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爭奪控股權、拖延融資、商業臥底……滴滴一步步“鎖死”ofo

摘要:滴滴和ofo的故事, 讓人想起韓國電影《思悼》。 朝鮮時代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 為了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 與兒子思悼世子反目, 最終下令將思悼關進米櫃活活餓死。

“爾要戰, 便戰。 ”這句話, 這本是滴滴創始人程維談到美團做打車業務時的態度。 但是沒想到, 2018年開年滴滴發起的第一場戰爭, 是沖著自己的投資公司ofo去的。

滴滴和ofo的決裂, 在創投圈和媒體圈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業內可靠消息顯示,

ofo原本7月的那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已在路上, 軟銀大手筆繼續跟投, 阿裡也將跟進。 但直到目前, ofo大股東滴滴還沒有在融資協議上簽字, 資金也因此沒有到位。

滴滴和ofo, 投資者和被投者, 商業世界的“父與子”。 作為“父”, 滴滴本該助ofo扶搖直上, 但事實上, 從安排高管入駐到拖延融資, 還有業界傳聞的“臥底門”, 滴滴可能早就有意一步步“鎖死”ofo。 父子反目背後, 是資本和創業者控制權的爭奪之戰。 只是, ofo喪失了主動權, 沒有還手之力。

滴滴和ofo反目過程:

1、2017年7月, ofo新一輪融資, 滴滴、軟銀領投。 滴滴方面提出了派駐高管進入ofo的要求。

2、2017年8月, 原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加盟ofo, 另有滴滴前財務總監一同加盟ofo, 分管財務和市場部門。 當時, 還有31名滴滴員工以自然應聘方式進入ofo。

3、2017年9月, 滴滴註冊成立自己的共用單車公司。

4、2017年10月, 滴滴與騰訊一起提出ofo與摩拜的合併方案。 滴滴提出的方案是:ofo與摩拜的管理層全部出局, 由滴滴派駐管理層控制兩家公司。 這一激進的方案, 遭到了ofo與摩拜雙方管理層的反對。

5、2017年10月, 市場上開始出現ofo資金鏈緊張的消息。

6、2017年10月前後, 運營困難的小藍單車找到ofo, 尋求收購。 ofo管理層也願意收購小藍單車, 但這一決議在董事會被滴滴否決。 2017年11月, 小藍單車宣佈倒閉。

7、2017年11月, 滴滴與ofo關係破裂。 創始人戴威將付強等人清理出ofo, 付強轉而回到滴滴, 上述31名員工同樣離職回到滴滴。 這變成了業界傳聞的ofo“臥底門”。

8、在爭奪ofo管理權遇阻後, 滴滴開始正式自建單車團隊。 據可靠消息, 滴滴已從ofo大量挖人, 做自營的共用單車業務。

9、軟銀、滴滴7月對ofo的新一輪融資, 因為大股東滴滴不簽署協議而遲遲沒有到位。 2017年11月, 戴威找到阿裡和螞蟻金服求助。

10、2018年1月9日, 滴滴在否決ofo收購小藍單車的交易後, 滴滴與小藍單車達成託管協定,

小藍單車“復活”。 上周, 滴滴開始在北京、深圳等地投放小藍單車。

11、目前, 滴滴至今仍未在ofo 7月的融資協議上簽字。 包括軟銀、滴滴的超10億美金投資款仍未到位。

12、1月12日, 騰訊網爆出ofo資金鏈緊張, “帳戶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 ofo公開闢謠, ofo表示公司資金鏈正常, 並懷疑該報導背後“有利益集團推動”。 騰訊也是滴滴的大股東。

滴滴用拖住ofo融資來逼後者讓出控制權, 這一招正中要害。 ofo即使有阿裡的救助馳援, 它還是被動的。 這也折射出了國內互聯網創業的尷尬:創業者被資本支配, 喪失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聽話時是投資者的棋子, 不聽話時就可能被直接清洗出局。

打開滴滴出行的APP, 單車欄目裡已經沒有ofo的字樣, 只能從小黃車的顏色看出ofo的痕跡。 要是哪天滴滴想要進一步對ofo進行“制裁”,那小黃車徹底變成小藍車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到時候,ofo能如何反擊呢?

要是哪天滴滴想要進一步對ofo進行“制裁”,那小黃車徹底變成小藍車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到時候,ofo能如何反擊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