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線職工創新活力、榮譽感從何而來

提案掃描

關鍵字:技術工人創新成果分配制度

涉及人群:全市技術工人

問題概括: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因受制於認識偏差、動力缺乏、缺少協力廠商評估服務機構等原因難以在企業層面落實

對策建議:從認識入手, 加強宣傳引導;從法律入手, 梳理政策法規, 建立配套政策;從機構入手, 建立本市推行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制度指導服務中心;從配套入手, 籌建具有公信力的協力廠商評估服務機構。

技術工人立足崗位, 有著與生產實踐最經常、最直接、最密切的聯繫, 最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其創新創造的能力關係到企業的競爭力和國家創新發展大局。 但是在企業層面, 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還沒有很好地落地、落實。

今年兩會期間, 市總工會提交了《關於推動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的若干建議》的提案, 亟盼完善法律、機構和配套等主要環節, 進一步激發一線職工的創新活力、增強一線工人的職業榮譽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企業創新發展。

激勵機制未落實

技術工人是新產業、新技術的承接者, 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要實施者。 市總工會在走訪調研中瞭解到, 近年來, 儘管本市不少企業在要素激勵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如對技術工人實行業績積分等級制、薪酬年薪制、技術入股等, 對職工發明按貢獻大小給予職稱晉級、榮譽稱號和現金獎勵等, 也取得一些成效。 但是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在企業層面還沒有很好地落地、落實。

提案指出, 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有著完善的政策依據。 黨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調動技術工人創新創造的積極性。 2015年5月,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 要求“加大創新創業人才激勵力度, 構建職務發明法定收益分配制度”。

同年12月, 市總工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等6部門聯合制定《關於推動一線職工崗位創新,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

三大因素制約

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難以在企業層面落實, 提案探尋了問題背後的三方面深層原因。

首先, 企業對於職工崗位創新存在認識偏差。 不少企業管理層和有關管理部門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過去, 認為職工發明人拿著企業給的工資, 用自己的創新成果去改進工藝、推動技術進步, 是應盡的責任。

其次, 企業缺乏推進動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部分企業反映, 當下實體經濟經營成本高、考核壓力大。 如果缺乏配套協調政策支援, 會造成企業增加成本、減少利潤、影響當期業績考核。

此外, 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缺少協力廠商評估服務機構也是“攔路虎”。

指導試點逐步推廣

對此, 市總工會在提案中建議, 要加大對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的宣傳和引導, 提高企業和有關管理部門對推行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制度重要意義的認識。

除了在宣傳引導上下功夫之外, 市總工會建議, 抓緊梳理有關政策法規, 建立相關配套政策, 推動《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落實, 消除企業對於業績考核、財務審計等多方面的顧慮, 推進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制度真正落地。

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牽涉多方利益關係, 市總工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整合有相關資源,

組成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指導服務中心, 並培育試點單位, 以點帶面逐步在全市推廣。

對於缺少協力廠商評估服務機構的現實困境, 提案建議, 籌建具有公信力的協力廠商評估服務機構, 為職工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提供客觀公正的效益評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