保護專員會立即聯繫兒童心理問題專家,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並對案件進行跟蹤,及時向員警部門反映相關案情。

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的最主要活動場所,每個中小學專設社會事務助理,負責與政府專員就孩子安全事務進行溝通協作。據統計,政府掌握的近40%的受害兒童資料都由他們所提供。同時,社會事務助理還會與警察局合作,定期在中小學裡開展防侵害講座,提醒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

法國就未成年性安全立法注重懲罰和保護性處置措施並舉。

在懲罰方面,刑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強姦、強制猥褻、非強制猥褻、引誘以及性旅遊等五種類型性侵15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根據不同危害程度,最高可判處性侵者20年的有期徒刑和15萬歐元罰金;對於發生在學校等學術機構內,或者傳播與未成年人性行為內容的以及與受害人有親屬關係或從屬關係的,更是罪加一等。

在保護性處置方面,相關犯罪人在出獄後須佩戴電子監控手環以及定期接受心理輔導,在情況難以改善的情況下強制實施化學閹割。罪犯如不配合這些措施,輕罪可加刑兩年,重罪加刑5年。對於受害人,法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檢察官須在立案後啟動對受害人的心理評估程式,以更好地瞭解受害程度以及治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聽證將被錄影,以防止反復聽證造成二次傷害;針對性侵受害人的校園戲謔行為可視為犯罪,判處最長一年有期徒刑和最高1.5萬歐元罰金。

英國

從“國家安全”高度重視兒童性侵問題

本報駐英國記者 李應齊

2012年底,已故英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吉米·薩維爾被曝曾性侵多名青年男女,包括兒童,引發軒然大波。2013年,英國牛津郡7名男子組成的團夥,被指控在2004—2012年間,對6名未成年少女犯下了強姦等多起性侵罪行。隨後,由兒童保護委員會進行的一項獨立調查發現,過去16年間,在牛津郡至少有370名未成年少女成為兒童性侵的受害者。

多起重大醜聞將兒童性侵這一隱晦、沉重的問題曝光在英國民眾面前,引起社會關注,促使人們正視這一問題,並督促有關部門行動。牛津郡的兒童性侵醜聞迫使英國政府召開“兒童保護”的有關會議,會議把兒童性侵威脅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意味著此類案件將被視為嚴重和有組織犯罪,警方、預防犯罪委員會等機構將投入更多資源,著重應對這一問題。此次會議還建議,任何教師、社會工作者、地方政府官員或兒童保護專業人士如果被發現故意忽視這一問題,或“視而不見”,將被判刑或加重罰款。

根據英國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的統計和分析,英國每20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遭受過性侵或猥褻,超過九成受害兒童是遭到熟人侵犯,三成以上受害兒童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們受到的傷害,與此同時,殘疾兒童受到侵犯的概率是正常兒童的3倍以上。

英格蘭及威爾士自2010年起全面實施“兒童性犯罪者披露機制”(也稱“薩拉法”),該機制允許任何人向警方正式詢問某個與孩子有過接觸的人是否有過性侵兒童前科,以便防患於未然,採取更好保護。英國兒童協會設立24小時熱線,鼓勵受害者打電話尋求幫助。隨著幾起醜聞推動的社會輿論討論,家長、校方也更加重視有關教育及安全意識。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5日 23 版)

引起民眾和政府的普遍憂慮與高度重視。由於各種原因,兒童性侵報案率僅為10%,給提前預防和及時制止造成困難。為此,2017年3月,法國家庭部聯合其他部門推出了一系列進一步發現和預防虐待兒童行為的措施。時任家庭部長羅斯尼歐指出:“鄰居們不應該平時什麼都不說,直到發生了悲劇才去組織遊行。家庭是最可能發生暴力的地方,對兒童暴力不能再保持沉默。”

