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重慶“中關村”該何去何從?「中篇」彷徨——曾在數碼城掘到“金” 如今不知路在何方

【中篇】彷徨——曾在數碼城掘到“金” 如今不知路在何方

記者 伊永軍 見習記者 王瑋

曾幾何時, 石橋鋪數碼城不僅是消費者購物的天堂, 還是商家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它的興起, 不僅讓“石橋鋪數碼城”成為了一個地標符號, 還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46歲的石有群以及32歲的何凡就是其中的代表。

入駐數碼城18年見證興衰 從普通農家女到年營業額3000萬的女老闆

石有群原本是重慶南岸區農村的一名普通女子, 靠幫別人做鞋, 接些零活為生。 上世紀90年代, 電子數碼產品剛興起的時候, 她在大溪溝市場租了個20來平米的門面,

做裝配電腦。 她回憶說, 那時候每天從位於大石壩的家中很早起床, 坐公車到上新街, 再坐索道到新華路, 再坐公車到大溪溝。 每天耗在路上的時間就要幾個小時, 收入微薄, 勉強度日。

從1999年入駐至今, 石有群(右)已經在泰興幹了18年。 見證了石橋鋪數碼城的榮辱興衰。

記者 伊永軍 攝

在大溪溝做了5年。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1999年, 那時, 泰興科技廣場在石橋鋪剛開業, 成為重慶首家IT專業賣場。 而石有群也成為首批入駐的商家之一。 剛開始, 她在泰興租了個10多平米的門面, 每月租金5000元。 主營印表機、耗材、電腦組裝等。

經營了3年後, 石有群看中了泰興3樓一個位置比較好的, 面積60多平米的鋪位, 貸款將其買下。 她回憶說, 當時之所以貸款也要將其買下, 是因為泰興的生意越來越好, 可謂是一鋪難求, 如果你不買, 肯定會有很多人來“搶”。

當時買鋪位一共花了50萬。 5年後, 石有群就將貸款還完了。 而且生意越來越紅火, 又在5樓設了個售後維修部。 據她介紹, 生意好時, 年營業額能達到3000多萬元。

並成立了重慶華能電腦有限公司, 她當老闆, 還聘請了30多個員工, 負責賣場銷售、上門送貨、售後等。

大概2014年以後, 生意開始逐漸下滑。 年營業額縮減到1000萬元, 只有鼎盛時期的1/3。 石有群說, 不光是她, 整個泰興人流量暴跌, 各店鋪的生意都在下滑。 她認為主要原因是各品牌競爭太激烈, 還有電子商務的興起。 “很多顧客到店後, 看中某種型號, 都要先對比下網上的價格是多少。 如果貴了, 他們就直接在網上下單。 ”石有群很無奈。

從1999年入駐至今, 石有群已經在泰興幹了18年。 女兒也從當年的3歲小娃長成了21歲的大姑娘。 她感慨地說, 如今他們一家的生活還不錯, 全拜石橋鋪數碼城所賜, 如果沒有它, 她可能現在還是在農村做鞋或是在哪裡租個小門面勉強維持生計。

所以, 看到石橋鋪數碼城從興盛到如今逐漸頹廢, 她很痛心。 說到目前自己的現狀, 石有群用了兩個字:堅持。 但她也坦言:“說是堅持, 其實也是硬撐。 想過轉型, 但不敢輕易退出, 因為別的行業也不熟。 ”

打工仔在數碼城打拼成老闆 現在自己和商城都在面臨轉型

而另一位石橋鋪數碼城興衰的見證者, 32歲的何凡當年就是在石橋鋪數碼城實現了他從打工仔到老闆的轉型。 如今, 他和數碼城都在面臨著生命當中的又一次轉型。

何凡當年就是在石橋鋪數碼城實現了他從打工仔到老闆的轉型。 如今, 他和數碼城都在面臨著生命當中的又一次轉型。 記者 伊永軍 攝

何凡23歲時就在賽博數碼城給別人打工, 做組裝機。 他說, 當初接觸電子數碼這個行業, 開始就是想多學點電腦方面的技術, 畢竟技不壓身嘛。

隨著對這個行業瞭解越來越深, 資源越來越廣, 4年前, 他開始自己當老闆, 在泰興科技廣場2樓租了個40來平米的門面, 並成立了重慶才幹科技有限公司。 也是一個手下有著6、7名員工的小老闆了。

