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大將被彭德懷“轟”出辦公室告訴我們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

20世紀50年代, 我軍全面開展正規化建設時, 從元帥到士兵, 從機關到連隊, 官兵一體, 全軍一體, 嚴格管理, 嚴格養成。

當時, 如果有的軍人衣著不整, 見到上級不敬禮, 立即就會得到周圍同志的糾正, 從而形成了依據條令條例從嚴治軍的整體環境, 保證了我軍正規化建設深入持久發展, 部隊素質不斷提高。

當時, 有位大將到彭德懷元帥的辦公室去, 沒有喊報告, 一推門就進去了。

彭德懷元帥說:“出去, 條令怎麼規定的?”他老老實實地退出去, 喊了報告、敬了軍禮, 彭德懷才讓他進來坐下。

“大將竟然被彭德懷‘轟’出辦公室去!”這在當時引起不小反響。 別看這是一件小事, 其實這就是軍隊的作風, 平時沒有這樣的養成, 沒有這麼嚴格的組織紀律性, 戰時怎麼打仗、怎麼用兵?

此事至今已過去60多年, 但對我軍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這同時也引出一個話題——新形勢下我軍如何把法規制度的規定落到實處?

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成的。 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 而是一種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播下行為的種子, 便栽得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 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 便收穫命運。 ”遵守法律法規應該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動, 而不是一種受到強制的行為。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 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 特別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 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規。

要想成為習慣, 必須加強養成教育和訓練。 養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長期的教育、訓練和培養, 使官兵具備符合法規制度規範的行為習慣。 我們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養成, 內容上規範養成, 而且還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抓養成。 通過卓有成效的養成訓練,

把法規制度的規定落到實處。

一是嚴格養成。 所謂嚴格養成, 就是堅持標準、嚴格要求、一絲不苟、不打折扣。 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任何情況下, 都要執行命令, 都要執行條令, 照章辦事, 不能有絲毫馬虎, 不能隨意降低標準。 要求再嚴格、規定再完善, 若在執行上沒有有效的監督來保證, 也無濟於事。 嚴格養成, 必須強化檢查和糾察機制。 例如軍人出營門衛兵要加強檢查;在營區內流動哨兵要及時糾察;對外出軍人要有嚴格的衛戍糾察。 通過強有力的“糾察效應”, 使全體軍人隨時都在規範之中、約束之中, 從而處於嚴格養成之中。 治軍的實踐表明, 得之于嚴, 失之於寬, 嚴格是軍旅生活的主旋律, 是養成訓練的重要特徵。

二是自覺養成。 養成是個艱苦磨煉的過程,不強調外部約束,不實行強化養成,放任自流,部隊就會鬆散;而如果沒有高度的自覺性,強化養成也不能持久,養成的成果也不能鞏固。強化和自覺二者相輔相成,既要強調強化養成、嚴格養成,又要提倡自覺養成,並且要著力搞好自覺養成,使養成成為每個軍人的自覺行動。自覺性是養成的基礎,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了養成的自覺性,就會“嚴於律己”“持之以恆”“不令而行”。領導在和不在一個樣,集體活動和單獨活動一個樣,營區內和營區外一個樣,幹什麼就養成什麼。那種上級強調時就抓一抓,領導檢查時就動一動,首長來了正規化,小車一走一般化,搞突擊式的做法,顯然是和養成的宗旨相悖的。

三是持久養成。養成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培養軍人良好的行為舉止和素質,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期的磨煉,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和培養。持久養成,必須向惰性作鬥爭。這就要時時處處按照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自覺地去辦。時時養成,處處養成,點滴入手,日積月累,必見成效。如果平時鬆鬆垮垮,一遇到上級檢查就手忙腳亂,搞臨時突擊,結果漏洞百出,搞亂了部隊,帶壞了作風,危害是很大的。時緊時鬆、忽冷忽熱、虎頭蛇尾的短期行為和表面文章,是養成之大忌。養成必須一貫,養成必須持久。持久養成要有韌勁、有毅力、有恒心,要百折不撓、千錘百煉。

