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沂暖冬行動再啟程 走進鄭家相邸村

工作人員將愛心物資送到貧困戶家中。

寒風凜冽, 溫情送暖。 24日,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莒南縣坊前鎮鄭家相邸站啟動儀式舉行,

活動將十九大精神、技能扶貧和愛心物資送到鄭家相邸村的父老鄉親們手中。

當日, 最低溫度零下六七度, 可絲毫阻擋不了鄉親們學技能的熱情。 早晨8點多, 不少鄭家相邸村父老鄉親就聚集在村委大院裡諮詢活動情況, “盼了好幾天, 咱們總算是把‘溫暖’盼來了。 ”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現在大傢伙的精神面貌很好, 都想再學點技能, 那樣就更有底氣了。 前段時間村裡就做了發動工作, 大傢伙都覺得這個“三送”暖冬活動很好, 對技能培訓很感興趣, 報名熱情可高了。

啟動儀式上, 莒南縣79個第一書記村收到了“十九大”精神圖冊。 活動還為鄭家相邸村困難群眾發放了面、八寶粥等暖冬物資。 儀式結束後, 在鄭家相邸村村委的會議室裡,

一片熱鬧, 沂蒙大姐高級培訓師王洪芳老師的課堂上坐了20餘位報名參加培訓的婦女學員, 大家聽得非常認真。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嘹亮號角。 這段時間, 從城市到農村, 從機關到企業, 全市各地、各級單位都從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為讓廣大幹部群眾更加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應運而生。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 由臨沂市第一書記工作辦公室主辦, 臨沂市沂蒙大姐家庭服務有限公司、沂蒙晚報社承辦, 面向全市795個市縣第一書記任職村“送十九大精神、送技能扶貧、送溫暖”到基層,

預計受益人數4萬餘人。 活動自去年11月份籌備以來, 各有關單位、部門和企業積極籌畫、全力以赴, 讓“三送”活動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順利啟動。 在這個過程中, 市第一書記工作辦公室全力指導, 臨沂市沂蒙大姐家庭服務有限公司提前備足了總價值近20萬元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圖片, 並針對第一書記村困難群眾就業需求, 組織了30餘人的培訓教師隊伍, 同時, 臨沂商城總商會、臨沂市批發商聯合會、安泰集團、安泰·金昇華府等組織和企業給予鼎力支持。

2017年12月29日,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首站在臨沂經開區朝陽街道吳家坊頭村啟動, 得到百姓積極回應, 經過20多天的培訓, 30余名婦女圓滿“畢業”, 學到了一技之長。

2018年溫暖持續發酵, 1月24日,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第二站在莒南縣坊前鎮鄭家相邸村啟動, 將十九大精神、技能扶貧和愛心物資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物質幫助, 送來精神食糧, 更送來技術授課指導, 對我們任職村開展落實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貧、惠民服務等工作起到了極大助推作用。 ”莒南縣縣委常委、市派莒南縣、臨港區第一書記工作大組長王雪劍表示。

春節過後, 沂蒙“三送”暖冬行動之技能培訓, 將為鄭家相邸村村民開展為期半個月的技能培訓, 培訓內容涉及育兒知識、按摩推拿、糕點製作等。

指導老師給村民傳授相關技術知識。

“沂蒙大姐”李茜:

讓技術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俗話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們真心希望每一個農村家庭都能掌握一門可以掙錢養家的技術, 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走上致富路。 ”24日“沂蒙大姐”李茜在莒南縣坊前鎮鄭家相邸村對參加培訓的村民們說。

“針對咱村民們的實際情況, 我們提前對培訓課程進行了優化和豐富, 內容涵蓋了育兒、糕點製作、推拿按摩等。下一步,我們還會成立一些手工工坊,讓婦女同志在家實現再就業。”李茜介紹,沂蒙大姐家庭服務有限公司圍繞促進農村無業人員、富餘勞動力、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這一中心,開展保育員、育嬰員、麵點師等十幾個工種和各類社會所需人才的培訓工作和公益事業。累計向社會輸出專業服務人員、各類技術人員一萬六千餘人,安置上崗人員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安置一個人、溫暖兩個家”。

