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收入32萬元!雙流這個人牛到飛起來,好奇他到底是幹了什麼?

在雙流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 永安鎮白果村以黨建促發展, 用支部加協會、支部加合作社、支部加致富能人的模式, 帶領白果村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鄧德順, 四川涼山州人, 他正在給前來學習葡萄種植的農戶講解修剪枝幹的技巧。 別看現在鄧德順講得頭頭是道, 其實在十多年前, 他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失敗。 2002年, 為了讓家裡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48歲的鄧德順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開始接觸葡萄種植。 由於西南地區土壤相當潮濕, 加上沒有技術和設備作為支撐, 導致下雨天葡萄大面積腐爛, 從2002年到2007年這段時間, 基本上每年都虧損。 雖然經歷了多失敗, 但是鄧德順沒有放棄, 2007年, 在鎮村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和永安紅提葡萄協會的共同努力下, 鄧德順轉變傳統的種植模式, 創新種植理念和做法, 通過搭建鋼架大棚和精細化管理, 讓葡萄種植有了新的轉機, 現在的產值每年可以達到32萬左右。

為了更好的引導協會發展, 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 在白果村黨委領導下, 永安紅提葡萄協會成立了黨支部, 支部內共有黨員44人, 成立了2個黨小組, 鄧德順也擔任上了黨小組組長。 除了開展日常種植管理工作外, 他肩上也擔負起了更多的責任。

來自天府新區籍田街道的蘇義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鄧德順, 品嘗了鄧德順種的葡萄, 看到老鄧科學的種植技巧, 蘇義明變對種植葡萄產生了興趣, 開始了他長達四年多的“求學之路”。

從最開始的自己幹,

慢慢變成專案帶頭人, 鄧德順的行為生動的詮釋了一位老黨員的先鋒模範做用。 截止目前, 白果村觀光葡萄已發展到3000多畝, 每年葡萄收入7000多萬元, 每年帶動第三產業收入3000多萬元。 帶動成都周邊發展觀光葡萄20000多畝, 省內外發展觀光葡萄50000多畝, 帶動3000多農民增收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