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龍蝦成就大產業

早上6點, 胡鳳義就在蝦稻田裡帶著村民幹起活來, 起蝦苗、分蝦苗、撈水草, 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來自江蘇淮安盱眙縣永華村的種養大戶, 從前年起徹底改變了一年一季稻的傳統種植模式, 在承包的560畝土地上採用“蝦稻共作”模式後, 收入大幅增長, 平均每畝地增收2000餘元。

盱眙被譽為“中國龍蝦之都”, 像胡鳳義這樣的種養大戶還有很多, 利用“蝦稻共作”模式打造的蝦稻產業鏈, 已成為盱眙現代農業的主要支柱。 根據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資訊發佈會的評定, “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達到169.91億元, 位居淡水類水產榜榜首。

盱眙“蝦稻共作”一年養殖兩季龍蝦, 龍蝦為稻田“除草、鬆土、增肥”, 稻田為龍蝦“供餌、遮陰、避害”, 種養結合的模式下畝產龍蝦150公斤、水稻400公斤, 每畝純收益4000元以上。 盱眙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一稻兩蝦”, 有效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 並且在龍蝦生長過程中, 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 真正產出優質、綠色的龍蝦和稻米。

由“蝦稻共作”模式生產出的蝦稻米, 如今已成為盱眙龍蝦產業鏈上的優勢特色農產品。 “去年12月份, 我們的生態綠色龍蝦米一上市, 在南京農展會上就銷售了4000多份。 ”盱眙稻蝦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

在發展“蝦稻共作”基礎上, 盱眙通過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打響特色牌, 實現促農增收,

綠色可持續發展。 截至2016年底, 盱眙縣稻田養蝦面積達到13萬畝, 建成4個萬畝集中連片和12個千畝蝦稻共作示範基地, 帶動蝦稻種養大戶400餘戶。 目前, “蝦稻共作”催生了一大批銷售加工、餐飲、電商等企業, 全縣從事龍蝦關聯產業10萬餘人。 陳士海劉國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