下一步,“沂蒙大姐”將繼續利用沂蒙大姐自身優勢,借助12343便民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認真為有需要的群眾做好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工作,真正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脫貧增收奔小康,為推動我市就業創業工作添磚加瓦。

村民:咱可不愁掙不到錢了

“報了名就好好學,能出去掙錢最好,要是不能出去,也能照顧孩子和孫子。”沂蒙大姐高級培訓師王洪芳溫柔的聲音令鄭家相邸村的老少姊妹們聽起來格外舒服,大家聽得可認真了。

鄭家相邸村婦女主任鄭紅芳告訴記者,大家知道這個活動後,都想學,現在報名人數已經到了57人,外村報名的還有十幾人。“課程內容也設置得非常豐富,有科學餵養、小兒護理、糕點製作……”鄭紅芳向記者細數著課程,旁邊的參培學員也一個勁地點頭,對年後開始的技能培訓課充滿了希望。

“聽說現在沂蒙大姐培訓的學員每月的工資都上萬了,少則七八千,要是真學到這個本領,咱可真不愁掙不到錢了。”一位上完課的大姐興奮地說,老師說上課時間會合理分配,不會耽誤我們接送孩子,給老人做飯,大傢伙就鼓足了勁好好學就行了。

第一書記朱孟才:

活動幫村民拓寬發家致富路

“感謝活動走進鄭家相邸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術,幫村民拓寬了致富的路子,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派駐莒南縣坊前鎮鄭家相邸村第一書記朱孟才說。

朱孟才介紹,坊前鎮鄭家相邸村是省定貧困村,662戶、1912口人,男勞力出去打工居多,很多婦女因為要照顧老人孩子不能走出家門掙錢,為此村裡也建設了加工勞保手套扶貧車間,解決了一部分婦女的就業問題,但就業管道還是有些受限制,這次沂蒙“三送”暖冬行動中的技能培訓形式靈活多樣,讓婦女在家門就能學到技能,有機會還能被免費推薦高薪工作,大傢伙報名非常踴躍。

當天,莒南縣所有市派第一書記也都來到了現場,儀式開始前,大家圍在一起聊著自己村子的新近變化。市統戰部派駐莒南縣板泉鎮淵子崖社區第一書記姜東告訴記者,他們都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活動發揮了橋樑和紐帶作用,將技術送到家門口,讓老百姓無後顧之憂學技能,提高就業能力,增強致富信心。

高紀師告訴癱瘓在床的女兒,又有好心人來看她了。

村貧困戶高紀師:

“閨女,好心人又給咱送東西了!”

當天,鄭家相邸村的高紀師、潘心英等貧困家庭收到了活動送來的慰問品。潘心英今年64歲,老伴股骨頭壞死已經臥床多年,“老伴得這病20多年了,早就沒有什麼勞動能力了,要不是黨和政府,還有社會好心人們照顧我們家,我這一個農村婦女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拎著愛心物資潘心英感激地說。

“大叔你這怎麼拄著拐棍啊!”“前幾天幹活傷著腰了,轉個身就疼!”“那我們幫您把東西送回家吧!”高紀師離村委不遠,大家陪著老高慢慢走回家。“閨女,好心人又給咱送東西了!”剛一進家,老高便大聲吆喝。原來,高紀師還有一個在家癱瘓在床30多年的女兒,老兩口為了照顧她,也不敢外出打工,只能在附近找些工作。“家裡用錢的地方多,我這腰,忍忍也就過去了。”老高說,幸好這些年,各級政府將一些好的政策都優先送到他們家,讓他們可以安心好好地照顧閨女。

