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醫工匠”吳欣娟的“護士哲學”

style="text-indent:2em;">窗戶開成一條線、枕頭和水壺朝著一個方向擺齊、大掃除連病床軲轆都要擦得乾乾淨淨……這不是電視裡的藝術表演, 而是傳承了百年的協和護理優良傳統。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就是在這樣一所嚴謹、求精的醫院中工作了近40個年頭。

style="text-indent:2em;">

“熟練掌握護理技術, 那只算合格。 真正的護士, 還要讓患者感受到醫護者的溫暖與力量。 ”吳欣娟用幾十年的兢兢業業詮釋著自己初心不改的“護士哲學”——化身生命守護之神為人民奉獻“天使”博愛, 讓病人更滿意、更放心。

style="text-indent:2em;">

src="http://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8/01/25/XxjnmcC000042_20180125_NDMFN0A001.jpg"/>

style="text-indent:2em;">

style="color:#337FE5;">↑吳欣娟在病房內與患者互動交流。

新華社記者

胡喆

class="Powered-by-XIUMI

V5">class="">class="">class="">class="Powered-by-XIUMI

V5">class="">class="">

style="text-indent:2em;">

不覺得苦的“大醫工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style="text-indent:2em;">“勤、慎、警、護”——協和護校簡單不過的四字校訓跨越了協和護理百年, 如今鐫刻在吳欣娟和護士們的心裡, 化作她們輕穩沉著的步伐, 走過雕樑畫棟的回廊甬道, 踏出至誠忘我的大愛行歌。

style="text-indent:2em;">戴上燕尾帽, 碎頭髮別好, 扣緊護士服紐扣, 不忘捋一捋衣襟上細微的褶皺。 “走吧, 別讓病人等著急了。 ”幾十年來, 吳欣娟總是天不亮就來到醫院, 從帶著值班護士們巡查病房開始, 拉開了一天工作的序幕。

style="text-indent:2em;">“護理工作不僅僅是打針、發藥和生活護理, 護士是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群體, 重要程度非同一般。 ”吳欣娟說。

style="text-indent:2em;">她常跟年輕護士們提起多年前遇到的“險情”:夜裡病人喊肚子疼,

值班護士通過詢問和觀察, 正確判斷患者是嚴重的胰腺炎發作, 立即通知醫生搶救, 才使患者避免了嚴重的併發症, 轉危為安。

style="text-indent:2em;">每每值夜班遇到病人拉下呼叫護士的紅燈, 吳欣娟都是搶著跑到床前, 作為病患生命搶險的第一個“衛士”。 就這樣, 在她做護士的幾十年裡, 吳欣娟護理了上萬名危重患者。

style="text-indent:2em;">做“大醫工匠”不能沒有“金剛鑽”, 甚至免不了受“皮肉之苦”。 為了練好靜脈輸液等技術, 吳欣娟在自己的身體上實踐。

style="text-indent:2em;">

src="http://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8/01/25/XxjnmcC000042_20180125_NDMFN0A002.jpg"/>

style="text-indent:2em;">

style="color:#337FE5;">↑圖為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的護士在重症監護室為病人做護理。 新華社記者

style="text-indent:2em;">如同芭蕾舞蹈演員的雙腳跳得血肉模糊, 只為臺上美麗的綻放。 “勤學多練, 才能打下堅實的基本功。 幹什麼都是這個道理。

”吳欣娟說。

style="text-indent:2em;">她至今清楚記得, 幾十年前手術室曹玉華護士長暗中站在門口, 對護士洗手每個步驟嚴格監督;兒科張寶珍護士長嚴格病房管理, 呵護新生兒比對自己的孩子還細心……這些前輩的工作方法深刻影響了吳欣娟, 護理管理既要精, 又要溫。

不怕煩的“知心大姐”:讓護理浸潤人文溫度

style="text-indent:2em;">“護士長, 您來啦!”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病房, 患者們看到吳欣娟帶著護士們挨個巡視病房。 即便口罩遮住了面龐, 她們眼睛裡還是透出來如漾的笑意。

style="text-indent:2em;">在病人眼中, 吳欣娟細膩柔軟的手握起來總是暖呼呼的, 有著不同常人的堅定。 如同老樓外的玉蘭花, 經歷數九冬寒, 才更有初春皎潔無瑕的綻放。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春,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北京打響——“非典”疫情襲來。

style="text-indent:2em;">改造高危患者病房、幫助兄弟醫院抗擊“非典”, 與“死神”搏鬥的重任刻不容緩——

style="text-indent:2em;">“我來!”吳欣娟帶頭站了出來, 顧不上治療頸椎病剛出院沒幾天, 顧不上照顧10歲的女兒, 披上厚厚的防護服, 與呼吸機、氧氣瓶、監護儀為伴。

style="text-indent:2em;">這是與“非典”病魔第一次交手。 沒有人知道, 無情的病毒什麼時候就會吞噬生命;沒有人知道, 危險什麼時候才能解除, 妻子們、母親們何時才能回到親人身旁。

style="text-indent:2em;">

給病人擦拭口腔、吸痰、翻身、餵飯……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超負荷、高危險, 卻絲毫未讓吳欣娟退卻。 一位重症“非典”患者說:“我在她身後真的看到了天使的翅膀!”

