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仍舊愛著你”|愛情裡的大量謊言

艾略特·厄威特攝影作品

謊語, 可分為藝術謊語與現實謊語, 藝術謊語被藝術法則所允許。 在藝術世界, 謊語不稱之為謊語, 謊語有著更為美好的稱呼:虛構。
某種程度上而言, 小說便是純粹的謊語構成物。 但好小說中的謊語, 是這樣的話語:它為隱蔽在文本深處的某一真理而服務。

“皇 帝 沒 有 穿 衣 服!”

馬 小 鹽 談 愛 情 慌 語

小說中的真理, 常常滯後於話語, 需要時間與空間, 在某一時刻驀然彰顯。 在時光裡流轉的經典名著, 多數具有這樣的肌理:譬如《紅樓夢》、《唐吉可德》。 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 我們完全可以當一篇隱藏著深刻的文藝理論的文本來解析, 而非單單是一則諷刺性童話:皇帝、騙子、大臣, 是一些深諳藝術虛構之道的共同策劃的藝術家。

那件看不見的新衣, 是一件透明、無色、炫目、令人無法逼視的集體謊語所編織的藝術品, 那個高聲叫喊的孩子,

穿越過時空的走廊, 在文本的末尾, 來彰顯積澱在文本深處的真理的面目。 當童稚的聲音喊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真理在集體謊語編織的看不見的衣服下便像陽光下的麥垛驀然閃現著金子的光澤。

《皇帝的新衣》

現實謊語, 有些是無傷大雅的謊語。

譬如你不喜歡朋友做的飯菜, 而朋友卻要留你就餐, 你完全可以撒個小謊遮蓋過去。 有些謊語卻是傷害性謊語, 譬如蓄意掩蓋某種身份, 或者直接身份造假, 為了達成某個有利可圖的目的。 情愛中, 亦存在著大量的謊語。 甜言蜜語, 某些程度上而言, 亦屬於情人互贊的謊語。 如“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你真美”、“你是我的心肝寶貝”等等。 但這樣的謊語是情愛中的嬉戲, 即有真心, 亦含真意。 我們可以稱之為嬉戲式謊語。

二是半真半假式謊語。 如, 女人問男人, 我是不是你愛過的人裡最美的那一個, 不願撒謊的男人常常虛與委蛇, 胡亂應對。 三是徹頭徹尾的謊語, 如日本作家大江建三郎在長篇小說《日常生活的冒險》中描繪過這麼一段情愛故事。

一位教授因漫漫長夏無事消遣, 且又對同性戀滿懷好奇, 便在一個旅遊景點開始了他日常生活的冒險, 他重新編織自己的身份, 他扮演一位生活受難者, 從而博得一位同性戀少年的真摯愛意。

電影《心之全蝕》劇照

開學之後, 少年發現那位自稱身世淒慘的情人原來是他所在大學的一位生活優裕,

地位不低的法文教師。 少年無法忍受這種毫無理由的情感欺騙, 他將他的老師堵在教室門口, 男妓一樣和他索要錢幣。 對教授而言, 這段感情, 僅僅是出於無聊, 出於一時好奇, 出於在他者身上的冒險。 對少年而言, 付出的卻是真心真意。 一段感情, 當那個從來未與所愛之人提及錢物的人開始談及錢物, 不但是在自貶身份, 更是在暗示對方, 他(她)已經開始質疑/否決這一段感情。

譬如在這部小說裡, 少年很明顯在警示他的情人老師:此情此愛, 在憑錢這樣的俗物解決的霎那, 已經定位為一段騙與被騙, 嫖與被嫖的惡俗關係。 正如張愛玲千里迢迢去給胡蘭成還錢, 胡卻自做多情,以為張在演繹一段嬌娘子救受難郎的古典戲劇橋段。卻不知對張而言,是償還,是清算,是這樣的一句暗示性語言:我已經不愛你了!

