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賴債不還怎麼辦?“請”進這裡,台州“所院”聯調讓“老賴”主動履行義務

院所合作

現實生活裡, 因種種原因, 一些“老賴”規避執行、抗拒執行法院生效裁判。 司法拘留是法院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被執行人採取的重要強制手段。

去年7月, 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公安廳建立的“院所合作”機制就是發揮拘留所的職能作用, 對被拘留人員開展說服教育工作, 依法督促其履行相關義務, 化解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矛盾糾紛, 實現進入執行程式的案件案結事了。

成效顯著

全市拘留所已完成“所院”矛盾化解工作室掛牌, 拓展綜治力量多方參與, 建立多元化矛盾化解機制, 借助13個監管專家行家工作室, 大力化解社會矛盾。

去年化解社會矛盾333起

其中司法矛盾309起

涉案調解金額6530多萬元

司法拘留社會矛盾化解成功率

達到52.7%

黃岩區拘留所化解

涉案1181萬餘元巨額賠償案

成為公安部典型案例

全省法院、公安司法

拘留社會矛盾化解十佳案例中

黃岩、三門拘留所榜上有名

專家工作室

精准診脈

“對症下藥”

全市各拘留所積極組建由所長為組長的社會矛盾化解工作領導小組, 抽調有豐富調解經驗的民警組成工作團隊, 積極推進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有序開展。

黃岩區拘留所依託“李啟星專家工作室”平臺, 組織民協警學習矛盾化解有關文件精神, 培訓矛盾化解工作技法, 有效提升團隊能力。

案例一

1月23日, 包某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被司法拘留14日。

原來, 2012年12月, 包某的橡塑製品廠發生火災, 造成周邊相鄰的企業和個體戶受損, 2013年黃岩區人民法院判決包某賠償12家企業和個人各項損失總計1181萬餘元。

包某覺得賠償金額過高, 超出自己承受能力, 加上2016年自己被查出胃癌, 不願賠償。

黃岩區拘留所所長李啟星接到法院工作人員的電話, 瞭解情況後, 召集“李啟星專家工作室”成員進行分析研究, 認為包某有能力償還一部分債務, 具備調解的基礎。

於是, 李啟星帶領工作室成員輪番對包某某開展談話教育,

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 幫助他算好收支賬、誠信賬。

經過兩天的談話教育, 包某某轉變了思想, 同意與受損企業和個體戶進行協商。 最終他們就賠償金額比例和償債方式達成一致, 雙方握手言和。

案例二

衢州市開化縣人趙某, 三年前拖欠工程款6萬元,

被債權人李某起訴至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 今年1月8日, 趙某在黃岩區出差時被查獲, 送至黃岩區拘留所拘留。

趙某入所後, 李啟星所長帶領專家工作室民警及時對其開展了談話教育, 充分瞭解掌握趙某的思想動態、個人及家庭情況。

談話後, 趙某對自己的“老賴”行為非常後悔, 提出了化解矛盾的請求。

黃岩區人民法院通過與蕭山區人民法院協作, 1月10日, 趙某的家屬將6萬元錢交到了法院。 趙某於當天被解除司法拘留。

椒江區拘留所

以“全國拘留所社會矛盾化解先進個人”

黃曉喜為核心

選出8名民警

組建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室

黃曉喜帶領矛盾化解團隊

靈活運用自創的“三技”矛盾化解法

和融會“情、理、法”三大矛盾化解法寶

並每月開展一次經驗總結會

分析問題 交流總結經驗

目前全市9個拘留所

組建的13個監管專家行家工作室

參與化解社會矛盾

服務社會和諧

多部門無縫對接

破解難題

全市拘留所強化大局觀念和協作意識,積極主動與人民法院等部門無縫對接,掛牌成立聯合矛盾化解工作室,建立協作機制,規範聯調職責,完善化解檔案,構建社會聯動大調解體系,多資源、廣管道、聚合力化解社會矛盾。

案例一

2016年6月,陳某因修理船舶時不幸病故,其家屬共得到賠償款1062000元。陳某的父母親多次向媳婦催討自己應得的被扶養人生活費,未果。

兩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三門法院經審理後判媳婦支付給老人費用23萬餘元。

判決後,媳婦一直未履行義務。

去年8月21日,媳婦毛某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被司法拘留15日。

入所後,三門縣拘留所第一時間向法院瞭解了案情,迅速組成調解小組,對被拘留人員毛某進行約談。

毛某態度開始有所轉變。8月23日下午,拘留所邀請法院執行局局長、案件承辦人和雙方當事人所在村幹部參與調解。

經多次來回協調溝通,終於達成調解方案。

案例二

幾年前,仙居人應某向王某借款45萬元,向周某借款10萬元。王某、周某多次向其催討均未歸還,於2016年10月17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應某償還債務,應某拒不支付。去年7月5日,因應某拒不申報財產,法院對其司法拘留15天。

