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交通銀行玩跨界,京東金融狂打call,背後有一大趨勢!

文/金錯刀

過去一年, 銀行與科技公司融合成為行業中上頭條次數最多的新聞。 這一年, 不少對市場反應靈敏的商業銀行紛紛宣佈與科技公司、電商企業開展合作,

2017年全年, 光京東金融與銀行的合作新聞幾乎貫穿首尾, 數十家銀行宣佈與其達成合作。

2018年剛剛開始, 又一家銀行巨頭和京東金融牽手成功。 1月22日, 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交通銀行宣佈加入京東年貨節, 成為這一年終大促的首個銀行業頂級合作夥伴。

此次五大行之一的交通銀行選擇牽手京東金融, 背後又透露出什麼樣的資訊?

1

手握京東核心大促資源, 交行這次怎麼玩?

年貨節作為京東王牌電商節日, 有著和雙十一、618相媲美的熱度和美譽度。 多年來, 京東年貨節超低折扣的多品類年貨和“不打烊”的春節物流保障, 已在年輕用戶群體中形成了“買年貨上京東”的極大號召力。

對於京東金融而言,

交行信用卡中心是含金量極高的合作夥伴, 交行近幾年在科技與金融合作方面的探索與創新可謂高歌猛進, 能夠和這樣的合作夥伴牽手, 對於豐富京東金融生態體系大有裨益。

因此, 對於這個首次加入京東年貨節的銀行業頂級合作夥伴, 京東給予了足夠重視, 京東商城給予其全新行銷場景, 京東金融則為其提供和科技融合的試驗田。 對於交行信用卡的用戶而言, 京東商城送上的福利可謂誠意滿滿。 據悉, 京東年貨節期間, 從食品到生鮮、從家電到酒水等, 各類超級品類活動將同時開啟, 用戶使用交通銀行信用卡選擇京東支付將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滿減優惠。 此外, 首次在京東支付綁定交通銀行信用卡支付的新用戶便可享受單筆立減12元、而已綁定京東支付的交行信用卡持卡人購物時更可最高立減99元,

這無疑讓“實惠搶好貨“成為今年京東年貨節的最大話題。

對於交行而言, 京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 在年貨節的加持下, 這個入口優勢進一步得到顯現, 對交行信用卡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例如, 在為交行信用卡提供增量客戶和增量業務方面。 京東金融可以把基於自身多年在電商零售以及金融場景下所積累的海量用戶, 尤其是以85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開放給交行, 這些客戶群恰恰是交行信用卡特別需要補充的, 他們伴隨著互聯網長大, 有著更強的消費潛力和成長潛力, 他們是金融機構未來業績的重要支撐。

事實上, 交行信用卡選擇和京東金融攜手玩年貨節行銷, 在我看來, 京東流量和行銷玩法對於交行信用卡的吸引力是業務層面的, 而促成二者牽手成功的主要原因則是彼此戰略層面的相互吸引。

2

深度融合時代到來, 1+1>2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 全球範圍內金融科技的風起雲湧, 波士頓諮詢公司有一組資料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多迅猛。 從數量上看, 2005年金融科技公司為2700家, 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7月時達到了10350家;從投資額來看, 金融科技領域的風投融資額來在2005年時為67億美元, 到了2017年則高達1129億美元。

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 未來走向開放式是大趨勢, 那麼銀行建設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將是必然選擇。 對傳統銀行們來說,

迎合市場要求是唯一不變的方向。 所以, 與京東金融這類科技巨頭們的合作能夠為傳統銀行大機構們帶來科技金融的質變, 從而在智慧獲客、大資料風控等方面提高競爭力。

就拿信用卡來說, 在信用卡業務飛速發展的當下, 產品和服務同質化日趨嚴重, 各類公司跨界競爭加劇, 商業銀行已深刻認識到信用卡業務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通過創新尋找新的發力點, 成為信用卡業務創新發展的戰略重點。

在這樣的環境下, 交通銀行一方面在內部發力創新, 不斷強化產品服務能力。 比如2017年4月17日, 交行信用卡正式推出“手機信用卡”, 同步發佈了業內首份“手機信用卡白皮書”, 首創“秒批、秒用、秒貸”模式, 提供從髮卡到使用全程的“秒級”服務體驗。

