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辦案民警:自從他投案自首後,我幾乎沒有回過家!

“自從去年12月26日他來投案自首之後, 我幾乎已經沒有回過家了”, 一位南京的民警這樣說到。

他提到的那個去年底突然跑來自首的人, 便是一度導致南京警方官微被“刷爆”, 報警電話也被“打爆”的錢寶網CEO張小雷。

巨大的資金漏洞、數量巨大的參與者……張小雷那個挺了6年的錢寶“超級龐氏騙局”給社會留下一顆顆“地雷”, 正在被警方小心地拆除。

但比起這些“地雷”, 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 還是一手締造了這個建國以來很重大的網路“龐氏騙局”的張小雷本人。

昨天, 耿直哥就在南京親眼見到了這位可以說是中國最牛掰的騙子。 他非常地健談, 而且表情看起來挺鎮定, 甚至有些“嬉皮笑臉”的, 令人難以感覺到他對自己失去自由有恐懼之情。

實際上, 據媒體報導, 早在2003年和2004年的時候, 張小雷就曾涉嫌過詐騙。 那次, 他詐騙了一群滿懷理想的孩子, 欺騙這些少年說他可以送他們去國外接受優秀的足球培訓,

可實際上他卻將孩子們和投資商的大部分錢都挪用揮霍了, 導致孩子們出國後生活極度困窘, 不僅沒錢吃飯, 而且連所謂的足球培訓都是騙局。 最終逃回國的孩子和家長聯手將他起訴。

但如今看來, 當年的事件並沒有令張小雷“改過自新”。 他確實是“變”了, 但“改”是行騙的手法, “新”是騙局的套路。 自2008年重出江湖後, 他一舉締造出了新中國建國以來很重大的一起網路騙局, 其規模和危害不亞於2015年震驚全國的“e租寶”……

更奇葩的是, 雖然張小雷是自己於2017年12月26日找到警方自首的, 也承認自己違了法, 可從他的言語來看, 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個“走錯了路”、“想回頭卻被扼住了喉嚨”、最終被“拖垮”的“悲劇企業家”。

其中, 那所謂“走錯的路”, 用張小雷自己的話說, 就是錢寶的“資金池”, 也是那個在錢寶其他高管看來過去6年不斷用數千萬用戶的血汗錢“借新還舊”的“金錢黑洞”。

恐怖的“資金池”

耿直哥獲得的大量公開資料顯示, 在2008年結束泛美亞的刑期獲釋後, 張小雷在南京糾集了一些人註冊了幾個“投資管理公司”, 比如南京卡德投資管理公司和朗康投資管理公司。

這些公司從事的是信用卡套現和所謂的信用卡“還款返利”等涉嫌違法違規的業務, 而且張小雷還因為這些業務一度被有關部門處理過。 根據自2010年起便與張小雷一起“創業”的“錢寶系”股東端某某的說法, 張小雷之後一度陷入大約幾千萬的債務危機,

為了挽回局面他便做了一些線下涉及非法集資的“金融產品”, 而且給出的回報都非常驚人。

▲圖為2010年時媒體對於張小雷的卡德公司的曝光

端某某表示, 張小雷的行動令他在2011年春節之後迎來了轉機, 當時還是有更多的線下集資參與者入局, 張小雷由此一邊用這些人的“押金”還了之前的債, 給自己和家人花銷;另一邊, 他也從中獲得了啟動錢旺公司和錢寶網的“第一桶金”。

張小雷自己也證實說他的第一桶金來自這些下線的“項目”, 而且2011年中旬開辦錢寶網後的第一批客戶也來自于之前他搞信用卡“業務”時積累的“資源”, 他也承認開辦錢寶網之前的這些行為已經涉嫌了違法。

不過, 張小雷表示他最初成立錢旺公司和錢寶網是想先弄一個可以“聚集人氣”的平臺,

從中獲得大量客戶資料, 然後進行“流量變現”。

而為了吸引人們註冊錢寶網, 他打出了“看廣告, 做任務, 賺外快”的標語, 宣稱註冊成為錢寶用戶後, 只要每天“簽到”和按期限完成“看廣告”的任務, 就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報酬”, 還可以提現。

可奇怪的是, 如果一個正經的企業家要開辦這樣的網站, 那他應該是將自己的企劃書拿給銀行或風險投資人尋求投資, 成功得到投資人的認可, 後再【燒投資人的錢】去吸引用戶註冊。

