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買保險這事上,是用免費的還是付費的?

人的選擇是由條件決定的, 付費或者不付費, 只是從方便和增值來看。

圖便宜參加低價旅行團的事早就屢見不鮮, 在服務這件事上, 免費就等於最貴的價格, 在購物店裡, 不買幾萬塊的東西根本出不來, 價格也遠比外面賣的貴, 這一來一去, 受損失的還是貪圖小便宜的人們。

在買保險這件事上, 代理人體制讓大家覺得這項服務是要免費提供的, 你要追著我上門, 給我送禮, 我還要一臉嫌棄的挑來挑去, 真是一個悲哀的場景。

賣方:各種親情牌, 各種噓寒問暖, 每天的添衣下雨小提示來的比天氣預報還及時,

大部分的人手裡拿著一個慘不忍睹的方案, 不講產品, 不講細節, 只講情懷。

細節問題避重就輕, 模糊帶過, 投保時為了快速成交, 忽略健康告知, 誇大所能承擔的服務, 等到真出事時, 95%以上的銷售都已經轉行不做了, 留下了一臉懵逼的買方, 到處宣揚保險是騙人的。

買方:她(他)是我的親戚朋友, 肯定是為我好的, 產品一定是沒問題的, 出了事將來我也可以找她, 肯定沒問題的, 比網上的看不見的靠譜多了。

她說只要兩年沒住院就可以不告知, 太好了, 我正愁不少小毛病呢。 我想給寶寶買保險, 她給我推薦了一個可以解決寶寶一輩子困難的保險, 真是貼心啊。

她總是隔三差五的給我送水果, 不買都不好意思了呢, 我比了好幾個朋友的, 這個朋友的看上去更好一些, 就要她的了。

大部分的保險就是這麼成交的, 大部分的仇怨就這麼結下了, 只是不知是多少年以後才會意識到這是仇怨。

前幾天我接了一個客戶, 她很無助, 跟我說了很多。

我看了看資料, 年收入4萬, 而每年要交費的保險也是四萬……

我心想, 這應該還有其他收入吧?

她一直在講為什麼買了這麼多保險, 父母走的早, 走的原因就是沒有錢看病, 所以自己的保險意識特別強, 很早就開始買保險。

身邊的各種賣保險的親戚朋友, 都烏泱泱的圍了過來, 只要別人說好, 就買, 每一份都是好幾千塊, 買的時候自己沒有絲毫的質疑, 最近的兩份, 還是看了我的文章國壽福, 她也就買了, 還一次買了兩份, 又是1萬大洋~

兩夫妻在南方打工, 每年收入大概10萬上下, 除了生活開支, 所有的錢都拿來買了保險, 一分錢都沒有存下來。

而現在回了老家, 收入驟降到4萬, 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支付不起保費, 這個時候才想起來找我, 想找到解決方案。

我有點心疼, 關注我的號已經大半年了, 還看到我寫哪個產品好自己去買了, 但一直沒捨得付諮詢保證金, 自學自買, 看著她已經買的清單:平安福, 康寧, 兩全險, 年金險, 每個都是價格不便宜, 完全不應該是她這個收入階段應該買的東西, 即便是當時的10萬收入, 方向也完全錯了。

方向都錯了, 找再好的產品又有什麼用呢?

真心的想罵幾句她周圍的那些代理人, 怎麼下得了手!

也對大家沉溺于產品思維不得自拔感到心痛, 跟她溝通的過程中, 她害怕如果便宜了她的保障就不到位了, 實際上, 她每年四萬的保費, 保障也遠遠談不上到位, 用錯了力, 會越來越錯, 直到有一天崩盤。

她很難相信其實幾千塊錢也可以有一份不錯的保障, 就像她一直認為只要別人說產品好, 自己買了就肯定沒錯一樣。

即使是我說好的產品, 也只是適合一部分人罷了。

在專業這件事上, 大部分的人們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己判斷, 自己分析, 自己決策。

總是讓我推薦幾個產品, 然後他們自己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真相卻是沒有幾個人能用專業的方式去分析自己的需求。

你的需求並不是你真正的需求,這會導致你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希望亂買保險的事不要再重演。

真相卻是沒有幾個人能用專業的方式去分析自己的需求。

你的需求並不是你真正的需求,這會導致你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希望亂買保險的事不要再重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