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校合作:家庭變課堂,父母成助教?別把家庭當分校!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光明微教育”關注我們, 瞭解更多~

近日, 微信朋友圈被一條“深夜咆哮”的小笑話刷了屏, 引來無數陪寫作業的家長感同身受的“吐槽”。

豪豪的媽媽是北京的一名普通職工, 每天下午3點多開始, 她就得不斷停下手頭的工作, 在手機裡查找各科老師佈置的作業, 下載下來, 然後發給孩子放學後去的託管機構, 委託對方列印好讓孩子先做, 下班接孩子回家後, 再幫忙查錯和簽字。 她告訴記者, 現在家長的日子都是這麼過的, 每天都要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 而其中大多數與學業有關。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儘管近年來宣導的“家校合作”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形式, 但不可否認的是, 它留給家長的最直接的“合作形式”就是, 列印工作、陪寫作業, 直至簽字。

家長與學校被簡單的“作業關係”連接, 可能讓政策制定者也始料未及。 這一現象, 迫使我們必須思考與研究,

到底什麼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抓手到底在哪裡?

家庭成了第二課堂, 父母成了老師的助教

學校通過一些方法讓家長關注孩子寫作業或是孩子在學校從事的一些活動, 可以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 然而, 在研究者看來, 這種關注僅僅限於學業和學校事務, 並不是家庭教育的準確定位。 “家庭教育不能被學校教育取代。 但今天很多人做的卻是學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學校化, 家庭成了學校的分校。 ”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趙剛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也認為, 必須正視當前學校中心主義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校合作, 有把家庭變為第二課堂,

把父母變為老師助教的傾向, 似乎一切圍繞學校教育轉、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就是家校合作的成功。 顯然, 這是學校中心主義的體現, 是無視家庭與家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體現, 也是忽視人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生活需求的體現。 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為學校, 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 越有魅力的家庭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然而, 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化, 還是家庭教育學校化, 其推手不是家校合作, 甚至也不是學校, 而是全社會對教育的理解產生偏差的結果。 “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可怕的認識就是孩子上學就是接受教育了, 把教育理解成了學校的責任和義務。 ”趙剛說。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 似乎發生在學校的教育才稱得上是教育,

當家校合作啟動後, 學校教育的內容便成為家庭教育的內容, 而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學業, 學業又是家長最重視的, 於是對學生學業的輔導和監督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這種對教育理解的偏差, 在功利主義和唯學歷的社會環境下, 進一步發酵為學業至上, 小到家庭大到社會, 只要事關孩子的學業, 其他事情都可以變得不重要, 忽視孩子的睡眠時間, 忽視孩子的體育鍛煉, 讓孩子長期在休息日浸泡在各類輔導班中, 都是學業至上的體現, 並形成集體無意識, 使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窄化為學業, 家庭成為學校的分校, 甚至是輔導機構的分支機搆。

家庭教育不僅是父母對子女進行教育

如果家庭不應該是學校的分校, 那麼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研究領域, 家庭教育在概念表述上就存在爭議。 “談到家庭教育, 大家都意識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概念有歧義, 大家好像不在一個頻道上談家庭教育。 現在大陸所有家庭教育政策文本都認為家長是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 實際上是從狹義的角度來界定家庭教育, 就是由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教育, 其實這只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方面。 ”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康麗穎說, “我們看美國人的界定, 還有我國臺灣在這方面的表述, 可以發現在他們看來, 家庭教育包括親子教育, 就是父母怎麼去教育孩子;包括親職教育, 就是教人怎麼做父母;還有子職教育,就是教人怎麼做兒子做女兒;還有夫妻關係的教育;再有家庭生活管理的教育等等。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今天討論家庭教育,這些我們都繞不開。”

記者發現,正如康麗穎所說,在研究領域,家庭教育是繞不開寬泛的討論的,比如近日舉行的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論壇,與會學者來自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腦科學、醫學等各個領域,其中教育學方面又包括教育社會學、教育政策、教育法學、教育文化學等多個方面。

面對各個領域在家庭教育場域的相遇相撞,康麗穎說:“我也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家庭生活中的所有事兒是不是都是教育?我們不能把家庭建設和家庭問題統統歸結為是一個教育問題,但我們是可以把家庭教育的研究聚焦在家庭的教育建構上的,包括婚戀指導、婚姻關係指導,育兒教育、親子教育、子職教育,家庭管理的指導等等。”

趙剛也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家庭教育不僅是教育兒童,也是教育家庭的成員,包括成人,“國際領域當中廣義的家庭教育概念正浮出水面,今天的家庭教育應該包括治家的教育、婚姻的教育、家族的教育等。”

在學校教育中增設家政教育

廣義概念的家庭教育雖然更完整,但也使家庭教育面臨挑戰,畢竟,其所涉及的方面就目前來看,不是現在家庭教育中已開展的家校合作、家長學校等形式可以完全承擔起來的。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隨著家庭教育的升溫,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培訓特別多,但有多少是科學的呢?

