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號學術|劉暢:新聞傳播與事實思維(2)

1號按:這篇文, 是南開大學劉暢教授根據多年教學積澱下來的課件資料梳理而成的一篇關於新聞傳播專業的大文。 劉暢教授的此番探索, 讓傳媒1號所謂“日常瑣事”“個人處事方式”“個人經歷”, 都是在強調日常生活中藏有更為深刻的東西, 善於觀察生活細節和瑣事, 從中找出事物間的聯繫, 成為本尼迪克特的一種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我越是對日本人的某種行為迷惑不解, 就越認為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是有某些最平常的細節和瑣事造成了這種奇特行為的產生。 我的研究越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小事中,

我的研究就越容易出成果”。 (《菊與刀》)這種思路對我啟發很大, 我將其概括為“日常生活學理化, 學理日常生活化”, 即在表面的日常生活細節和較深刻隱蔽的學理之間達到一種互動, 並將其作為指導我思考和寫作的一種方法。

從把事實作為觸發創新意識的起點, 到用事實來作為創新意識的延伸;從用事實來完成思考或思維過程, 到用事實形態作為最終的思維成果, 邦喬妮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除了給社會提供了一本思考中美關係和地球村的暢銷書之外, 還提供了一種典型的新聞傳播人的思維方式 —— 事實思維。 如果說,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繪畫是線條與色彩的藝術, 音樂是聲音與旋律的藝術,

那麼, 新聞傳播就是對待、處理事實的藝術。

推送列表

【頭條】2008-2018, 傳媒十年|電視劇篇:淌過“炒冷飯”的這十年, 電視人何時覺醒?

【二條】1號測評 | 《偶像練習生》能造出下一個TFboys嗎?

【三條】2017-2018傳媒圈期末考試統一卷(真題模擬)

【四條】1號學術|劉暢:新聞傳播與事實思維(2)

【五條】1號招聘 |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海上牧雲記》製作團隊 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社 環球網《新財富》《人物》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