法國在兒童性教育方面起步較早,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涉及與人類生殖相關的基礎知識。法律規定,全國小學、初中及高中每年應至少提供3次性教育課程,讓年輕人學習“尊重人的身體”,並積極落實歐洲理事會在歐盟境內推廣的“內衣規則”教育專案,告知孩子“不應該讓他人觸摸自己的內衣通常覆蓋的身體部分,也不應該去觸摸他人的這部分身體。”世界聞名的法語系列漫畫《狄得夫小子》,就以8歲半的主人公的視角,向孩子們解答關於性的困惑。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法國各級地方政府即設立了兒童權利保護專員職位,各中小學校進行定期巡防,瞭解孩子所需所想,打破心理隔閡,發現犯罪現象。2014年,兒童權利保護專員免費求助電話開通,以説明那些遭到性侵又不敢聲張的孩子。接到電話後,兒童權利保護專員會立即聯繫兒童心理問題專家,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並對案件進行跟蹤,及時向員警部門反映相關案情。

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的最主要活動場所,每個中小學專設社會事務助理,負責與政府專員就孩子安全事務進行溝通協作。據統計,政府掌握的近40%的受害兒童資料都由他們所提供。同時,社會事務助理還會與警察局合作,定期在中小學裡開展防侵害講座,提醒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

法國就未成年性安全立法注重懲罰和保護性處置措施並舉。

在懲罰方面,刑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強姦、強制猥褻、非強制猥褻、引誘以及性旅遊等五種類型性侵15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根據不同危害程度,最高可判處性侵者20年的有期徒刑和15萬歐元罰金;對於發生在學校等學術機構內,或者傳播與未成年人性行為內容的以及與受害人有親屬關係或從屬關係的,更是罪加一等。

在保護性處置方面,相關犯罪人在出獄後須佩戴電子監控手環以及定期接受心理輔導,在情況難以改善的情況下強制實施化學閹割。罪犯如不配合這些措施,輕罪可加刑兩年,重罪加刑5年。對於受害人,法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檢察官須在立案後啟動對受害人的心理評估程式,以更好地瞭解受害程度以及治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聽證將被錄影,以防止反復聽證造成二次傷害;針對性侵受害人的校園戲謔行為可視為犯罪,判處最長一年有期徒刑和最高1.5萬歐元罰金。

英國

從“國家安全”高度重視兒童性侵問題

本報駐英國記者 李應齊

2012年底,已故英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吉米·薩維爾被曝曾性侵多名青年男女,包括兒童,引發軒然大波。2013年,英國牛津郡7名男子組成的團夥,被指控在2004—2012年間,對6名未成年少女犯下了強姦等多起性侵罪行。隨後,由兒童保護委員會進行的一項獨立調查發現,過去16年間,在牛津郡至少有370名未成年少女成為兒童性侵的受害者。

多起重大醜聞將兒童性侵這一隱晦、沉重的問題曝光在英國民眾面前,引起社會關注,促使人們正視這一問題,並督促有關部門行動。牛津郡的兒童性侵醜聞迫使英國政府召開“兒童保護”的有關會議,會議把兒童性侵威脅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意味著此類案件將被視為嚴重和有組織犯罪,警方、預防犯罪委員會等機構將投入更多資源,著重應對這一問題。此次會議還建議,任何教師、社會工作者、地方政府官員或兒童保護專業人士如果被發現故意忽視這一問題,或“視而不見”,將被判刑或加重罰款。

根據英國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的統計和分析,英國每20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遭受過性侵或猥褻,超過九成受害兒童是遭到熟人侵犯,三成以上受害兒童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們受到的傷害,與此同時,殘疾兒童受到侵犯的概率是正常兒童的3倍以上。

英格蘭及威爾士自2010年起全面實施“兒童性犯罪者披露機制”(也稱“薩拉法”),該機制允許任何人向警方正式詢問某個與孩子有過接觸的人是否有過性侵兒童前科,以便防患於未然,採取更好保護。英國兒童協會設立24小時熱線,鼓勵受害者打電話尋求幫助。隨著幾起醜聞推動的社會輿論討論,家長、校方也更加重視有關教育及安全意識。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5日 23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