電影《蝴蝶君》劇照

愛情裡,人總會不由自主的美化自身。這是人性的弱點,亦是可以理解的弱點。我們都期望在情人的眼裡,自我理想與理想自我能夠完全融為一體。人性之愛能夠昇華至神性之愛。女性去見所愛的人,化妝、購衣、美飾,無非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為靚麗,更為迷人。男性亦是荷爾蒙分泌過剩,情話連篇,妙語連珠,似乎憑白增多了幾分智慧。

但無論如何美化,我們都不可以為了一個虛幻的美之形象,以欺騙的方式獲取一段感情。譬如結婚了卻對對方隻字不提,譬如有孩子了卻欺騙對方沒有,譬如明明另有情人,大玩茶壺與茶杯的遊戲(一男數女),卻將對方隱瞞的滴水不漏,仍舊向對方情語不絕“你是我的靈魂伴侶”、“我仍舊愛著你”、“我對你的感情一直沒有變”,等等等等。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劇照

這是與極權主義政治完全相類的一種極權主義情愛,因為:A,二者都建立在謊言之上。B,一方在蓄意欺騙另一方。C,一切都在為唯美化情愛中的偉大自我而服務。需要某類情愛資訊時便告知對方,不需要某些情愛資訊時則全部掩蓋。這類情愛謊語,對一段現實中的情感而言,是摧毀性的。它不但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亦摧毀愛之美好。

要知道,人類之愛建立在信任的基石之上。如果連愛,愛的話語,愛之靈性都成了謊語,我們如何判斷自己身處現實還是藝術?我們能夠相信誰?我們又能夠去愛誰?愛之美又在哪裡?本雅明論及古典藝術美學時道:“美既不是面紗也不是面紗籠罩下的那個客體,而是在面紗中的客體”。這說明,即若是藝術之美,亦是面紗中的客體(真理),而非完全是面紗(虛飾性謊言)。愛,一段傾向於藝術化的愛,可以即是藝術的(撒點小謊讚美對方)又是現實的(互相知曉彼此的真實境遇)。愛的藝術是適量的謊言(面紗)與大量的現實(客體)的黏合物,而非大量的謊言與少量的現實的黏合物。

舞臺劇《卡門》劇照

梅裡美聞名世界的短篇小說《卡門》,在頗多批評家看來,塑造了一位身先士卒的女權先鋒。我不這樣解讀。從情愛學的角度看,卡門是藝術謊語所塑造的一個不肯在情愛中講任何謊話的女人。她是情愛裡的自由女神。她懂得何為真正的自由。這也是《卡門》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時間裡,它彰顯出這樣的情愛真理:當愛不在,你完全可以告訴對方,我已經不愛你了。即若面臨死亡危機,你亦不可以選擇謊言做為逃避,因你面對的是一顆探尋真愛的心。

卡門說:“愛情像自由的小鳥”

對卡門而言,真正的自由,便是自我與他者愛的自由(選擇的權利),不對對方撒謊的自由(話語的權利),而非貪婪者撒謊以便擁有數個茶杯以犧牲他者的選擇權與話語權為前提的自由:要知道,情愛中愛的兩者彼此平等,而非某一方為上帝,另一方為眾多的信男信女。沒有任何一個具有自我尊嚴的現代人會為這樣的極權主義情愛而獻祭。謊語,作為話語的一種,在撒播的那一刻,便命定要收穫撒旦之果。昆曲《牡丹亭》唱腔一向迤邐,下麵這兩句百年箴言在唱響人世悲涼,物事人非的同時,亦在唱情愛中的那霎那綻放而後凋零的朵朵謊語:

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馬小鹽,女,七十年代生人。小說作者、文化批評家。2002年開始在各大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二十餘篇,2006年出版《鶴頂紅》系列長篇小說。後轉型文化批評,先後為鳳凰網文化頻道、FT中文網撰寫專欄。現為陝西省大型文學期刊《延河》首席編輯。

首發於飛地APP

閱讀更多內容請移步飛地APP

往期內容推薦

# 飛地策劃整理,轉載請提前告知 #

投稿郵箱:yingchuan@enclavelit.com

編輯: 穎川 | 劉奕奕 | 南巫

胡卻自做多情,以為張在演繹一段嬌娘子救受難郎的古典戲劇橋段。卻不知對張而言,是償還,是清算,是這樣的一句暗示性語言:我已經不愛你了!