四是整體養成。養成必須優化整體環境,注意整體效應,不能留有盲區、死角和空當。無論是好作風,還是壞習慣,總是互相影響的,要造成整體養成的良好環境。從機關到部隊,從幹部到戰士,都要有濃厚的養成意識,處處注意養成,人人自覺養成,形成良性迴圈,互相影響,以取得養成的整體效益。環境科學認為,由於整體氣候治理不當,在一般情況下,某一區域風調雨順的“小氣候”是難以持久的。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整體只能依靠整體來維護,就像一塊冷卻得太快的玻璃一樣,一道裂縫就可以使整體完全破裂。”軍隊注重整體效應,優化整體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整體環境陶冶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舉止。一個條令意識很強、養成訓練抓得很緊的單位,任何違反紀律和條令的行為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抓養成要從各個單位的小環境抓起,以形成全軍依法治軍的大環境。

透過大將沒喊報告被彭德懷“轟”出辦公室這件事,探討新形勢下我軍如何把法規制度的規定落到實處,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遵守法律法規應該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動,而不是一種受到強制的行為。紀律面前無特殊,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特別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規。這樣才無愧於人民軍隊的一員。

如何確保鐵律治軍落到實處?

——《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推介

■蘇煜堯

新形勢下,如何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領導幹部要怎樣帶頭遵紀守法、不搞特權?如何確保反腐沒有禁區、執法沒有特例?如何確保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落到實處?怎樣才能確保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落到實處?

這不光是當前部隊官兵密切關注的問題,也是地方受眾最為關心的問題。

由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出版的《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以下簡稱《鐵律治軍》),全面、系統地解讀了這個問題。

此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案”“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主題出版專案”“國家出版基金專案”等重要主題出版專案,是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和國防大學專家團隊用近兩年時間精心打造的“強軍夢系列叢書”之一。作者李璟、彭和平分別系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研究員、副研究員,曾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課題。李璟曾出版《戰鬥力解析》等多部著作,彭和平主編有《畫說部隊安全管理》等著作。兩人的著作一直受到軍內外讀者追捧。由於此書吸收了此前他倆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精華,一經推出,就引起積極反響。

《鐵律治軍》著眼實現強軍目標,圍繞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從全新視角,客觀分析了新形勢下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時代意義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系統論述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現實基礎和目標任務;探索提出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實現途徑和具體措施。其中,重點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直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本書以中國特色軍事法治理論為指導,著眼中國軍隊有效履行新的歷史時期使命和戰略任務的極端重要性,明確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增強軍隊凝聚力戰鬥力和有效履行我軍使命任務的堅強保證,是實現強軍目標的現實需要、基礎所在、責任所系;從國際視角,以世界眼光,深刻剖析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時代動因,論述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核心就是從落實法規制度上捍衛軍魂,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相關理論問題,全面回顧了中國軍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艱難歷程,客觀瞭望了中國軍隊走向法治化軌道前景和未來;結合新形勢下我軍由傳統守土衛疆向更廣闊空間範圍遂行任務轉變、由維護傳統安全向維護綜合安全轉變的實際,闡述了依法遂行多樣化任務的更高標準和要求,揭示了打資訊化戰爭離不開法的規範、武器裝備新和參戰力量多離不開法的管理、作戰要素全和協同難度大離不開法的保障等前沿理論問題。