“有人將中國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的人分為這樣四批:第一批是學院派;第二批是轉型派,過去是研究別的學科的,現在發現這個學科有價值,所以轉過來了;第三批是父母子女派,自己的孩子上了哈佛北大等名校,這些家長拿教子經驗到處去做家教報告,這一批人非常之多;最後一批是忽悠派,就是拿家庭教育作為產業開發的一個招牌,比如有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辦了三天就能發證,那基本上就是忽悠了。”趙剛說。

上述現象的共存,讓我們看到家庭教育亟待尋找到一個更為有力的抓手。那麼,這個抓手是什麼呢?

在這次學術論壇上,一個思路被多位元專家以不同的方式道出,這就是在學生的學校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增加家庭教育的內容和分量。

在家庭教育領域,有一句話經常被提起:“任何職業都必須培訓上崗,只有家長這個職業沒有培訓,無證上崗。”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家長教育的火爆。但是在專家們看來,這樣的培訓和教育,還應該提前到學校教育階段。

“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幾乎沒有怎麼當父母的教育,即使是師範生教育,也是教人怎麼教育別人家的孩子,而想不到教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說。

“現代教育不能光培養未來的職場就業者,還要培養未來的好妻子、好丈夫。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應該有家政教育的相關內容,高等教育不僅要有家庭教育的內容,更要發展家庭教育學科,做家庭教育的研究。”趙剛說。在他看來,重視家庭與否和國家教育的制度建設密切相關,家庭教育應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水準的一個尺規。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中國

內容:光明微教育

圖片:網路

統籌:晉浩天

製作:李芷

你還會喜歡:

語情局

光明學人

光明講壇

就是教人怎麼做父母;還有子職教育,就是教人怎麼做兒子做女兒;還有夫妻關係的教育;再有家庭生活管理的教育等等。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今天討論家庭教育,這些我們都繞不開。”

記者發現,正如康麗穎所說,在研究領域,家庭教育是繞不開寬泛的討論的,比如近日舉行的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論壇,與會學者來自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腦科學、醫學等各個領域,其中教育學方面又包括教育社會學、教育政策、教育法學、教育文化學等多個方面。

面對各個領域在家庭教育場域的相遇相撞,康麗穎說:“我也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家庭生活中的所有事兒是不是都是教育?我們不能把家庭建設和家庭問題統統歸結為是一個教育問題,但我們是可以把家庭教育的研究聚焦在家庭的教育建構上的,包括婚戀指導、婚姻關係指導,育兒教育、親子教育、子職教育,家庭管理的指導等等。”

趙剛也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家庭教育不僅是教育兒童,也是教育家庭的成員,包括成人,“國際領域當中廣義的家庭教育概念正浮出水面,今天的家庭教育應該包括治家的教育、婚姻的教育、家族的教育等。”

在學校教育中增設家政教育

廣義概念的家庭教育雖然更完整,但也使家庭教育面臨挑戰,畢竟,其所涉及的方面就目前來看,不是現在家庭教育中已開展的家校合作、家長學校等形式可以完全承擔起來的。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隨著家庭教育的升溫,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培訓特別多,但有多少是科學的呢?

“有人將中國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的人分為這樣四批:第一批是學院派;第二批是轉型派,過去是研究別的學科的,現在發現這個學科有價值,所以轉過來了;第三批是父母子女派,自己的孩子上了哈佛北大等名校,這些家長拿教子經驗到處去做家教報告,這一批人非常之多;最後一批是忽悠派,就是拿家庭教育作為產業開發的一個招牌,比如有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辦了三天就能發證,那基本上就是忽悠了。”趙剛說。

上述現象的共存,讓我們看到家庭教育亟待尋找到一個更為有力的抓手。那麼,這個抓手是什麼呢?

在這次學術論壇上,一個思路被多位元專家以不同的方式道出,這就是在學生的學校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增加家庭教育的內容和分量。

在家庭教育領域,有一句話經常被提起:“任何職業都必須培訓上崗,只有家長這個職業沒有培訓,無證上崗。”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家長教育的火爆。但是在專家們看來,這樣的培訓和教育,還應該提前到學校教育階段。

“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幾乎沒有怎麼當父母的教育,即使是師範生教育,也是教人怎麼教育別人家的孩子,而想不到教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說。

“現代教育不能光培養未來的職場就業者,還要培養未來的好妻子、好丈夫。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應該有家政教育的相關內容,高等教育不僅要有家庭教育的內容,更要發展家庭教育學科,做家庭教育的研究。”趙剛說。在他看來,重視家庭與否和國家教育的制度建設密切相關,家庭教育應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水準的一個尺規。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中國

內容:光明微教育

圖片:網路

統籌:晉浩天

製作:李芷

你還會喜歡:

語情局

光明學人

光明講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