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甘肅冬春季旅遊宣傳系列之七天七夜樂途靈感之旅(四)

如意甘肅遊 冬春更精彩

從1月16日開始, 為期一周的百名旅遊達人及網紅體驗團相繼深入敦煌及省內一些旅遊景區, 現場領略甘肅絲路旅遊的獨特魅力, 同步開展網上宣傳推介, 這是“如意甘肅遊·冬春更精彩”線上線下網路宣傳行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將陸續推出此次活動的精彩內容。

今天, 讓我們再次走進樂途“七天七夜靈感之旅”, 分享旅遊達人靈感之作。

一騎馬蹄飛天降,

一聲梵音佛陀臨

聽神馬飛天而降的故事, 遙想夏不溢冬不枯的水井傳奇, 綠度母前祈願......

參觀馬蹄寺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 正好遇上大寒。

連綿的祁連山脈是馬蹄寺最壯觀的屏風, 祁連山腳, 邵雍“舊雪未及消, 新雪又擁戶。 ”的雪地美景, 真真切切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夢幻般的視覺享受, 讓冷寒的晨風亦失去了威力。 我們追逐著雪的倩影, 一路攀援。

馬蹄寺風光(by:琦玲)

站在山頂, 眼前是重磵凝冰, 長巒披雪。 舉起相機, 你會感歎:舊雪早已凝冰去, 唯有新雪入鏡來!

馬蹄寺風光(by:琦玲)

導遊是一位裕固族姑娘,

她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 有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 嗓音如黃鸝般甜美。 沒有塞北人的粗獷, 卻有著江南女子的溫婉。 因為她, 我第一次知道了裕固族, 因為她, 我也第一次瞭解了裕固族人, 也就對座落在裕固族自治區的馬蹄寺更充滿了好奇。

導遊裕固族姑娘(by:琦玲)

馬蹄寺景區入口處(by:琦玲)

一道陽光打在經筒上, 格外耀眼, 經筒隨風淡然有序地轉動著。 金色的陽光包裹著金黃的經筒, 形成了一道道閃閃金光, 在冰雪世界裡, 宛如來自天國的佛光。 立在白塔旁, 靜靜地撫摸著隨風而動的經筒, 你的心頓時會安靜下來,你會情不自禁地凝神、側耳,似乎遠方正傳來梵音聲聲......

此時,我是如此慶倖,選擇了在這樣寂靜而又深邃的冬日走進甘肅,走進馬蹄寺。

立于朝霞中的白塔(by:琦玲)

馬蹄寺北寺,鑲嵌在懸崖之中,遠看就像一幅雕刻於懸崖之上的壁畫。同行的慕容姐說有些像小布達拉宮,雖然沒有布達拉宮的雄偉,但是迢遞的氣勢倒有幾分神似。

馬蹄寺北寺全貌遠景(by:琦玲)

掛在懸崖上的洞窟(by:琦玲)

走進藏佛洞,又給了我一份獨特的親切感。因為它像極了我家鄉的龜峰南岩寺。一樣的岩體,一樣的石窟,一樣都是單體洞窟的佼佼者。不同的是,這裡的洞窟呈“凸”字形,兩側甬道相通。甬道兩壁開有四十九個大龕,龕內佛像除了底座,幾乎都被毀壞。中央回廊兩側的十四尊佛像,據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考證,是元代早期的塑像,分佈在佛龕兩側的壁畫,是明代早期的作品。遺憾的是,這個洞被破壞得較為嚴重,佛洞裡所有的佛像都是後來修復的。壁畫也僅存兩幅殘片。

藏佛洞(by:琦玲)

佛洞中央殘存的壁畫(by:琦玲)

如果說藏佛洞裡的佛像、壁畫成了我們心中的惋惜和遺憾,那麼傳奇色彩的水井則又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

在左側的甬道裡,有口水井,導遊介紹,這井因具有水質淨、清、涼、軟、解渴、質輕、安適、香氣八大功能叫“八功德水”。相傳水井裡的水,夏不溢,冬不涸,水雖然不流,卻久不變腐。

水井開鑿在石窟裡面?導遊見我們面露疑色,就指著甬道的地面,讓我們蹲下身仔細查看。原本我們以為那些凹凸的小槽是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不曾想,竟然是一條明顯有著水紋印的水槽。水井是如何被開鑿的,故事版本許多,奇跡的發生,或許,就像成功者的機遇吧,總是送給有準備而又堅持不懈努力的人。亦或,只要胸懷悲憫,心地善良,就會得到神靈相助。

走進藏佛洞的人,只要善良而真誠,佛祖一定會庇佑,極樂世界的大門也會敞開!