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書結合當前部隊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面臨的突出問題,客觀分析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包括“崇尚權力不畏法”,如有的人官僚作風、特權思想、人治思維根深蒂固,一味迎合領導,看人行事、看權辦事,甚至把個人淩駕於組織和法規之上,恣意妄為、違紀違法等;“重視感情不講法”,如有的人把關係擺在黨性前面,把人情擺在原則前面,把私利擺在法規前面,嚴下不嚴上、嚴人不嚴己,插手選人用人、工程建設等事務,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遷就照顧甚至縱容等;“按老規矩辦事不尚法”,如有的人憑老經驗作決策、用土政策抓管理、按舊思路做新題,對部隊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查研究不深入、思路辦法不更新、對策措施不管用,抓工作只看過去怎麼幹,一味按慣性慣例辦事,還有的搞土政策土規定,工作組多、文電多、會議多等問題屢糾不止,導致基層疲于應付、工作忙亂;“標新立異不循法”,如不講科學、盲目蠻幹違背規律、藉口創新突破規矩,在實戰化訓練、戰場建設等方面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提一些夠不著的高指標,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亮點工程、政績工程等。同時,圍繞上述問題,提出了堅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和硬起手腕糾治的方法要求。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應把握的關鍵環節。著眼加快推動部隊建設科學化、現代化、法治化進程,本書結合中國軍隊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必須緊緊抓住法規制度貫徹力執行力這個關鍵環節,必須真正來一場從裡到外思想觀念大轉變、從上到下治軍方式大變革、從點到面法治生態大培塑。主要包括:基礎環節、立法環節、執法環節、監督環節。具體來說,主要是確立法治新思維,培育法治高素養,守住法治邊界線,當好法治帶頭人,破解治軍難題,加強軍事法規制度創新,建立健全軍事法制機構,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加強軍事法研究;等等。這對於開闊廣大讀者的軍事法治視野,提升當代軍人的法治素養,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不斷提高部隊建設法治化水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鐵律治軍》適應了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情趣。本書觀點新穎、內容飽滿、前瞻性強,總體體現了“專家視野+基層口吻解讀+案例索引”的概念,適應了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情趣。

全書依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對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在表現形式上有三個明顯特徵——

視角獨特。全書注重用新視角發掘“產品”。即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變“我怎麼看”為“受眾怎樣看”,用“第三隻眼”審視作品,千方百計發掘受眾喜愛的“產品”。

善講故事。全書注重通過講故事來強化有效傳播。注意用基層官兵喜聞樂見的口吻,通過案例牽引,客觀講述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故事,並做到了理論語言生活化、政治語言知識化,在講故事中說道理,在說道理時講故事;善用網言網語講故事,將網言網語融入生動的故事中,在故事中營造網路語言氛圍;變“我說你聽”的居高臨下為“為您服務”的俯身貼近,平視敘述,娓娓道來。

呈現新穎。全書注重了用新呈現方式做深閱讀話題。通過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和插圖,適應了讀圖時代特點,強化了主題,豐富了內容;通過活用圖表、分類、概括、標注、提示等新的呈現方式,使高深嚴肅的軍事話題變得輕快起來;通過通俗易懂的闡述、案例解讀和用新大白話“翻譯”等,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重要話題變得生動起來,便於廣大讀者,尤其是有利於部隊基層官兵學習掌握其精髓。

★服務小貼士

“強軍夢系列叢書”共11本——

《鑄牢軍魂——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劉繼忠著

《戰之能勝——提高資訊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于巧華著

《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李璟、彭和平著

《精銳之師——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歐建平著

《雙重任務——加快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步伐》周碧松、吳建軍著

《科技鑄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吳國輝著

《戰略邊疆——高度關注海洋、太空和網路空間安全》周碧松著

《多種能力——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王永明著

《無形亮劍——加快轉變傳播力生成模式》姜興華著

《富國強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陳昱澍、李善東著

《走向世界——中國軍隊的和平擔當》陳依工著

養成是個艱苦磨煉的過程,不強調外部約束,不實行強化養成,放任自流,部隊就會鬆散;而如果沒有高度的自覺性,強化養成也不能持久,養成的成果也不能鞏固。強化和自覺二者相輔相成,既要強調強化養成、嚴格養成,又要提倡自覺養成,並且要著力搞好自覺養成,使養成成為每個軍人的自覺行動。自覺性是養成的基礎,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了養成的自覺性,就會“嚴於律己”“持之以恆”“不令而行”。領導在和不在一個樣,集體活動和單獨活動一個樣,營區內和營區外一個樣,幹什麼就養成什麼。那種上級強調時就抓一抓,領導檢查時就動一動,首長來了正規化,小車一走一般化,搞突擊式的做法,顯然是和養成的宗旨相悖的。