另一方面,交行信用卡將外部場景需求與科技公司進行合作也成為其重要的戰略。信用卡和科技公司雙方在諸多方面存在互補協同潛力。信用卡擁有多年經營基礎上積累起來的運營模式、品牌形象、客群基礎、風控能力、盈利模式等方面的比較優勢,而科技公司則擁有應用場景、客戶流量、技術供給、市場行銷、資料積累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在合作的過程中,京東金融和交行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京東金融能夠為金融機構帶去增量業務和增量收入,在和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增量業務的過程中,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價值分享。

就拿此次年貨節來說,大促資源本來由電商主導,此次交行信用卡通過京東支付的場景化支付行銷深入參與到這場年度大促中,可以調動京東核心資源實現其外部場景創新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交行可以吸收京東商城、京東金融各種先進理念和玩法,找到新的創新發力點。對於交行信用卡中心來說,首次參與到京東年貨節中,既為使用者提供了創新型服務體驗,也使交通銀行信用卡成為了走在創新前沿的信用卡品牌。

京東金融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從最早提出Fintech(金融科技)概念,到分拆獨立,從自己做金融的業務轉向服務金融機構,再到構建起最為豪華的銀行“朋友圈”。京東金融從未放棄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以資料和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提供全鏈條的、模組化的基礎設施服務。這種服務能給金融機構帶去新的價值,對於交行這樣積極擁抱變革的金融機構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2017年,京東金融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自創建以來,三年間京東金融交易規模累計增長24倍,自動化運營占比高達95%,金融交易成本不斷縮減。

京東金融的企業服務不僅服務于金融機構,而且是能服務于金融機構核心價值創造環節,例如場景拓展、獲客、客戶運營、反欺詐、風險定價、資產交易等,在為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增加收入,降低風險,改善用戶體驗,助力金融機構實現戰略升級和轉型。

海量資料讓京東金融能夠更好地對用戶進行洞察,準確描述用戶的偏好,再加上人工智慧技術,就能為客戶量身定制精准的行銷運營方案和用戶運營方案。實際資料證明,精准行銷能讓點擊率提升25%以上,精准投放使獲客成本降低20%以上。基於用戶洞察所形成的用戶運營能力輸出,可以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只要雙方能夠能秉持“開放、合作、共贏”心態,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強強聯合,必將產生“1加1遠遠大於2”的效應,信用卡與科技公司的聯合創新,必將全面融入信用卡前、中、後臺各個業務領域和運營環節,在大幅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為各類客群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3

“京銀計畫”首秀,無界金融進入深水區

剛過去的2017年,是京東金融厚積薄發的一年。1月11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致全員的內部信中稱已獨立運營的京東金融實現了單季盈利。

在我看來,京東金融不是起步最早的,卻是最早認清楚金融業務本質的;金融業務上謀篇已久的阿裡、騰訊等巨頭也繼京東金融之後不約而同選擇了跟隨,從服務C端使用者轉向服務金融機構。

和銀行合作,京東金融的目的是打造的是一個盟友的生態,將金融行業和科技行業深度融合,最終能夠形成一個共生、互生和再生的新生態。

借年貨節這個喜慶的電商節日,京東支付、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京東商城啟動“京銀計畫”,京東金融向銀行機構持續輸出服務產品與核心能力,為其創造數位化和全場景化的核心價值,助力金融行業創新。而此次京東金融和交行信用卡的合作是這一計畫的首次試水。京銀計畫體現了京東金融在場景、流量、用戶上的開放,是京東金融能力輸出的表現。

“京銀計畫”是京東的無界零售戰略棋局的重要一子。在京東的無界零售戰略中,很重要的部分是無界金融。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金融支付業務負責人許淩曾說,“京東正在搭建無界零售體系,真正打通線下零售商的解決方案。這其中,支付在中間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京東金融的無界金融指的是數位化+全場景化,在監管框架之下,突破服務範圍的邊界,打破物理時空的局限,實現以用戶的活動、場景為中心,讓線上線下雙向互為入口,互為服務。在這種模式下,使用者、產品和場景,將實現完美的融合。

可以預見,隨著“京銀計畫”的進一步推進,京東金融所提倡的無界金融將進一步開疆拓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界”。