沂蒙晚報記者付茜 莊成

內容涵蓋了育兒、糕點製作、推拿按摩等。下一步,我們還會成立一些手工工坊,讓婦女同志在家實現再就業。”李茜介紹,沂蒙大姐家庭服務有限公司圍繞促進農村無業人員、富餘勞動力、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這一中心,開展保育員、育嬰員、麵點師等十幾個工種和各類社會所需人才的培訓工作和公益事業。累計向社會輸出專業服務人員、各類技術人員一萬六千餘人,安置上崗人員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安置一個人、溫暖兩個家”。

下一步,“沂蒙大姐”將繼續利用沂蒙大姐自身優勢,借助12343便民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認真為有需要的群眾做好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工作,真正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脫貧增收奔小康,為推動我市就業創業工作添磚加瓦。

村民:咱可不愁掙不到錢了

“報了名就好好學,能出去掙錢最好,要是不能出去,也能照顧孩子和孫子。”沂蒙大姐高級培訓師王洪芳溫柔的聲音令鄭家相邸村的老少姊妹們聽起來格外舒服,大家聽得可認真了。

鄭家相邸村婦女主任鄭紅芳告訴記者,大家知道這個活動後,都想學,現在報名人數已經到了57人,外村報名的還有十幾人。“課程內容也設置得非常豐富,有科學餵養、小兒護理、糕點製作……”鄭紅芳向記者細數著課程,旁邊的參培學員也一個勁地點頭,對年後開始的技能培訓課充滿了希望。

“聽說現在沂蒙大姐培訓的學員每月的工資都上萬了,少則七八千,要是真學到這個本領,咱可真不愁掙不到錢了。”一位上完課的大姐興奮地說,老師說上課時間會合理分配,不會耽誤我們接送孩子,給老人做飯,大傢伙就鼓足了勁好好學就行了。

第一書記朱孟才:

活動幫村民拓寬發家致富路

“感謝活動走進鄭家相邸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術,幫村民拓寬了致富的路子,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派駐莒南縣坊前鎮鄭家相邸村第一書記朱孟才說。

朱孟才介紹,坊前鎮鄭家相邸村是省定貧困村,662戶、1912口人,男勞力出去打工居多,很多婦女因為要照顧老人孩子不能走出家門掙錢,為此村裡也建設了加工勞保手套扶貧車間,解決了一部分婦女的就業問題,但就業管道還是有些受限制,這次沂蒙“三送”暖冬行動中的技能培訓形式靈活多樣,讓婦女在家門就能學到技能,有機會還能被免費推薦高薪工作,大傢伙報名非常踴躍。

當天,莒南縣所有市派第一書記也都來到了現場,儀式開始前,大家圍在一起聊著自己村子的新近變化。市統戰部派駐莒南縣板泉鎮淵子崖社區第一書記姜東告訴記者,他們都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活動發揮了橋樑和紐帶作用,將技術送到家門口,讓老百姓無後顧之憂學技能,提高就業能力,增強致富信心。

高紀師告訴癱瘓在床的女兒,又有好心人來看她了。

村貧困戶高紀師:

“閨女,好心人又給咱送東西了!”

當天,鄭家相邸村的高紀師、潘心英等貧困家庭收到了活動送來的慰問品。潘心英今年64歲,老伴股骨頭壞死已經臥床多年,“老伴得這病20多年了,早就沒有什麼勞動能力了,要不是黨和政府,還有社會好心人們照顧我們家,我這一個農村婦女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拎著愛心物資潘心英感激地說。

“大叔你這怎麼拄著拐棍啊!”“前幾天幹活傷著腰了,轉個身就疼!”“那我們幫您把東西送回家吧!”高紀師離村委不遠,大家陪著老高慢慢走回家。“閨女,好心人又給咱送東西了!”剛一進家,老高便大聲吆喝。原來,高紀師還有一個在家癱瘓在床30多年的女兒,老兩口為了照顧她,也不敢外出打工,只能在附近找些工作。“家裡用錢的地方多,我這腰,忍忍也就過去了。”老高說,幸好這些年,各級政府將一些好的政策都優先送到他們家,讓他們可以安心好好地照顧閨女。

沂蒙晚報記者付茜 莊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