但張小雷採取的手段, 卻是把他之前下線非法集資時“空手套白狼”的“套路”搬到了網路上:他要求【用戶繳納保證金】才可以做錢寶網推出的任務, 並許諾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極高的“報酬/工資”, 折算後相對於“保證金”來說,年化收益率高達40%-60%。“保證金”在完成任務後也會退還。

換言之,張小雷的錢寶網從開辦一開始的模式就已經違法,其本質就是在非法集資,用超高收益的任務引誘用戶繳納“保證金”並形成了“資金池”,然後用這些空手套來的公眾資金去支撐他錢寶“看廣告賺外快”的模式,借新還舊。

▲圖為一種典型的錢寶“任務”:先交33萬保證金,然後連續45天點擊錢寶系企業自己打出的“廣告”,就可以獲得1.6萬的“工資”

南京一位資深律師還表示,張小雷的“看廣告賺工資”的說法也是在偷換概念。因為工資應該是與勞務的內容或者說是勞動量掛鉤的,可錢寶網的所謂“工資”卻是與“保證金”的大小掛鉤,所以他本質上還是一種披著“工資報酬”外衣的非法集資行為。

實際上,錢寶網上的那些任務不論“保證金”大小都極為簡單。使用者只需點開廣告看一些圖片、視頻或是回答一個問卷即可。而且,張小雷和他的高管都承認,他們要求註冊用戶看的廣告前期都是從網上隨便找來的,後期則是“錢寶系”內部企業的廣告,外部廣告商真正給他們投錢刊登的廣告幾乎沒有。

▲圖為錢寶網後期列出的一些很典型的任務,只需簡單翻閱這些錢寶系內部企業的“資料”,便可獲得高收益率的“工資”

悲哀的是,在互聯網經濟和手機即時通訊爆發發展的大背景下,錢寶網的模式與在2014年左右同期“起飛”的“e租寶”一樣,不僅沒有引起社會的警覺,反而獲得了大量投機者的青睞,並通過口口相傳和公開宣傳的方式從南京走向了全國。

當然,全世界一切 “龐氏騙局”都有一個共同死穴,就是因為這些騙局本身並不真正產生利益,其所謂的“以錢生錢”不過都是“借新還舊”,用新入坑的人的錢去支付前面的人的收益。所以,這些騙局最終都逃不過“崩盤”的命運。

但與維繫1年多就迅速露陷爆炸的“e租寶”不同,因涉嫌詐騙栽過跟頭的張小雷手段更加“老道”。

雖然錢寶網“資金池”裡絕大多數的資金(張小雷本人自稱是70%,其高管說是90%)都被用來支撐所謂的“任務”收益,但張小雷還是從資金池中拿出一小部分投入到了他口中所謂的“實業”和“企業孵化”中去,甚至還涉足了“電商”。

這些舉動,用張小雷自己的話說,是為了讓被稱為“寶粉”的集資參與人進一步樹立信心,讓這些人乃至全社會認為他走的是“互聯網+實業”的路子。

同時,他還在宣傳上砸下重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筆便是對西班牙甲級足球隊“皇家社會”的贊助。耿直哥當年也是因為這只西班牙球隊上“錢寶”字樣的中文廣告才第一次得知了這個“企業”。

更重要的是,張小雷還極為擅長安撫人心。每次他的資金池一吃緊,或是他的“寶粉”因為其他“高收益項目”崩盤出現恐慌,他就立刻召集“寶粉”們吃飯給他們談論錢寶的美好前景,還帶他們去參觀他收購的那些“實業”,甚至還給一些擔心錢寶網也會“倒掉”而急著兌付“脫坑”的“寶粉”提前兌付。

同時,張小雷還會線上上線下繼續推出更多更高收益的“任務”和“理財產品”。他線下推出的“蘇河2期”項目竟然都瘋狂到了“20萬3年變144萬”這種變態“收益率”的地步。

▲圖為“20萬變144萬”的錢寶系“蘇河二期”騙局

用張小雷的話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安撫人心的手段。可在他的高管看來,他本質上還是為了用更暴利的收益快速非法吸收更多公眾資金,緩解“資金池”眼前的危機。