電影《蝴蝶君》劇照

愛情裡,人總會不由自主的美化自身。這是人性的弱點,亦是可以理解的弱點。我們都期望在情人的眼裡,自我理想與理想自我能夠完全融為一體。人性之愛能夠昇華至神性之愛。女性去見所愛的人,化妝、購衣、美飾,無非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為靚麗,更為迷人。男性亦是荷爾蒙分泌過剩,情話連篇,妙語連珠,似乎憑白增多了幾分智慧。

但無論如何美化,我們都不可以為了一個虛幻的美之形象,以欺騙的方式獲取一段感情。譬如結婚了卻對對方隻字不提,譬如有孩子了卻欺騙對方沒有,譬如明明另有情人,大玩茶壺與茶杯的遊戲(一男數女),卻將對方隱瞞的滴水不漏,仍舊向對方情語不絕“你是我的靈魂伴侶”、“我仍舊愛著你”、“我對你的感情一直沒有變”,等等等等。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劇照

這是與極權主義政治完全相類的一種極權主義情愛,因為:A,二者都建立在謊言之上。B,一方在蓄意欺騙另一方。C,一切都在為唯美化情愛中的偉大自我而服務。需要某類情愛資訊時便告知對方,不需要某些情愛資訊時則全部掩蓋。這類情愛謊語,對一段現實中的情感而言,是摧毀性的。它不但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亦摧毀愛之美好。

要知道,人類之愛建立在信任的基石之上。如果連愛,愛的話語,愛之靈性都成了謊語,我們如何判斷自己身處現實還是藝術?我們能夠相信誰?我們又能夠去愛誰?愛之美又在哪裡?本雅明論及古典藝術美學時道:“美既不是面紗也不是面紗籠罩下的那個客體,而是在面紗中的客體”。這說明,即若是藝術之美,亦是面紗中的客體(真理),而非完全是面紗(虛飾性謊言)。愛,一段傾向於藝術化的愛,可以即是藝術的(撒點小謊讚美對方)又是現實的(互相知曉彼此的真實境遇)。愛的藝術是適量的謊言(面紗)與大量的現實(客體)的黏合物,而非大量的謊言與少量的現實的黏合物。

舞臺劇《卡門》劇照

梅裡美聞名世界的短篇小說《卡門》,在頗多批評家看來,塑造了一位身先士卒的女權先鋒。我不這樣解讀。從情愛學的角度看,卡門是藝術謊語所塑造的一個不肯在情愛中講任何謊話的女人。她是情愛裡的自由女神。她懂得何為真正的自由。這也是《卡門》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時間裡,它彰顯出這樣的情愛真理:當愛不在,你完全可以告訴對方,我已經不愛你了。即若面臨死亡危機,你亦不可以選擇謊言做為逃避,因你面對的是一顆探尋真愛的心。

卡門說:“愛情像自由的小鳥”

對卡門而言,真正的自由,便是自我與他者愛的自由(選擇的權利),不對對方撒謊的自由(話語的權利),而非貪婪者撒謊以便擁有數個茶杯以犧牲他者的選擇權與話語權為前提的自由:要知道,情愛中愛的兩者彼此平等,而非某一方為上帝,另一方為眾多的信男信女。沒有任何一個具有自我尊嚴的現代人會為這樣的極權主義情愛而獻祭。謊語,作為話語的一種,在撒播的那一刻,便命定要收穫撒旦之果。昆曲《牡丹亭》唱腔一向迤邐,下麵這兩句百年箴言在唱響人世悲涼,物事人非的同時,亦在唱情愛中的那霎那綻放而後凋零的朵朵謊語:

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馬小鹽,女,七十年代生人。小說作者、文化批評家。2002年開始在各大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二十餘篇,2006年出版《鶴頂紅》系列長篇小說。後轉型文化批評,先後為鳳凰網文化頻道、FT中文網撰寫專欄。現為陝西省大型文學期刊《延河》首席編輯。

首發於飛地APP

閱讀更多內容請移步飛地APP

往期內容推薦

# 飛地策劃整理,轉載請提前告知 #

投稿郵箱:yingchuan@enclavelit.com

編輯: 穎川 | 劉奕奕 | 南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