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細讀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間的“恩怨情仇”,科學界也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 牛頓對萬有引力作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只看到了牛頓的偉岸形象, 而光環下的人性我們從未謀面, 那些豐功偉績, 我們暫且不論。 來看看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之間的“恩怨情仇”。

牛頓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作為同時代的人物, 胡克的名氣雖然沒有牛頓的大, 但是, 在科學方面的見解也非常有建樹的。 據瞭解, 在引力的發現前期, 胡克先發現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一重要理論, 並且毫不猶豫的把這一觀點跟牛頓分享, 並且得到牛頓的認可。 後來, 牛頓無情地拒絕了胡克希望其在萬有引力定律上提名的要求。

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 牛頓直接忽略了胡克的貢獻, 獨自享受成果。 更可怕的是在胡克死後, 牛頓理所當然地被評為英國皇家學會主席, 肆意妄為, 不僅毀滅了胡克的實驗室, 而且銷毀了其唯一的肖像, 這也是後人無法描撰胡克的樣貌的原因。 這些幼稚的行為對牛頓來說只是為了報私仇!胡克人走茶涼, 雖然在眾多領域上均有涉獵, 但是留給後人的也就只有胡克定律。 大家熟知的一句牛頓名言“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

這是對胡克駝背的諷刺。

關於萊布尼茨先後發表微分和積分的研究, 在英國數學界, 最離譜的事情竟然是認為萊布尼茨是抄襲牛頓的成果。 牛頓表面上一副科學家清高無爭的樣子, 私底下裡卻大動干戈, 發起攻擊萊布尼茨的浪潮。 直到牛頓的攻擊上升到德國和英國的民族自尊心上,

民族之間的維護戰爭才開始。 恰因為如此, 本來勢單力薄的萊布尼茨才得以正名。

最終以雙方是同時的, 獨立的, 從不同角度分別發現了微積分定理, 但是以萊布尼茨的描述更為精確。 但是遺憾的是, 我們沿用的微積分基本定理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而不是萊布尼茨—牛頓公式。

當學者面對學術成果的誘惑時, 採取的手段也是後人無法想像的。 相信這些偉人人性的詬病遠遠不止於以上所陳述的,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