於是,與“e租寶”的快速死亡不同,錢寶網在過去6年“挺”過了多次導致其他同類騙局“崩盤”的信任和資金池危機,甚至於他異常的“生命力”還讓一些混跡於“網賺圈”的“老油條”都改變了原本“賺一筆就跑”的想法,選擇繼續投錢入局。

而張小雷本人也得以繼續享受錢寶給他帶來的一切“光環”和“前呼後擁的感覺”。他的“寶粉”們更是為了能參與他召開的飯局擠破了頭,不惜花錢參與這場“雷的盛宴”。

然而,“龐氏騙局”另一個可怕的規律是,任何一次對於這個騙局成功的“續命”,換來的都是危機更進一步的惡化,而絕不是減輕。

如今已經被關押的張小雷自己就表示,截至2017年底他自首時,錢寶網“資金池”的缺口巨大,而錢寶集團“資金池”裡剩餘的錢和錢寶“應該兌付但還未兌付的本金和收益”之間,更是存在著【幾何倍數】的缺口。

經警方初步調查,該案涉及的集資參與人遍佈全國,截至案發,未兌付集資參與人的本金數額達300億元左右。

不僅如此,耿直哥還得知,“錢寶系”的資金和資產,已經遠遠無法填補“寶粉”們的本金缺口,更別說寶粉們還在期盼的那些所謂的“收益”。

2011年加入錢寶,負責錢寶“戰略研究發展”工作的楊某就表示,張小雷為了給錢寶續命而一次次許給“寶粉”們的超高收益點,令錢寶“資金池”的漏洞已經發展到了根本無法填補的地步,張小雷用來穩定人心的那些“實業”更是根本不夠支撐錢寶如此量級的成本及窟窿。

但令耿直哥真正後怕的是,張小雷對我們透露,如果政策法規允許的話,他原計劃是打算讓錢寶“上市”,好在股市上用整個資本市場的錢去填補他那“黑洞”級別的“資金池”窟窿。

幸運的是,他這個更加瘋狂的計畫並沒有得逞。他幾次希望讓錢寶上市的計畫全部被監管部門給擋在了門外!張小雷自己也說:“上市公司這條路已經斷了,那麼就應該儘早地把錯誤的道路結束”。

空虛的“實業”

然而,即便選擇自首,也承認自己無力填補恐怖的資金池漏洞,張小雷對他的那些“錢寶系”的“實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沒有了資金池的拖累,讓那些不動產和孵化出來的企業繼續發展,這些“實業”就能 “造血”,並有著“美好前景”。

他甚至對我們頗具戲劇氣息地說到,他的投案自首是要讓懸在錢寶“資金池”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這樣才能讓錢寶的實業“鳳凰涅槃”。

這,也是一些張小雷的“寶粉”還在選擇相信他和錢寶的主要原因。他們都認為一旦這些企業的“預期”可以實現,錢寶眼前的一切“危機”也能得到化解。

▲圖為錢寶對外吹噓的自己的“實業”項目

可負責操盤張小雷的這些投資的戰略研究發展主任楊某卻並不這麼認為。

楊某說,錢寶投資的那些“實業”項目都是張小雷自己一人決定的,他覺得什麼專案好就會安排集團去投資什麼,並沒有什麼計畫和規劃,而且這些專案並不賺錢,大多都是一些沒人要的“不良資產”。一些“實業”所謂的“盈利”,也不過是張小雷名下20多家企業內部的“關聯交易”,也就是“左手倒右手”。

楊某還認為,張小雷收購這些資產的本質就不是為了賺錢,而只是為了“穩定人心”。所以他才會將那些前業主急著“解套”乃至“跑路”而低價甩給錢寶的產業,動輒就翻10倍對外進行吹噓。

事實也證明了楊某的說法。

比如在不動產方面,被張小雷一度吹噓價值200億的“江北智慧城”專案,其真實價值確實很低。耿直哥實地調查得知,這個項目占地200多畝,是張小雷以12億的價格獲得的。

▲圖為之前某門戶網站刊登的錢寶網的吹噓稿件,稱錢寶2016年8月12億拿到的這個項目,僅僅2個月後就已經綜合市值200億……

至今這片專案仍然處於爛尾狀態,地面上長滿了荒草,僅剩幾個人在看守。一位小工表示,這個項目自去年7、8月就再沒有動工過。

不僅如此,耿直哥從當地國土局官員得知,這個在張小雷看來擁有“極大升值潛力”的“不良資產”,因為其土地性質是“科研設計用地”,不僅只有總建50%的面積可以出售,而且售賣的物件也必須只能是獲得官方認證的科研單位。換言之,這片所謂的“智慧城”地根本沒可能從12億暴增到200億。