另一方面,交行信用卡將外部場景需求與科技公司進行合作也成為其重要的戰略。信用卡和科技公司雙方在諸多方面存在互補協同潛力。信用卡擁有多年經營基礎上積累起來的運營模式、品牌形象、客群基礎、風控能力、盈利模式等方面的比較優勢,而科技公司則擁有應用場景、客戶流量、技術供給、市場行銷、資料積累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在合作的過程中,京東金融和交行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京東金融能夠為金融機構帶去增量業務和增量收入,在和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增量業務的過程中,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價值分享。

就拿此次年貨節來說,大促資源本來由電商主導,此次交行信用卡通過京東支付的場景化支付行銷深入參與到這場年度大促中,可以調動京東核心資源實現其外部場景創新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交行可以吸收京東商城、京東金融各種先進理念和玩法,找到新的創新發力點。對於交行信用卡中心來說,首次參與到京東年貨節中,既為使用者提供了創新型服務體驗,也使交通銀行信用卡成為了走在創新前沿的信用卡品牌。

京東金融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從最早提出Fintech(金融科技)概念,到分拆獨立,從自己做金融的業務轉向服務金融機構,再到構建起最為豪華的銀行“朋友圈”。京東金融從未放棄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以資料和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提供全鏈條的、模組化的基礎設施服務。這種服務能給金融機構帶去新的價值,對於交行這樣積極擁抱變革的金融機構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2017年,京東金融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自創建以來,三年間京東金融交易規模累計增長24倍,自動化運營占比高達95%,金融交易成本不斷縮減。

京東金融的企業服務不僅服務于金融機構,而且是能服務于金融機構核心價值創造環節,例如場景拓展、獲客、客戶運營、反欺詐、風險定價、資產交易等,在為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增加收入,降低風險,改善用戶體驗,助力金融機構實現戰略升級和轉型。

海量資料讓京東金融能夠更好地對用戶進行洞察,準確描述用戶的偏好,再加上人工智慧技術,就能為客戶量身定制精准的行銷運營方案和用戶運營方案。實際資料證明,精准行銷能讓點擊率提升25%以上,精准投放使獲客成本降低20%以上。基於用戶洞察所形成的用戶運營能力輸出,可以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只要雙方能夠能秉持“開放、合作、共贏”心態,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強強聯合,必將產生“1加1遠遠大於2”的效應,信用卡與科技公司的聯合創新,必將全面融入信用卡前、中、後臺各個業務領域和運營環節,在大幅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為各類客群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3

“京銀計畫”首秀,無界金融進入深水區

剛過去的2017年,是京東金融厚積薄發的一年。1月11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致全員的內部信中稱已獨立運營的京東金融實現了單季盈利。

在我看來,京東金融不是起步最早的,卻是最早認清楚金融業務本質的;金融業務上謀篇已久的阿裡、騰訊等巨頭也繼京東金融之後不約而同選擇了跟隨,從服務C端使用者轉向服務金融機構。

和銀行合作,京東金融的目的是打造的是一個盟友的生態,將金融行業和科技行業深度融合,最終能夠形成一個共生、互生和再生的新生態。

借年貨節這個喜慶的電商節日,京東支付、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京東商城啟動“京銀計畫”,京東金融向銀行機構持續輸出服務產品與核心能力,為其創造數位化和全場景化的核心價值,助力金融行業創新。而此次京東金融和交行信用卡的合作是這一計畫的首次試水。京銀計畫體現了京東金融在場景、流量、用戶上的開放,是京東金融能力輸出的表現。

“京銀計畫”是京東的無界零售戰略棋局的重要一子。在京東的無界零售戰略中,很重要的部分是無界金融。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金融支付業務負責人許淩曾說,“京東正在搭建無界零售體系,真正打通線下零售商的解決方案。這其中,支付在中間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京東金融的無界金融指的是數位化+全場景化,在監管框架之下,突破服務範圍的邊界,打破物理時空的局限,實現以用戶的活動、場景為中心,讓線上線下雙向互為入口,互為服務。在這種模式下,使用者、產品和場景,將實現完美的融合。

可以預見,隨著“京銀計畫”的進一步推進,京東金融所提倡的無界金融將進一步開疆拓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