在拘留期間,管教民警與應某談話,瞭解其家庭情況,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和觀念,反復分析他的行為帶來的危害和後果。經過多次談話,其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此後,管教民警聯繫債務人王某、周某和仙居法院的辦案人員作進一步協商調解。

法院執行人員的法律分析,管教民警的誠意調解,終於讓雙方當事人一致達成協議。

創新“強勢治安”

宣教助調解

全市監管場所創新開展“強勢治安”宣教活動,讓被拘留人員感受到公安打擊違法犯罪的決心和態度,促進矛盾化解工作縱深發展。

案例一

3月28日下午,椒江區拘留所組織司法拘留人員開展了一場“誠信為本,拒做老賴”專題教育活動,有4名被拘留人員當場表示調解意向。

案例二

6月9日,椒江區拘留所經“強勢治安”宣教,成功化解一名有賭博惡習的被拘留人員8000元欠款,表示拘留結束後找份工作,戒掉賭博惡習。

管教人員以談話教育

將執法與普法、教育與引導、

管理與關懷有機結合

瞭解掌握被拘留人思想動態

掌握導致被拘留人員產生矛盾的癥結

綜合運用

耐心傾聽、換位思考、

心理疏導、親情感化、人文關懷

等調解方法

積極消除被拘留人

對抗抵觸情緒、矛盾心結

促使被拘留人知錯、認錯、改錯

案例三

3月19日,玉環市拘留所通過法制宣傳和談話教育,成功化解一起毆打他人的矛盾糾紛,使雙方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賠償醫藥費握手言和。

通過開展“強勢治安”宣教,一大批“老賴”履行了生效判決,一大批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矛盾糾紛得到圓滿解決。(餘順廣)

黃曉喜帶領矛盾化解團隊

靈活運用自創的“三技”矛盾化解法

和融會“情、理、法”三大矛盾化解法寶

並每月開展一次經驗總結會

分析問題 交流總結經驗

目前全市9個拘留所

組建的13個監管專家行家工作室

參與化解社會矛盾

服務社會和諧

多部門無縫對接

破解難題

全市拘留所強化大局觀念和協作意識,積極主動與人民法院等部門無縫對接,掛牌成立聯合矛盾化解工作室,建立協作機制,規範聯調職責,完善化解檔案,構建社會聯動大調解體系,多資源、廣管道、聚合力化解社會矛盾。

案例一

2016年6月,陳某因修理船舶時不幸病故,其家屬共得到賠償款1062000元。陳某的父母親多次向媳婦催討自己應得的被扶養人生活費,未果。

兩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三門法院經審理後判媳婦支付給老人費用23萬餘元。

判決後,媳婦一直未履行義務。

去年8月21日,媳婦毛某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被司法拘留15日。

入所後,三門縣拘留所第一時間向法院瞭解了案情,迅速組成調解小組,對被拘留人員毛某進行約談。

毛某態度開始有所轉變。8月23日下午,拘留所邀請法院執行局局長、案件承辦人和雙方當事人所在村幹部參與調解。

經多次來回協調溝通,終於達成調解方案。

案例二

幾年前,仙居人應某向王某借款45萬元,向周某借款10萬元。王某、周某多次向其催討均未歸還,於2016年10月17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應某償還債務,應某拒不支付。去年7月5日,因應某拒不申報財產,法院對其司法拘留15天。

在拘留期間,管教民警與應某談話,瞭解其家庭情況,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和觀念,反復分析他的行為帶來的危害和後果。經過多次談話,其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此後,管教民警聯繫債務人王某、周某和仙居法院的辦案人員作進一步協商調解。

法院執行人員的法律分析,管教民警的誠意調解,終於讓雙方當事人一致達成協議。

創新“強勢治安”

宣教助調解

全市監管場所創新開展“強勢治安”宣教活動,讓被拘留人員感受到公安打擊違法犯罪的決心和態度,促進矛盾化解工作縱深發展。

案例一

3月28日下午,椒江區拘留所組織司法拘留人員開展了一場“誠信為本,拒做老賴”專題教育活動,有4名被拘留人員當場表示調解意向。

案例二

6月9日,椒江區拘留所經“強勢治安”宣教,成功化解一名有賭博惡習的被拘留人員8000元欠款,表示拘留結束後找份工作,戒掉賭博惡習。

管教人員以談話教育

將執法與普法、教育與引導、

管理與關懷有機結合

瞭解掌握被拘留人思想動態

掌握導致被拘留人員產生矛盾的癥結

綜合運用

耐心傾聽、換位思考、

心理疏導、親情感化、人文關懷

等調解方法

積極消除被拘留人

對抗抵觸情緒、矛盾心結

促使被拘留人知錯、認錯、改錯

案例三

3月19日,玉環市拘留所通過法制宣傳和談話教育,成功化解一起毆打他人的矛盾糾紛,使雙方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賠償醫藥費握手言和。

通過開展“強勢治安”宣教,一大批“老賴”履行了生效判決,一大批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矛盾糾紛得到圓滿解決。(餘順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