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重磅!3號線二三期今年將開通運營!2018年成都軌道交通“建設清單”出爐!

在綠色出行交通方式中起到骨幹作用的軌道交通, 不僅關係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優良環境的營造, 也關係到萬千市民的出行便利。

今年, 我市軌道交通又有哪些大動作?又有哪些新線路開工或開通?日前, 記者從市建委獲悉, 2018年軌道交通“建設清單”已經出爐。

▼1 今年將有46公里地鐵新線開通

“2018年為軌道交通建設開拓創新之年, 軌道交通建設將按照全面支撐東進、加密中優線網、發展西控旅遊線、穩妥推進北改和南拓軌道交通建設的總體思路, 以實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建設計畫為總體目標, 加快建設步伐。

”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2018年軌道交通“建設清單”顯示, 今年將繼續抓好續建軌道交通項目, 高品質續建地鐵1號線三期首期、1號線三期南段、3號線二三期、5號線一二期、6號線一二期、18號線一期、18號線二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11號線一期和17號線一期等12個地鐵專案, 按計劃推進有軌電車蓉2號線、都江堰M-TR旅遊客運專線2條有軌電車線路續建工作。

劃重點!!

今年將開通運營2個地鐵項目

即→地鐵1號線三期和3號線二三期, 開通里程共46公里。 其中1號線三期預計在3月底糖酒會前開通, 3號線二三期預計在年底前開通。

2 提前開展6個專案前期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 我市將提前開展第四期建設規劃中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33號線等6個專案的前期準備工作, 待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獲批後擇機啟動建設。

按目前設計方案,

10號線三期專案北起人民公園站, 南止于太平園站(不含), 全長約5.5km。

13號線一期項目由七裡溝站(含)至龍華寺站(含), 全長約28.85km。

17號線二期項目由機投鎮站(不含)經人民公園至龍潭寺東站(含),

全長約27.6km。

18號線三期項目將連接火車南站與火車北站, 採用市域快線技術標準, 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40km/h。

19號線二期項目起於九江北站(不含)止於天府新站, 作為天府國際機場重要配套軌道交通線路, 19號線將連接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

33號線起于武侯區永康森林公園站, 止于終點高新區錦水花鄉站, 呈西北至東南走向。

圖據@成都地鐵建設

3 統籌謀劃全域軌道交通體系

除了推動專案建設, 今年在全市全域軌道交通體系的統籌謀劃、先期策劃方面, 也是動作多多。

編制“東進”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及建設規劃、“三鐵融合”、多制式軌道交通、龍泉山森林公園軌道旅遊環線, 優化調整“東進”區域內軌道交通線網, 科學編制“東進”區域內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促進“東進”區域軌道交通核心成網。

加速推進《成都市“三鐵融合”總體方案》實施——統籌規劃國鐵幹線、市域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 全面深化方案並加快推進實施。

編制成都市市域(郊)鐵路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 全面支撐全域軌道交通體系建設。

圖據@成都地鐵建設

4 以項目為載體促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今年, 我市還將緊抓軌道交通大規模建設機遇期, 以大邑空鐵試驗線、中低速磁懸浮示範線等項目建設為引領, 依託西南交大、中鐵二院、中鐵二局、中國中車、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等單位,形成集科研、設計、施工、製造、運維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打造軌道交通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努力將科研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其中大邑空鐵試驗線專案將對項目的選線方案、車輛系統制式、工程技術方案、實施模式等進行優化,結合專案沿線區域的產業規劃、交通條件和配套設計,綜合提升專案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引領產業當地語系化發展。

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和示範線專案將結合我市“東進”戰略、國內外新型中低速磁浮系統技術和產業當地語系化發展前景對試驗線和示範線的選線及建設方案進一步深入研究,並從政府引導、專案引領、技術整合等層面謀劃我市磁懸浮軌道交通技術產業中低速—中高速—高速—超高速的發展路徑。

來源 成都日報錦觀 編輯 黃詩婷 校對 蔣婷玉 審核 劉雲湧

依託西南交大、中鐵二院、中鐵二局、中國中車、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等單位,形成集科研、設計、施工、製造、運維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打造軌道交通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努力將科研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其中大邑空鐵試驗線專案將對項目的選線方案、車輛系統制式、工程技術方案、實施模式等進行優化,結合專案沿線區域的產業規劃、交通條件和配套設計,綜合提升專案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引領產業當地語系化發展。

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和示範線專案將結合我市“東進”戰略、國內外新型中低速磁浮系統技術和產業當地語系化發展前景對試驗線和示範線的選線及建設方案進一步深入研究,並從政府引導、專案引領、技術整合等層面謀劃我市磁懸浮軌道交通技術產業中低速—中高速—高速—超高速的發展路徑。

來源 成都日報錦觀 編輯 黃詩婷 校對 蔣婷玉 審核 劉雲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