又比如張小雷吹噓“價值100億”的南京“老山森林公園度假村”項目,也是他2016年以2億多人民幣的價格獲得的。但當地國土局表示,這片土地屬於航空用地,無法用於張小雷對外吹噓的“度假村”項目。

該專案的前業主在得知張小雷對外吹噓這片地價值100億時也感到很震驚,說這個牛吹得太“喪心病狂”了,甚至有點侮辱人。畢竟,如果土地真的有100億的前景,他怎麼會傻到只2億多就賣掉?

▲與“江北智慧城”一樣,這個項目也一直處於“荒廢”階段

至於被錢寶系和張小雷多次吹成產能和技術“世界第一”的“吉信甘油廠”,其甘油提純技術和盈利能力也都極為一般。工廠財務資訊顯示,這個被張小雷投了1億的工廠過去3年的總淨盈利只有4000萬左右,連回本還沒做到。而且其交易範圍也主要是“錢寶系”的“關聯交易”。

可如此“骨感”的事實,卻被張小雷在與“寶粉”的一次次見面會上“美化”。在錢寶所有的公開宣傳材料中,這些資產都被描述成了價值百億的優秀資產。這一張張張小雷畫出的“大餅”,也是過去幾年裡“寶粉”們堅定地認為錢寶不會“倒”的重要依據。

但賣弄了半天“企業家的情懷”,張小雷也承認他所有的預期“當然是沒有實現”,否則“我今天也不會坐在這裡了”。

“背鍋”的“寶粉”

話說回來,在整個會見中,耿直哥可以明顯感到張小雷對那些至今還難以相信他“出事”、仍然選擇信任他的“寶粉”,反而是有著一股很大的“怨氣”。

這一點,從他一開始在談話中就不斷地把錢寶那個由“寶粉”們的血汗錢所構成的“資金池”視為累贅,要讓“達摩克利斯之劍”斬斷這個“資金池”,好讓錢寶的“實業”“鳳凰涅磐”的言論中,就已經逐漸展現了出來。

而隨著我們會談的進展,張小雷之後更是明確說到:導致錢寶垮掉的,也是“寶粉”自己的貪欲,所以他們也要去“接受”這一惡果。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在推卸責任,理由是他曾經無數次規勸自己的“寶粉”要注意風險,是寶粉對高收益的貪欲給他和他的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最終壓垮了他和錢寶。

甚至對於那些因為他已經“傾家蕩產”的“寶粉”,張小雷也侃侃而談地宣稱:

“傾家蕩產也是因為我在各種公開宣傳的時候所提示的風險,大家並沒有聽進去”。

▲圖為2016年一段張小雷讓寶粉“注意風險”的視頻。可他並沒有在視頻中告訴下面的“寶粉”哪怕一次錢寶網是“龐式騙局”這一本質問題並勸說“寶粉”別再入坑被騙

不過,雖然張小雷在將錢寶崩盤的責任推卸給“寶粉”,把他用高收益吸引“寶粉”入坑的這種典型的違法行為歪曲成是“寶粉”自己太貪婪,並且急著要與他無力兌付的“資金池”做切割;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是,一些執迷不悟的“寶粉”卻仍然心存僥倖,要煽動其他“寶粉”逼政府放了張小雷,好讓他繼續“借新還舊”,不至於讓自己成為最後一個接盤的人。

一位“寶粉”透露,在一些“寶粉”微信群裡,那裡的大多數人還都約定“都不去報警”,好讓政府根本沒法辦理張小雷的案子,還有人造謠恐嚇說報警會讓大家的錢都被充公。更逗的是,這些人雖然表面上都說這是為了讓張小雷早日出來讓他們繼續賺錢,但實際上有些人是因為他們砸給錢寶的錢本身是非法得來的,怕報警會讓自己被牽連——更有人其實自己已經報案,但為了不讓政府可能追回的資金被更多報警人“稀釋”,就編造謠言不讓大家報警。

