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有一種旅行,叫冬季去西藏觀鳥!

冬季的西藏雖然略有幾分寒意, 但是天空卻一如既往的湛藍。 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流之上, 大批的候鳥正在白雲藍天下恣意盤旋, 隨意飛舞!

西藏, 已經進入了觀鳥的最好時節。 何謂觀鳥?小編覺得觀鳥的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專業的收集資料, 用於科研;而另一類則是驚歎於大自然的神奇, 追尋奇珍的表現。

而在西藏觀鳥, 不僅能看到最壯闊的候鳥群飛, 更有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珍貴鳥類讓你大開眼界。

據統計, 在冬天的拉薩市區, 光鳥類就有130多種。

西藏冬季觀鳥主要分為拉薩及日喀則兩條主要線路!這兩條線都可以稱之為候鳥天堂之旅。 以黑頸鶴為例。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西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和繁衍地。

黑頸鶴的生殖繁衍地,一般為北上的阿裡、那曲等地, 但每到10月中旬, 則會飛至西藏河谷地帶過冬。

這裡溫暖的氣候和大量遺留的青稞、小麥以及草根等為黑頸鶴提供了覓食地及重要的夜宿地。 每年早春3月中旬集黑頸鶴群才離開越冬地北上遷至羌塘等地, 在高寒草甸沼澤地或湖泊河流沼澤地中選擇適應的地區, 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育幼。

觀鳥地點推薦1、宗角祿康

宗角祿康, 也叫龍王潭, 是西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時期重建布達拉宮時掘土形成的人工湖,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湖中興建了龍王宮。 如今的宗角祿康, 是一座民俗風情公園, 在裡面賞美景、過林卡、觀候鳥, 吃喝玩樂樣樣齊全。

如果你運氣夠好, 你甚至能在宗角祿康看到傳說中的黑頸鶴, 當然這得看緣分, 畢竟黑頸鶴更喜歡濕地。 而要欣賞到紅嘴鷗、斑頭雁、赤麻鴨、斑鳩、麻雀則是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 只不過前提是,你要能夠識別它們,千萬別統一用“野鴨子”相稱。

對於愛鳥,愛拍鳥,卻又沒有機會跋山涉水去尋找那一絲絲可能的人來說,冬季去宗角祿康拍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種類多,而且還集聚了各種休閒娛樂於一身,關鍵是非但不累,還暖和。

2、拉魯濕地

拉魯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角。國內罕見的典型青藏高原濕地,屬於蘆葦泥炭沼澤。濕潤的氣候和豐美的水草每年吸引大批赤麻鴨、黃鴨、西藏毛腿沙雞、斑頭雁、棕頭鷗、戴勝、百靈和雲雀等各類野生鳥類來此過冬,是個絕好的觀鳥點。拉魯濕地不對外開放!但你可以在巴爾庫村和濕地南側的中幹渠觀賞。

3、林周

林周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的上游,俗稱澎波,因其境內澎波河而得名。每年十月初就開始有候鳥飛來林周越冬,真正觀鳥的最佳時節是一、二月份。從拉薩去林周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拉薩大橋出去,達孜大橋過江,在畜郎村右轉進入林周。

認認那些鳥兒

赤麻鴨

又稱黃鴨,體型較大,體長51-68釐米,體重約1.5kg,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

紅嘴鷗

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釐米,翼展94~105釐米,體重225~350克,壽命32年。嘴和腳皆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

斑頭雁

中型雁類,體長62~-85釐米,體重2~3千克。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兩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

黑頸鶴

大型涉禽,體長110~120釐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

黑頸鶴怎樣拍攝?

相機:最好是自動卷片、自動聚焦、自動曝光的單反相機。因野生動物“突發事件”比較多,事先很難估計,全靠手動調焦是遠遠不夠。定點拍攝多用區域調焦,在有效景深範圍內,等待黑頸鶴出現有情趣的瞬間抓拍;拍攝飛行姿態則須跟蹤調焦,特別是距離比較近時,一定要有熟練的調焦技巧,不然再優美的姿態也會瞬間即失。高原冬季通常在攝氏0度以下,注意相機的保暖和準備足夠的新電池。

鏡頭:黑頸鶴拍攝最好有500mm以上的定焦鏡頭,使用變焦鏡頭固然也行,但其成像品質與定焦鏡頭有很大區別。我使用100—300mm的變焦鏡在遠距離拍鶴是很傷腦筋的,即使拍到一點有情趣的場面,成像都很小,無法放大。特別注意:焦距越長的鏡頭,快門速度要求越快。

