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兩會最新鮮丨讓老人在養老院即可就醫,代表委員認為大醫院是關鍵

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王為薇 製圖 實習生 徐士潔

據省民政廳資料顯示, 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位居全國前十位。 為適應這一趨勢, 湖南推出醫養結合這一養老創新模式, 旨在整合資源、改變醫療和養老的脫節狀態, 為老人提供及時、便利、精准的醫療服務, 同時提供生活照料、疾病預防、健康檢查、大病護理、臨終關懷等一體化服務。

幾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認為, 醫療服務短缺是醫養結合推進過程中的“短板”——全省2000多家養老機構, 實現醫養結合的僅有239家。

如何破局?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出, 要強化大型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

羅愛靜委員調研發現, 在長沙市養老機構中, 經過專業化培訓的醫生和護士為9.3%。 部分養老機構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 只接收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

如何讓那些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加入到養老體系中, 讓他們不僅活著, 還能有尊嚴地活著?

“唯一的途徑就是讓醫療資源更好地融入社會養老服務。 ”羅愛靜認為, 達到這個目標, 應該充分發揮大型公立醫院在醫養結合老年健康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通過區域劃分, 深化大型公立醫院對社區醫院、養老機構醫院的對接, 建立起老年健康管理合作機制。

胡國安委員在調研中發現, 多數養老機構難以提供專業化的醫療服務, 滿足現代老年人需求。

針對這一現實問題, 胡國安提出, 我省應鼓勵發展以醫院為主、政府機構和市場資金參與的養老機構。

他還認為, 很多處於改制中或準備改制的中小型醫院可以改建成養老院。 “一來, 這些醫院的醫療環境與醫護人員為其轉型為養老院奠定了基礎;二來, 居民對於機構養老的潛在需求旺盛, 轉型成養老院前景更廣闊。 ”

針對老年人護理問題, 胡國安建議, 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或經費補貼, 使大醫院能為所在區域社區及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定期健康檢查、上門急診與問診等服務。

省人大代表蔡愛烈說,

不同規模的醫院在醫養結合推進過程中有其不同的作用。 “作為龍頭的三甲醫院, 具備專業化的醫療團隊和齊全的醫療設備, 能夠滿足對老年人各類常見病的治療, 同時具備較強的危急重症搶救能力, 對病後康復和醫療保健也可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作為各地市區域醫療中心的三甲醫院, 引入優質社會資本, 推出以健康管理、慢病調理和運動康復為核心、組合營養膳食、修身養性為一體的個性化醫養服務;省內知名的醫學院附屬醫院則可開闢為養老服務培訓基地, 自主培養養老服務管理和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及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