所以如此看來,這張小雷倒也確實看透了那些被他稱為“家人”的“寶粉”的本質。但他們的貪婪並不能為張小雷的罪惡開脫。雙方不過是在追逐名利的瘋狂中互相利用罷了。

可比起這些“戲劇性”的言辭,事實卻是他與全世界所有的“龐氏騙局”操盤手一樣,明知自己違法卻並沒有及時中止騙局、停止非法集資,而是繼續將騙局繼續做大,繼續“借新還舊”,直到今天錢寶的“命”再也“續”不上了才跑來自首。

▲圖為如今張小雷親手寫下的“自首聲明”

最打他臉的一個事實是,就在去年8月他被人揭露騙局要崩盤時,他還恐嚇威脅曝光者說要起訴對方“造謠”呢。

所以,正如耿直哥一開始就給大家展示的,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詭詐的騙子,在泛美亞騙完了小球員後,他又玩兒起了信用卡套現和返現的花樣,線上下進行非法集資的騙局,最終他搞出了錢寶網這個中國歷史上重大的龐氏騙局。

後記

最後,如果我們再細細回味張小雷拋出的那些詭辯之道,就會發現其實他的那些“歪理邪說”在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圈裡並不罕見,並且還有著不少的信徒。

因此,就在我們今天講述錢寶案的時候,在神州大地很多地方,其實還有更多的“張小雷”正在通過相似的理論,操弄各種更新型的網路龐氏騙局。

▲圖為被張小雷的“歪理邪說”重度洗腦的“寶粉”,竟把典型的網路“龐式騙局”說成是“創新性企業”……

甚至一些看似合法的互聯網企業,在某些方面也是這些“歪理邪說”的踐行者。

因此,相關監管和政策部門更要加大力度,駁斥和打擊這些中國網路金融領域的“歪理邪說”。

但一個悲哀的現實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在一個接一個虛實不清的互聯網“暴利神話”的輪番轟炸面前,我們的公眾為了快速獲取高收益也捨棄了智商。

不論我們的政府逮住多少張小雷,揭露多少e租寶,都擋不住他們“飛蛾撲火”一般投向一個又一個他們自己其實都“心知肚明”的高收益“龐氏騙局”中去……

▲圖為在錢寶騙局崩盤後緊跟著崩盤的另外兩個同類騙局:“蛙寶”和“小生優服”

轉自:阿SIR

折算後相對於“保證金”來說,年化收益率高達40%-60%。“保證金”在完成任務後也會退還。

換言之,張小雷的錢寶網從開辦一開始的模式就已經違法,其本質就是在非法集資,用超高收益的任務引誘用戶繳納“保證金”並形成了“資金池”,然後用這些空手套來的公眾資金去支撐他錢寶“看廣告賺外快”的模式,借新還舊。

▲圖為一種典型的錢寶“任務”:先交33萬保證金,然後連續45天點擊錢寶系企業自己打出的“廣告”,就可以獲得1.6萬的“工資”

南京一位資深律師還表示,張小雷的“看廣告賺工資”的說法也是在偷換概念。因為工資應該是與勞務的內容或者說是勞動量掛鉤的,可錢寶網的所謂“工資”卻是與“保證金”的大小掛鉤,所以他本質上還是一種披著“工資報酬”外衣的非法集資行為。

實際上,錢寶網上的那些任務不論“保證金”大小都極為簡單。使用者只需點開廣告看一些圖片、視頻或是回答一個問卷即可。而且,張小雷和他的高管都承認,他們要求註冊用戶看的廣告前期都是從網上隨便找來的,後期則是“錢寶系”內部企業的廣告,外部廣告商真正給他們投錢刊登的廣告幾乎沒有。

▲圖為錢寶網後期列出的一些很典型的任務,只需簡單翻閱這些錢寶系內部企業的“資料”,便可獲得高收益率的“工資”

悲哀的是,在互聯網經濟和手機即時通訊爆發發展的大背景下,錢寶網的模式與在2014年左右同期“起飛”的“e租寶”一樣,不僅沒有引起社會的警覺,反而獲得了大量投機者的青睞,並通過口口相傳和公開宣傳的方式從南京走向了全國。

當然,全世界一切 “龐氏騙局”都有一個共同死穴,就是因為這些騙局本身並不真正產生利益,其所謂的“以錢生錢”不過都是“借新還舊”,用新入坑的人的錢去支付前面的人的收益。所以,這些騙局最終都逃不過“崩盤”的命運。