三是持久養成。養成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培養軍人良好的行為舉止和素質,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期的磨煉,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和培養。持久養成,必須向惰性作鬥爭。這就要時時處處按照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自覺地去辦。時時養成,處處養成,點滴入手,日積月累,必見成效。如果平時鬆鬆垮垮,一遇到上級檢查就手忙腳亂,搞臨時突擊,結果漏洞百出,搞亂了部隊,帶壞了作風,危害是很大的。時緊時鬆、忽冷忽熱、虎頭蛇尾的短期行為和表面文章,是養成之大忌。養成必須一貫,養成必須持久。持久養成要有韌勁、有毅力、有恒心,要百折不撓、千錘百煉。

四是整體養成。養成必須優化整體環境,注意整體效應,不能留有盲區、死角和空當。無論是好作風,還是壞習慣,總是互相影響的,要造成整體養成的良好環境。從機關到部隊,從幹部到戰士,都要有濃厚的養成意識,處處注意養成,人人自覺養成,形成良性迴圈,互相影響,以取得養成的整體效益。環境科學認為,由於整體氣候治理不當,在一般情況下,某一區域風調雨順的“小氣候”是難以持久的。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整體只能依靠整體來維護,就像一塊冷卻得太快的玻璃一樣,一道裂縫就可以使整體完全破裂。”軍隊注重整體效應,優化整體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整體環境陶冶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舉止。一個條令意識很強、養成訓練抓得很緊的單位,任何違反紀律和條令的行為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抓養成要從各個單位的小環境抓起,以形成全軍依法治軍的大環境。

透過大將沒喊報告被彭德懷“轟”出辦公室這件事,探討新形勢下我軍如何把法規制度的規定落到實處,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遵守法律法規應該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動,而不是一種受到強制的行為。紀律面前無特殊,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特別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規。這樣才無愧於人民軍隊的一員。

如何確保鐵律治軍落到實處?

——《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推介

■蘇煜堯

新形勢下,如何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領導幹部要怎樣帶頭遵紀守法、不搞特權?如何確保反腐沒有禁區、執法沒有特例?如何確保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落到實處?怎樣才能確保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落到實處?

這不光是當前部隊官兵密切關注的問題,也是地方受眾最為關心的問題。

由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出版的《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以下簡稱《鐵律治軍》),全面、系統地解讀了這個問題。

此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案”“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主題出版專案”“國家出版基金專案”等重要主題出版專案,是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和國防大學專家團隊用近兩年時間精心打造的“強軍夢系列叢書”之一。作者李璟、彭和平分別系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研究員、副研究員,曾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課題。李璟曾出版《戰鬥力解析》等多部著作,彭和平主編有《畫說部隊安全管理》等著作。兩人的著作一直受到軍內外讀者追捧。由於此書吸收了此前他倆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精華,一經推出,就引起積極反響。

《鐵律治軍》著眼實現強軍目標,圍繞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從全新視角,客觀分析了新形勢下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時代意義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系統論述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現實基礎和目標任務;探索提出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實現途徑和具體措施。其中,重點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直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本書以中國特色軍事法治理論為指導,著眼中國軍隊有效履行新的歷史時期使命和戰略任務的極端重要性,明確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增強軍隊凝聚力戰鬥力和有效履行我軍使命任務的堅強保證,是實現強軍目標的現實需要、基礎所在、責任所系;從國際視角,以世界眼光,深刻剖析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時代動因,論述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核心就是從落實法規制度上捍衛軍魂,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相關理論問題,全面回顧了中國軍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艱難歷程,客觀瞭望了中國軍隊走向法治化軌道前景和未來;結合新形勢下我軍由傳統守土衛疆向更廣闊空間範圍遂行任務轉變、由維護傳統安全向維護綜合安全轉變的實際,闡述了依法遂行多樣化任務的更高標準和要求,揭示了打資訊化戰爭離不開法的規範、武器裝備新和參戰力量多離不開法的管理、作戰要素全和協同難度大離不開法的保障等前沿理論問題。