何凡回憶說,早些年數碼城生意太好了,以前坐在店裡一個月裝一兩百台兼容機根本不成問題,俗稱“坐等客”,完全不用出去招攬生意。“當時我們都笑稱這是‘傻子生意’,就是生意太好,傻子來幹,都能賺錢。”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如今的何凡頗為唏噓。

自己當老闆不到兩年,電腦城的生意開始慢慢下滑,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生意不好,有些人難免打起了歪主意,在何凡看來,時有發生的不誠信經營等行為不僅讓整個數碼城蒙羞,也形成了惡性循環——生意不好商家想歪點子,顧客被騙對你電腦城更加失望,於是不願意來了,而客流量更少導致生意更不好。

談到轉型這個話題,何凡說,不僅是他個人面臨的難題,也是整個石橋鋪數碼城面臨的難題。因為都比較迷茫,不知如何轉,不知未來路在何方。何凡說,就他個人而言,雖然目前生意難做,但基本的維持還是沒問題的,至少從沒有拖欠過員工的工資。所以雖有轉型的想法,但不敢輕易出手。

不過有一點何凡非常堅定,他認為:“隨便怎麼轉,都會比現在好。” 因為基本上沒有多少人願意來逛這個商城了,不轉基本就是死路一條。

對於石橋鋪數碼城種種亂象,石有群和何凡這樣的商戶也深惡痛絕,但很多時候,他們也無奈。

因為,有些亂象確實是發生在各大賣場的管理範圍內,管理方負有監管責任,但也有些卻是打著石橋鋪數碼城的旗號,只是在緊靠數碼城各賣場的地方租了個門面,比如泰興科技廣場賣場只是負1樓-4樓,讓一些市民受騙的9樓、21樓其實都只是寫字樓,不歸賣場管。但很多消費者並不能瞭解這麼清楚,而在工商部門那裡,只要對方有相關的手續,沒有不良經營記錄,提出辦證申請,工商局就得為其辦理營業執照,並允許其商業行為。而商業行為一旦違法違規,也是事後處理,難以事前預防。

跟消費者一樣,這裡的很多商戶們,也希望看到石橋鋪數碼城能改變現在的樣子。

也是一個手下有著6、7名員工的小老闆了。

何凡回憶說,早些年數碼城生意太好了,以前坐在店裡一個月裝一兩百台兼容機根本不成問題,俗稱“坐等客”,完全不用出去招攬生意。“當時我們都笑稱這是‘傻子生意’,就是生意太好,傻子來幹,都能賺錢。”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如今的何凡頗為唏噓。

自己當老闆不到兩年,電腦城的生意開始慢慢下滑,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生意不好,有些人難免打起了歪主意,在何凡看來,時有發生的不誠信經營等行為不僅讓整個數碼城蒙羞,也形成了惡性循環——生意不好商家想歪點子,顧客被騙對你電腦城更加失望,於是不願意來了,而客流量更少導致生意更不好。

談到轉型這個話題,何凡說,不僅是他個人面臨的難題,也是整個石橋鋪數碼城面臨的難題。因為都比較迷茫,不知如何轉,不知未來路在何方。何凡說,就他個人而言,雖然目前生意難做,但基本的維持還是沒問題的,至少從沒有拖欠過員工的工資。所以雖有轉型的想法,但不敢輕易出手。

不過有一點何凡非常堅定,他認為:“隨便怎麼轉,都會比現在好。” 因為基本上沒有多少人願意來逛這個商城了,不轉基本就是死路一條。

對於石橋鋪數碼城種種亂象,石有群和何凡這樣的商戶也深惡痛絕,但很多時候,他們也無奈。

因為,有些亂象確實是發生在各大賣場的管理範圍內,管理方負有監管責任,但也有些卻是打著石橋鋪數碼城的旗號,只是在緊靠數碼城各賣場的地方租了個門面,比如泰興科技廣場賣場只是負1樓-4樓,讓一些市民受騙的9樓、21樓其實都只是寫字樓,不歸賣場管。但很多消費者並不能瞭解這麼清楚,而在工商部門那裡,只要對方有相關的手續,沒有不良經營記錄,提出辦證申請,工商局就得為其辦理營業執照,並允許其商業行為。而商業行為一旦違法違規,也是事後處理,難以事前預防。

跟消費者一樣,這裡的很多商戶們,也希望看到石橋鋪數碼城能改變現在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