但與維繫1年多就迅速露陷爆炸的“e租寶”不同,因涉嫌詐騙栽過跟頭的張小雷手段更加“老道”。

雖然錢寶網“資金池”裡絕大多數的資金(張小雷本人自稱是70%,其高管說是90%)都被用來支撐所謂的“任務”收益,但張小雷還是從資金池中拿出一小部分投入到了他口中所謂的“實業”和“企業孵化”中去,甚至還涉足了“電商”。

這些舉動,用張小雷自己的話說,是為了讓被稱為“寶粉”的集資參與人進一步樹立信心,讓這些人乃至全社會認為他走的是“互聯網+實業”的路子。

同時,他還在宣傳上砸下重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筆便是對西班牙甲級足球隊“皇家社會”的贊助。耿直哥當年也是因為這只西班牙球隊上“錢寶”字樣的中文廣告才第一次得知了這個“企業”。

更重要的是,張小雷還極為擅長安撫人心。每次他的資金池一吃緊,或是他的“寶粉”因為其他“高收益項目”崩盤出現恐慌,他就立刻召集“寶粉”們吃飯給他們談論錢寶的美好前景,還帶他們去參觀他收購的那些“實業”,甚至還給一些擔心錢寶網也會“倒掉”而急著兌付“脫坑”的“寶粉”提前兌付。

同時,張小雷還會線上上線下繼續推出更多更高收益的“任務”和“理財產品”。他線下推出的“蘇河2期”項目竟然都瘋狂到了“20萬3年變144萬”這種變態“收益率”的地步。

▲圖為“20萬變144萬”的錢寶系“蘇河二期”騙局

用張小雷的話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安撫人心的手段。可在他的高管看來,他本質上還是為了用更暴利的收益快速非法吸收更多公眾資金,緩解“資金池”眼前的危機。

於是,與“e租寶”的快速死亡不同,錢寶網在過去6年“挺”過了多次導致其他同類騙局“崩盤”的信任和資金池危機,甚至於他異常的“生命力”還讓一些混跡於“網賺圈”的“老油條”都改變了原本“賺一筆就跑”的想法,選擇繼續投錢入局。

而張小雷本人也得以繼續享受錢寶給他帶來的一切“光環”和“前呼後擁的感覺”。他的“寶粉”們更是為了能參與他召開的飯局擠破了頭,不惜花錢參與這場“雷的盛宴”。

然而,“龐氏騙局”另一個可怕的規律是,任何一次對於這個騙局成功的“續命”,換來的都是危機更進一步的惡化,而絕不是減輕。

如今已經被關押的張小雷自己就表示,截至2017年底他自首時,錢寶網“資金池”的缺口巨大,而錢寶集團“資金池”裡剩餘的錢和錢寶“應該兌付但還未兌付的本金和收益”之間,更是存在著【幾何倍數】的缺口。

經警方初步調查,該案涉及的集資參與人遍佈全國,截至案發,未兌付集資參與人的本金數額達300億元左右。

不僅如此,耿直哥還得知,“錢寶系”的資金和資產,已經遠遠無法填補“寶粉”們的本金缺口,更別說寶粉們還在期盼的那些所謂的“收益”。

2011年加入錢寶,負責錢寶“戰略研究發展”工作的楊某就表示,張小雷為了給錢寶續命而一次次許給“寶粉”們的超高收益點,令錢寶“資金池”的漏洞已經發展到了根本無法填補的地步,張小雷用來穩定人心的那些“實業”更是根本不夠支撐錢寶如此量級的成本及窟窿。

但令耿直哥真正後怕的是,張小雷對我們透露,如果政策法規允許的話,他原計劃是打算讓錢寶“上市”,好在股市上用整個資本市場的錢去填補他那“黑洞”級別的“資金池”窟窿。

幸運的是,他這個更加瘋狂的計畫並沒有得逞。他幾次希望讓錢寶上市的計畫全部被監管部門給擋在了門外!張小雷自己也說:“上市公司這條路已經斷了,那麼就應該儘早地把錯誤的道路結束”。

空虛的“實業”

