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學生:沒中國製造沒法活,沒了中國製造,可能你真的要裸奔了……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 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覺察出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有太多的負面取向, 有了“不能光聽媒體一面之詞”這樣的認識。 近日, 有中國媒體記者與日本東京經濟大學的大學生們進行了座談。

參考消息記者與日本東京經濟大學學生座談

面對“中國製造”, 有日本大學生認為, 現在的“中國製造”已經和日本不相上下, 沒有“中國製造”就沒法生活!

你們真的能離開中國製造嗎?

曾幾何時, MADE IN CHINA在外國人眼中是“便宜沒好貨”的代名詞。 但如今, 中國貨已經逐漸成為越來越多老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各個國家見到“MADE IN CHINA”都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日本

先拿日本來說吧。 不久前, 日本一家電視臺做了一個實驗——如果將中國貨從日本人的生活中移除,

結果會怎樣?實驗在一名日本搞笑藝人的家裡展開。

實驗規定很嚴格, 凡是和中國製造沾一點邊的都要挑出來, 哪怕材料中有來自中國的物質也不能要。

DVD、洗衣機、空調、吸塵器...放眼望去, 一片醒目而紮心的“made in China”

甚至, 連日常用的燈泡, 也是中國產的。

接下來處理掉的就是衣物了

衣服都這樣了, 鞋子還能差的遠麼。 果然, 家裡一半鞋子都是中國製造!

經過4個小時的搜尋後,嘉賓家中被找出619件中國產品,幾乎被搬空。

最後,連他身上的衣服也沒放過。可以說很原始,很斷舍離了!

澳大利亞

前幾天,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在墨爾本舉行,卻因使用中國瓶裝水為官方指定用水,被“千夫所指,成為眾矢之的”。

澳大利亞知名的電視節目A Current Affair街采了前往觀看比賽的觀眾,一位球迷聽說手裡的瓶裝水產自中國時表示很驚訝也很尷尬。其餘的觀眾也紛紛表示,難道不應該用澳大利亞自己的礦泉水品牌麼?

當然,面對中國瓶裝水事件,並不是所有澳大利亞人都像視頻裡一樣,很多澳大利亞網友給出了中肯的評論:

“你們這也太虛偽了吧!你在家裡看一圈,家用電器、手機、筆記本、衣服……再看看自己的車、割草機……這些東西都來自哪裡?都是中國製造!再去超市看看,海鮮、蔬菜……還要說瓶裝水嗎?

澳洲商場中,大到傢俱家電,小到牙籤螺絲,幾乎很難找到不是中國製造的東西, 可能連澳洲的國旗,大部分是產自中國。

2016年,維州政府預計增加65列高運量地鐵,這些火車的製造商就是來自中國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還有不少食品也是來自中國:網友表示,如果澳大利亞人對此感到抓狂,他們也看看罐裝食品的來源吧——澳大利亞麥當勞的調味醬也產自中國。

據2015年《農民日報》的報導,就連處理牛糞用的“屎殼郎”都是從中國引進的。

澳大利亞一家專門負責向本地酒店提供賓客用品的公司主管稱,他們的公司只從中國採購產品。

主管說:“外國人對中國產品有一種誤解,那就是中國生產的東西都是便宜的。但我意識到的是,你可以從中國得到品質非常高的產品,只要你願意為之付出足夠高的價錢。你只要告訴生產商你想要的是什麼類型、級別的產品,那就能得到哪種品質的產品。只要你付出更高價,你就能得到更好的。”

主管參觀其供應商的展示產品

美國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僅發生在日本、澳大利亞。

《今日美國報》曾這樣描述美國人一天的生活:

早晨,叫醒美國人起床的鬧鐘有1/3印著“中國製造”;

去洗手間,裡面的塑膠遮簾、體重秤、捲髮器以及吹風機大多產自中國;

出門上班穿的衣服有17%是“中國製造”;

辦公室桌子上擺放的木制書框、各類小文具同樣是來自中國;

晚上睡覺前,需要關閉的檯燈或吊燈大約一半是“中國製造”。

不信,你來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正如視頻裡這個大兄弟說的一樣:

近年來,隨著電商在全球範圍內崛起,海外消費市場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旋風”。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已經有多年歷史的天貓“雙11”,去年吸引了225個國家和地區的“剁手黨”,第1分鐘就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湧入。京東商城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商品通過京東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泰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未來,“中國製造”或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產地定義,而是一種能力的證明!

經過4個小時的搜尋後,嘉賓家中被找出619件中國產品,幾乎被搬空。

最後,連他身上的衣服也沒放過。可以說很原始,很斷舍離了!

澳大利亞

前幾天,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在墨爾本舉行,卻因使用中國瓶裝水為官方指定用水,被“千夫所指,成為眾矢之的”。

澳大利亞知名的電視節目A Current Affair街采了前往觀看比賽的觀眾,一位球迷聽說手裡的瓶裝水產自中國時表示很驚訝也很尷尬。其餘的觀眾也紛紛表示,難道不應該用澳大利亞自己的礦泉水品牌麼?

當然,面對中國瓶裝水事件,並不是所有澳大利亞人都像視頻裡一樣,很多澳大利亞網友給出了中肯的評論:

“你們這也太虛偽了吧!你在家裡看一圈,家用電器、手機、筆記本、衣服……再看看自己的車、割草機……這些東西都來自哪裡?都是中國製造!再去超市看看,海鮮、蔬菜……還要說瓶裝水嗎?

澳洲商場中,大到傢俱家電,小到牙籤螺絲,幾乎很難找到不是中國製造的東西, 可能連澳洲的國旗,大部分是產自中國。

2016年,維州政府預計增加65列高運量地鐵,這些火車的製造商就是來自中國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還有不少食品也是來自中國:網友表示,如果澳大利亞人對此感到抓狂,他們也看看罐裝食品的來源吧——澳大利亞麥當勞的調味醬也產自中國。

據2015年《農民日報》的報導,就連處理牛糞用的“屎殼郎”都是從中國引進的。

澳大利亞一家專門負責向本地酒店提供賓客用品的公司主管稱,他們的公司只從中國採購產品。

主管說:“外國人對中國產品有一種誤解,那就是中國生產的東西都是便宜的。但我意識到的是,你可以從中國得到品質非常高的產品,只要你願意為之付出足夠高的價錢。你只要告訴生產商你想要的是什麼類型、級別的產品,那就能得到哪種品質的產品。只要你付出更高價,你就能得到更好的。”

主管參觀其供應商的展示產品

美國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僅發生在日本、澳大利亞。

《今日美國報》曾這樣描述美國人一天的生活:

早晨,叫醒美國人起床的鬧鐘有1/3印著“中國製造”;

去洗手間,裡面的塑膠遮簾、體重秤、捲髮器以及吹風機大多產自中國;

出門上班穿的衣服有17%是“中國製造”;

辦公室桌子上擺放的木制書框、各類小文具同樣是來自中國;

晚上睡覺前,需要關閉的檯燈或吊燈大約一半是“中國製造”。

不信,你來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正如視頻裡這個大兄弟說的一樣:

近年來,隨著電商在全球範圍內崛起,海外消費市場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旋風”。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已經有多年歷史的天貓“雙11”,去年吸引了225個國家和地區的“剁手黨”,第1分鐘就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湧入。京東商城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商品通過京東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泰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未來,“中國製造”或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產地定義,而是一種能力的證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