膠捲: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使用ASA400以上的膠捲,因為長焦鏡頭的光圈都比較小,而黑頸鶴總是處在運動狀態,隨時可能跳躍或飛行。考慮到高原的風速有時可達每秒6.7米,帶上一個結實的三腳架大有必要。有的保護區土地沙漠化現象嚴重,除必備紫外線濾色鏡外,每晚要清洗一次鏡頭。

裝備: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保護區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5—16度,可攜帶一雙輕便而又保暖的手套和足夠的禦寒衣服。當然最好是穿戴當地人的服裝有利於接近黑頸鶴。

注意:現在全世界黑頸鶴的野生種群已十分稀少,它們每年要長途遷徙和遭受人類的不斷偷獵捕殺,生存環境也受到很大破壞。為了不使它從地球上消失,來高原拍鶴的影友們儘自已的一份保護責任,向社會多作宣傳,一起來救救黑頸鶴。

只不過前提是,你要能夠識別它們,千萬別統一用“野鴨子”相稱。

對於愛鳥,愛拍鳥,卻又沒有機會跋山涉水去尋找那一絲絲可能的人來說,冬季去宗角祿康拍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種類多,而且還集聚了各種休閒娛樂於一身,關鍵是非但不累,還暖和。

2、拉魯濕地

拉魯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角。國內罕見的典型青藏高原濕地,屬於蘆葦泥炭沼澤。濕潤的氣候和豐美的水草每年吸引大批赤麻鴨、黃鴨、西藏毛腿沙雞、斑頭雁、棕頭鷗、戴勝、百靈和雲雀等各類野生鳥類來此過冬,是個絕好的觀鳥點。拉魯濕地不對外開放!但你可以在巴爾庫村和濕地南側的中幹渠觀賞。

3、林周

林周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的上游,俗稱澎波,因其境內澎波河而得名。每年十月初就開始有候鳥飛來林周越冬,真正觀鳥的最佳時節是一、二月份。從拉薩去林周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拉薩大橋出去,達孜大橋過江,在畜郎村右轉進入林周。

認認那些鳥兒

赤麻鴨

又稱黃鴨,體型較大,體長51-68釐米,體重約1.5kg,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

紅嘴鷗

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釐米,翼展94~105釐米,體重225~350克,壽命32年。嘴和腳皆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

斑頭雁

中型雁類,體長62~-85釐米,體重2~3千克。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兩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

黑頸鶴

大型涉禽,體長110~120釐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

黑頸鶴怎樣拍攝?

相機:最好是自動卷片、自動聚焦、自動曝光的單反相機。因野生動物“突發事件”比較多,事先很難估計,全靠手動調焦是遠遠不夠。定點拍攝多用區域調焦,在有效景深範圍內,等待黑頸鶴出現有情趣的瞬間抓拍;拍攝飛行姿態則須跟蹤調焦,特別是距離比較近時,一定要有熟練的調焦技巧,不然再優美的姿態也會瞬間即失。高原冬季通常在攝氏0度以下,注意相機的保暖和準備足夠的新電池。

鏡頭:黑頸鶴拍攝最好有500mm以上的定焦鏡頭,使用變焦鏡頭固然也行,但其成像品質與定焦鏡頭有很大區別。我使用100—300mm的變焦鏡在遠距離拍鶴是很傷腦筋的,即使拍到一點有情趣的場面,成像都很小,無法放大。特別注意:焦距越長的鏡頭,快門速度要求越快。

膠捲: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使用ASA400以上的膠捲,因為長焦鏡頭的光圈都比較小,而黑頸鶴總是處在運動狀態,隨時可能跳躍或飛行。考慮到高原的風速有時可達每秒6.7米,帶上一個結實的三腳架大有必要。有的保護區土地沙漠化現象嚴重,除必備紫外線濾色鏡外,每晚要清洗一次鏡頭。

裝備: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保護區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5—16度,可攜帶一雙輕便而又保暖的手套和足夠的禦寒衣服。當然最好是穿戴當地人的服裝有利於接近黑頸鶴。

注意:現在全世界黑頸鶴的野生種群已十分稀少,它們每年要長途遷徙和遭受人類的不斷偷獵捕殺,生存環境也受到很大破壞。為了不使它從地球上消失,來高原拍鶴的影友們儘自已的一份保護責任,向社會多作宣傳,一起來救救黑頸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