然而,即便選擇自首,也承認自己無力填補恐怖的資金池漏洞,張小雷對他的那些“錢寶系”的“實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沒有了資金池的拖累,讓那些不動產和孵化出來的企業繼續發展,這些“實業”就能 “造血”,並有著“美好前景”。

他甚至對我們頗具戲劇氣息地說到,他的投案自首是要讓懸在錢寶“資金池”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這樣才能讓錢寶的實業“鳳凰涅槃”。

這,也是一些張小雷的“寶粉”還在選擇相信他和錢寶的主要原因。他們都認為一旦這些企業的“預期”可以實現,錢寶眼前的一切“危機”也能得到化解。

▲圖為錢寶對外吹噓的自己的“實業”項目

可負責操盤張小雷的這些投資的戰略研究發展主任楊某卻並不這麼認為。

楊某說,錢寶投資的那些“實業”項目都是張小雷自己一人決定的,他覺得什麼專案好就會安排集團去投資什麼,並沒有什麼計畫和規劃,而且這些專案並不賺錢,大多都是一些沒人要的“不良資產”。一些“實業”所謂的“盈利”,也不過是張小雷名下20多家企業內部的“關聯交易”,也就是“左手倒右手”。

楊某還認為,張小雷收購這些資產的本質就不是為了賺錢,而只是為了“穩定人心”。所以他才會將那些前業主急著“解套”乃至“跑路”而低價甩給錢寶的產業,動輒就翻10倍對外進行吹噓。

事實也證明了楊某的說法。

比如在不動產方面,被張小雷一度吹噓價值200億的“江北智慧城”專案,其真實價值確實很低。耿直哥實地調查得知,這個項目占地200多畝,是張小雷以12億的價格獲得的。

▲圖為之前某門戶網站刊登的錢寶網的吹噓稿件,稱錢寶2016年8月12億拿到的這個項目,僅僅2個月後就已經綜合市值200億……

至今這片專案仍然處於爛尾狀態,地面上長滿了荒草,僅剩幾個人在看守。一位小工表示,這個項目自去年7、8月就再沒有動工過。

不僅如此,耿直哥從當地國土局官員得知,這個在張小雷看來擁有“極大升值潛力”的“不良資產”,因為其土地性質是“科研設計用地”,不僅只有總建50%的面積可以出售,而且售賣的物件也必須只能是獲得官方認證的科研單位。換言之,這片所謂的“智慧城”地根本沒可能從12億暴增到200億。

又比如張小雷吹噓“價值100億”的南京“老山森林公園度假村”項目,也是他2016年以2億多人民幣的價格獲得的。但當地國土局表示,這片土地屬於航空用地,無法用於張小雷對外吹噓的“度假村”項目。

該專案的前業主在得知張小雷對外吹噓這片地價值100億時也感到很震驚,說這個牛吹得太“喪心病狂”了,甚至有點侮辱人。畢竟,如果土地真的有100億的前景,他怎麼會傻到只2億多就賣掉?

▲與“江北智慧城”一樣,這個項目也一直處於“荒廢”階段

至於被錢寶系和張小雷多次吹成產能和技術“世界第一”的“吉信甘油廠”,其甘油提純技術和盈利能力也都極為一般。工廠財務資訊顯示,這個被張小雷投了1億的工廠過去3年的總淨盈利只有4000萬左右,連回本還沒做到。而且其交易範圍也主要是“錢寶系”的“關聯交易”。

可如此“骨感”的事實,卻被張小雷在與“寶粉”的一次次見面會上“美化”。在錢寶所有的公開宣傳材料中,這些資產都被描述成了價值百億的優秀資產。這一張張張小雷畫出的“大餅”,也是過去幾年裡“寶粉”們堅定地認為錢寶不會“倒”的重要依據。

但賣弄了半天“企業家的情懷”,張小雷也承認他所有的預期“當然是沒有實現”,否則“我今天也不會坐在這裡了”。

“背鍋”的“寶粉”

話說回來,在整個會見中,耿直哥可以明顯感到張小雷對那些至今還難以相信他“出事”、仍然選擇信任他的“寶粉”,反而是有著一股很大的“怨氣”。

這一點,從他一開始在談話中就不斷地把錢寶那個由“寶粉”們的血汗錢所構成的“資金池”視為累贅,要讓“達摩克利斯之劍”斬斷這個“資金池”,好讓錢寶的“實業”“鳳凰涅磐”的言論中,就已經逐漸展現了出來。