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書結合當前部隊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面臨的突出問題,客觀分析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包括“崇尚權力不畏法”,如有的人官僚作風、特權思想、人治思維根深蒂固,一味迎合領導,看人行事、看權辦事,甚至把個人淩駕於組織和法規之上,恣意妄為、違紀違法等;“重視感情不講法”,如有的人把關係擺在黨性前面,把人情擺在原則前面,把私利擺在法規前面,嚴下不嚴上、嚴人不嚴己,插手選人用人、工程建設等事務,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遷就照顧甚至縱容等;“按老規矩辦事不尚法”,如有的人憑老經驗作決策、用土政策抓管理、按舊思路做新題,對部隊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查研究不深入、思路辦法不更新、對策措施不管用,抓工作只看過去怎麼幹,一味按慣性慣例辦事,還有的搞土政策土規定,工作組多、文電多、會議多等問題屢糾不止,導致基層疲于應付、工作忙亂;“標新立異不循法”,如不講科學、盲目蠻幹違背規律、藉口創新突破規矩,在實戰化訓練、戰場建設等方面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提一些夠不著的高指標,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亮點工程、政績工程等。同時,圍繞上述問題,提出了堅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和硬起手腕糾治的方法要求。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應把握的關鍵環節。著眼加快推動部隊建設科學化、現代化、法治化進程,本書結合中國軍隊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必須緊緊抓住法規制度貫徹力執行力這個關鍵環節,必須真正來一場從裡到外思想觀念大轉變、從上到下治軍方式大變革、從點到面法治生態大培塑。主要包括:基礎環節、立法環節、執法環節、監督環節。具體來說,主要是確立法治新思維,培育法治高素養,守住法治邊界線,當好法治帶頭人,破解治軍難題,加強軍事法規制度創新,建立健全軍事法制機構,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加強軍事法研究;等等。這對於開闊廣大讀者的軍事法治視野,提升當代軍人的法治素養,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不斷提高部隊建設法治化水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鐵律治軍》適應了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情趣。本書觀點新穎、內容飽滿、前瞻性強,總體體現了“專家視野+基層口吻解讀+案例索引”的概念,適應了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情趣。

全書依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對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在表現形式上有三個明顯特徵——

視角獨特。全書注重用新視角發掘“產品”。即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變“我怎麼看”為“受眾怎樣看”,用“第三隻眼”審視作品,千方百計發掘受眾喜愛的“產品”。

善講故事。全書注重通過講故事來強化有效傳播。注意用基層官兵喜聞樂見的口吻,通過案例牽引,客觀講述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故事,並做到了理論語言生活化、政治語言知識化,在講故事中說道理,在說道理時講故事;善用網言網語講故事,將網言網語融入生動的故事中,在故事中營造網路語言氛圍;變“我說你聽”的居高臨下為“為您服務”的俯身貼近,平視敘述,娓娓道來。

呈現新穎。全書注重了用新呈現方式做深閱讀話題。通過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和插圖,適應了讀圖時代特點,強化了主題,豐富了內容;通過活用圖表、分類、概括、標注、提示等新的呈現方式,使高深嚴肅的軍事話題變得輕快起來;通過通俗易懂的闡述、案例解讀和用新大白話“翻譯”等,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重要話題變得生動起來,便於廣大讀者,尤其是有利於部隊基層官兵學習掌握其精髓。

★服務小貼士

“強軍夢系列叢書”共11本——

《鑄牢軍魂——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劉繼忠著

《戰之能勝——提高資訊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于巧華著

《鐵律治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李璟、彭和平著

《精銳之師——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歐建平著

《雙重任務——加快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步伐》周碧松、吳建軍著

《科技鑄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吳國輝著

《戰略邊疆——高度關注海洋、太空和網路空間安全》周碧松著

《多種能力——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王永明著

《無形亮劍——加快轉變傳播力生成模式》姜興華著

《富國強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陳昱澍、李善東著

《走向世界——中國軍隊的和平擔當》陳依工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