style="text-indent:2em;">完成300餘例“非典”患者的護理重任, 全院護士“零”感染奇跡……因吳欣娟團隊對抗擊“非典”取得的非凡“戰績”,

2017年11月, 泰國詩琳通公主在曼谷大王宮授予吳欣娟西娜卡琳達王太后獎, 稱其“對中國護理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是世界護士的榜樣”。

style="text-indent:2em;">“這麼多年, 您沒有煩心的時候嗎?您不怕病人對您脾氣不好嗎?”聽完記者發問, 吳欣娟笑了笑, “工作上的坎兒, 都是家常便飯了。 ”她向熙熙攘攘的東院候診大廳望瞭望, 說:“病人千里迢迢到北京來看病, 他們才是最不容易的。 如果我們是病人, 我們最希望得到什麼幫助呢?”

style="text-indent:2em;">待病人如親人——為獨自一人住院的老先生打飯、餵飯, 為焦慮無助哭泣的患者擦去眼淚, 為踢開被子熟睡的小患者掖好被子……吳欣娟帶著一代又一代的協和護士們, 點亮護理的明燈, 讓患者在寒冷的病途中宛如看到家的一窗燈火。

不滿足的“創新尖兵”:勇攀中國護理新高峰

style="text-indent:2em;">著名的《南丁格爾誓言》中最後兩句這樣寫道:“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2017年12月,吳欣娟當選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成為全國380余萬護士的學術領軍者。作為新時代的“提燈女神”,吳欣娟又有哪些“小目標”呢?

style="text-indent:2em;">

src="http://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8/01/25/XxjnmcC000042_20180125_NDMFN0A003.jpg"/>

style="text-indent:2em;">

style="color:#337FE5;">↑吳欣娟和同事們在一起研討業務、交流工作技術制定出10多項技術和管理規範;腹腔感染率控制在平均1次/74個病人月,遠低於國際標準1次/24至48個病人月的水準,連國外同行都豎起大拇指點贊。

style="text-indent:2em;">“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對吳欣娟來說,護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永無止境的科學。作為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吳欣娟不僅帶領全院開展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還要搭建更多平臺,提升全國護理科研水準,無論工作多忙,她總是深入基層幫扶指導。在吳欣娟眼中,護理事業是值得她奉獻一生的事,也是她這輩子最幸福的牽掛。

style="text-indent:2em;">記者:陳芳、王賓

style="text-indent:2em;">編輯:王秋韻

href="https://dot.xinhuazhiyun.com/logserver/1.gif?logtype=rss&version=1.0.0&id=3053841&source=70c63348b57d4eea"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讓患者在寒冷的病途中宛如看到家的一窗燈火。

不滿足的“創新尖兵”:勇攀中國護理新高峰

style="text-indent:2em;">著名的《南丁格爾誓言》中最後兩句這樣寫道:“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2017年12月,吳欣娟當選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成為全國380余萬護士的學術領軍者。作為新時代的“提燈女神”,吳欣娟又有哪些“小目標”呢?

style="text-indent:2em;">

src="http://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8/01/25/XxjnmcC000042_20180125_NDMFN0A003.jpg"/>

style="text-indent:2em;">

style="color:#337FE5;">↑吳欣娟和同事們在一起研討業務、交流工作技術制定出10多項技術和管理規範;腹腔感染率控制在平均1次/74個病人月,遠低於國際標準1次/24至48個病人月的水準,連國外同行都豎起大拇指點贊。

style="text-indent:2em;">“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對吳欣娟來說,護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永無止境的科學。作為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吳欣娟不僅帶領全院開展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還要搭建更多平臺,提升全國護理科研水準,無論工作多忙,她總是深入基層幫扶指導。在吳欣娟眼中,護理事業是值得她奉獻一生的事,也是她這輩子最幸福的牽掛。

style="text-indent:2em;">記者:陳芳、王賓

style="text-indent:2em;">編輯:王秋韻

href="https://dot.xinhuazhiyun.com/logserver/1.gif?logtype=rss&version=1.0.0&id=3053841&source=70c63348b57d4eea"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