而隨著我們會談的進展,張小雷之後更是明確說到:導致錢寶垮掉的,也是“寶粉”自己的貪欲,所以他們也要去“接受”這一惡果。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在推卸責任,理由是他曾經無數次規勸自己的“寶粉”要注意風險,是寶粉對高收益的貪欲給他和他的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最終壓垮了他和錢寶。

甚至對於那些因為他已經“傾家蕩產”的“寶粉”,張小雷也侃侃而談地宣稱:

“傾家蕩產也是因為我在各種公開宣傳的時候所提示的風險,大家並沒有聽進去”。

▲圖為2016年一段張小雷讓寶粉“注意風險”的視頻。可他並沒有在視頻中告訴下面的“寶粉”哪怕一次錢寶網是“龐式騙局”這一本質問題並勸說“寶粉”別再入坑被騙

不過,雖然張小雷在將錢寶崩盤的責任推卸給“寶粉”,把他用高收益吸引“寶粉”入坑的這種典型的違法行為歪曲成是“寶粉”自己太貪婪,並且急著要與他無力兌付的“資金池”做切割;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是,一些執迷不悟的“寶粉”卻仍然心存僥倖,要煽動其他“寶粉”逼政府放了張小雷,好讓他繼續“借新還舊”,不至於讓自己成為最後一個接盤的人。

一位“寶粉”透露,在一些“寶粉”微信群裡,那裡的大多數人還都約定“都不去報警”,好讓政府根本沒法辦理張小雷的案子,還有人造謠恐嚇說報警會讓大家的錢都被充公。更逗的是,這些人雖然表面上都說這是為了讓張小雷早日出來讓他們繼續賺錢,但實際上有些人是因為他們砸給錢寶的錢本身是非法得來的,怕報警會讓自己被牽連——更有人其實自己已經報案,但為了不讓政府可能追回的資金被更多報警人“稀釋”,就編造謠言不讓大家報警。

所以如此看來,這張小雷倒也確實看透了那些被他稱為“家人”的“寶粉”的本質。但他們的貪婪並不能為張小雷的罪惡開脫。雙方不過是在追逐名利的瘋狂中互相利用罷了。

可比起這些“戲劇性”的言辭,事實卻是他與全世界所有的“龐氏騙局”操盤手一樣,明知自己違法卻並沒有及時中止騙局、停止非法集資,而是繼續將騙局繼續做大,繼續“借新還舊”,直到今天錢寶的“命”再也“續”不上了才跑來自首。

▲圖為如今張小雷親手寫下的“自首聲明”

最打他臉的一個事實是,就在去年8月他被人揭露騙局要崩盤時,他還恐嚇威脅曝光者說要起訴對方“造謠”呢。

所以,正如耿直哥一開始就給大家展示的,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詭詐的騙子,在泛美亞騙完了小球員後,他又玩兒起了信用卡套現和返現的花樣,線上下進行非法集資的騙局,最終他搞出了錢寶網這個中國歷史上重大的龐氏騙局。

後記

最後,如果我們再細細回味張小雷拋出的那些詭辯之道,就會發現其實他的那些“歪理邪說”在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圈裡並不罕見,並且還有著不少的信徒。

因此,就在我們今天講述錢寶案的時候,在神州大地很多地方,其實還有更多的“張小雷”正在通過相似的理論,操弄各種更新型的網路龐氏騙局。

▲圖為被張小雷的“歪理邪說”重度洗腦的“寶粉”,竟把典型的網路“龐式騙局”說成是“創新性企業”……

甚至一些看似合法的互聯網企業,在某些方面也是這些“歪理邪說”的踐行者。

因此,相關監管和政策部門更要加大力度,駁斥和打擊這些中國網路金融領域的“歪理邪說”。

但一個悲哀的現實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在一個接一個虛實不清的互聯網“暴利神話”的輪番轟炸面前,我們的公眾為了快速獲取高收益也捨棄了智商。

不論我們的政府逮住多少張小雷,揭露多少e租寶,都擋不住他們“飛蛾撲火”一般投向一個又一個他們自己其實都“心知肚明”的高收益“龐氏騙局”中去……

▲圖為在錢寶騙局崩盤後緊跟著崩盤的另外兩個同類騙局:“蛙寶”和“小生優服”

轉自:阿SI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