帶水井的甬道(by:琦玲)

水井的傳奇,還沒讓我們晃過神來。一記青石板上的馬蹄印,又讓我們駐足不前。原來,由普光寺改名馬蹄寺便是因為這一方小小的青石印。無論是成吉思汗、乾隆皇帝、格薩爾乘騎,還是二郎神神馬所踏,都寄予著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對神武力量的嚮往;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馬到成功,乃至白馬王子;無論是往昔還是今朝,無論漢人還是藏民,都無一不對馬有著特別情懷。

或許,馬蹄寺延綿不斷的香火,正是這種情懷最好的詮釋。

青石板上的馬蹄印(by:琦玲)

讓我倍感親切的除了藏佛洞還有“三十三天石窟”,因為上饒的靈山是道教三十三福地。雖然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但我相信,它們是相通的。

三十三天石窟,“天“為何意?聽了導遊的解釋我才茅塞頓開。天有六重,即“六欲天”,佛經上講在須彌山之巔居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居住著八位諸天神,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 在我國寺廟裡,帝釋的形象多為少年帝王像,而且是男女相,所以藏傳佛教認為能夠到達“三十三天”的人可謂是功德圓滿。

三十三天石窟(by:琦玲)

三十三天石窟從北朝起開鑿,共七層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寶塔形。洞窟層層疊疊,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由第一層的北邊入內,呈“之”字形,回廊曲折。

恐高的我對於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洞窟,有些膽怯,但是,當聽到導遊說第七層供奉著能保佑母親平安的綠度母佛像時,我不知哪來的力量,可以說是連走帶爬地登上了第七層。

我們來的是淡季,要不然無法想像僅能供一人通過的唯一隧道,旅遊旺季該怎麼辦?

僅能供一人上下的隧道(by:琦玲)

在綠度母的佛像前,我虔誠膜拜,祈願我的母親健康長壽,天下母親幸福安康!

綠度母佛像(by:攝影問答--黑子老師)

佛前的神燈,火焰高高燃起,沒有一絲風,她們卻忽而左、忽而右的擺動著,我知道她想告訴我:你的祈願一定會實現!

佛前神燈(by:琦玲)

正午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崖壁上,彩色的經幡、紅色的回廊,將它們曼妙的身影鐫刻在紅紗石上,也將一段段清淺的歲月匯進了厚重的歷史長河。

寺前飛揚的經幡(by:琦玲)

三十三天石窟淩空回廊(by:琦玲)

荒漠之上,一匹駱駝載著千年風霜,翹首西行。悠悠駝鈴聲從遠古而來,滄桑累累。

時光荏苒,馬蹄寺圍牆只剩下斷垣殘壁,黃褐色的土牆寫滿金色的記憶,悠遠綿長.....

馬蹄寺圍牆舊址(by:琦玲)

馬蹄寺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短短的一上午,我們匆匆而行。建於北涼時期的漢傳佛教千佛洞、號稱馬蹄寺精華的金塔寺......我們都只能揮手惜別。

或許,這也正是佛學中的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吧,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我們期待下一次的馬蹄寺相約。

千佛洞(by:琦玲)

千佛洞裡大大小小的石窟(by:琦玲)

江西上饒晚報轉載了此篇文章

你的心頓時會安靜下來,你會情不自禁地凝神、側耳,似乎遠方正傳來梵音聲聲......

此時,我是如此慶倖,選擇了在這樣寂靜而又深邃的冬日走進甘肅,走進馬蹄寺。

立于朝霞中的白塔(by:琦玲)

馬蹄寺北寺,鑲嵌在懸崖之中,遠看就像一幅雕刻於懸崖之上的壁畫。同行的慕容姐說有些像小布達拉宮,雖然沒有布達拉宮的雄偉,但是迢遞的氣勢倒有幾分神似。

馬蹄寺北寺全貌遠景(by:琦玲)

掛在懸崖上的洞窟(by:琦玲)

走進藏佛洞,又給了我一份獨特的親切感。因為它像極了我家鄉的龜峰南岩寺。一樣的岩體,一樣的石窟,一樣都是單體洞窟的佼佼者。不同的是,這裡的洞窟呈“凸”字形,兩側甬道相通。甬道兩壁開有四十九個大龕,龕內佛像除了底座,幾乎都被毀壞。中央回廊兩側的十四尊佛像,據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考證,是元代早期的塑像,分佈在佛龕兩側的壁畫,是明代早期的作品。遺憾的是,這個洞被破壞得較為嚴重,佛洞裡所有的佛像都是後來修復的。壁畫也僅存兩幅殘片。

藏佛洞(by:琦玲)

佛洞中央殘存的壁畫(by:琦玲)

如果說藏佛洞裡的佛像、壁畫成了我們心中的惋惜和遺憾,那麼傳奇色彩的水井則又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

在左側的甬道裡,有口水井,導遊介紹,這井因具有水質淨、清、涼、軟、解渴、質輕、安適、香氣八大功能叫“八功德水”。相傳水井裡的水,夏不溢,冬不涸,水雖然不流,卻久不變腐。

水井開鑿在石窟裡面?導遊見我們面露疑色,就指著甬道的地面,讓我們蹲下身仔細查看。原本我們以為那些凹凸的小槽是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不曾想,竟然是一條明顯有著水紋印的水槽。水井是如何被開鑿的,故事版本許多,奇跡的發生,或許,就像成功者的機遇吧,總是送給有準備而又堅持不懈努力的人。亦或,只要胸懷悲憫,心地善良,就會得到神靈相助。

走進藏佛洞的人,只要善良而真誠,佛祖一定會庇佑,極樂世界的大門也會敞開!

帶水井的甬道(by:琦玲)

水井的傳奇,還沒讓我們晃過神來。一記青石板上的馬蹄印,又讓我們駐足不前。原來,由普光寺改名馬蹄寺便是因為這一方小小的青石印。無論是成吉思汗、乾隆皇帝、格薩爾乘騎,還是二郎神神馬所踏,都寄予著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對神武力量的嚮往;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馬到成功,乃至白馬王子;無論是往昔還是今朝,無論漢人還是藏民,都無一不對馬有著特別情懷。

或許,馬蹄寺延綿不斷的香火,正是這種情懷最好的詮釋。

青石板上的馬蹄印(by:琦玲)

讓我倍感親切的除了藏佛洞還有“三十三天石窟”,因為上饒的靈山是道教三十三福地。雖然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但我相信,它們是相通的。

三十三天石窟,“天“為何意?聽了導遊的解釋我才茅塞頓開。天有六重,即“六欲天”,佛經上講在須彌山之巔居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居住著八位諸天神,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 在我國寺廟裡,帝釋的形象多為少年帝王像,而且是男女相,所以藏傳佛教認為能夠到達“三十三天”的人可謂是功德圓滿。

三十三天石窟(by:琦玲)

三十三天石窟從北朝起開鑿,共七層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寶塔形。洞窟層層疊疊,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由第一層的北邊入內,呈“之”字形,回廊曲折。

恐高的我對於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洞窟,有些膽怯,但是,當聽到導遊說第七層供奉著能保佑母親平安的綠度母佛像時,我不知哪來的力量,可以說是連走帶爬地登上了第七層。

我們來的是淡季,要不然無法想像僅能供一人通過的唯一隧道,旅遊旺季該怎麼辦?

僅能供一人上下的隧道(by:琦玲)

在綠度母的佛像前,我虔誠膜拜,祈願我的母親健康長壽,天下母親幸福安康!

綠度母佛像(by:攝影問答--黑子老師)

佛前的神燈,火焰高高燃起,沒有一絲風,她們卻忽而左、忽而右的擺動著,我知道她想告訴我:你的祈願一定會實現!

佛前神燈(by:琦玲)

正午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崖壁上,彩色的經幡、紅色的回廊,將它們曼妙的身影鐫刻在紅紗石上,也將一段段清淺的歲月匯進了厚重的歷史長河。

寺前飛揚的經幡(by:琦玲)

三十三天石窟淩空回廊(by:琦玲)

荒漠之上,一匹駱駝載著千年風霜,翹首西行。悠悠駝鈴聲從遠古而來,滄桑累累。

時光荏苒,馬蹄寺圍牆只剩下斷垣殘壁,黃褐色的土牆寫滿金色的記憶,悠遠綿長.....

馬蹄寺圍牆舊址(by:琦玲)

馬蹄寺集石窟藝術、宗教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短短的一上午,我們匆匆而行。建於北涼時期的漢傳佛教千佛洞、號稱馬蹄寺精華的金塔寺......我們都只能揮手惜別。

或許,這也正是佛學中的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吧,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我們期待下一次的馬蹄寺相約。

千佛洞(by:琦玲)

千佛洞裡大大小小的石窟(by:琦玲)

江西上饒晚報轉載了此篇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