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在武威的,一定要仔細看看!

趕緊翻一翻你的身份證, 看看你的身份證號碼開頭是不是"6223"吧, 如果是的話, 而同時你又是武威人的話…那就對了, 你就是我們所需要找的那個人!因為這裡有一批非常珍貴的資料要交給你~

噓!慢慢品味!當然歡迎外泄....

武威看著我長大

我陪伴武威成長

武威的變遷歷歷在目

那時不會堵車

也沒有車禍

每天早上吃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

騎上單車去上班

……

武威人, 你還武威過去的樣子麼?

那年, 馬路邊 上的你我他一幕幕好親切

70年代, 一個滿大街同志的年代。 那時候我們都還不知道什麼是堵車。

那些年, 人們的穿著非常的單一化, "藍,綠,灰"是三種基本顏色。

80年代, 這樣的中分頭瘋狂流行~那時候滿大街都是中分頭

背景中的宣傳海報, 很有時代特色。

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那時候我們出門, 拍個照擺出的姿勢是這樣的.....

80年代,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但會以擁有大哥大為榮。街上看到這樣打電話的人,除了羡慕嫉妒恨,就沒啥了....

那時候在武威,自行車和現在的汽車一樣多,出行時,一家人都坐在一輛28大杠單車上!

大街上沒有現在的雞蛋餅、手抓餅,只有烤地瓜!烤好的地瓜既好吃又能暖手,而且都能烤出糖來!

路邊的小人書攤,曾經是我的最愛~

電影海報出來了,能有一張都是奢侈的事情。

那時候集市都特別簡陋,沒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著擔子擺攤,小販從不缺斤短兩。

冰棍兒都是推在小車上賣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毛錢一根,貴的真沒有!

風箱呼大呼大響著,有沒有留下哈喇子?嘭!滿地都是爆米花。

白色老頭背心+竹子靠椅+紙扇,基本上每個爺爺都有這樣一套過夏天的裝備!

街坊鄰居找個有樹蔭的巷子口,吹著若有似無的風,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夏天沒有空調,天熱了晚上就去大街上打地鋪,一家老小都坐在席子上

80年代,愛美的女人甩掉了長辮子,開始流行燙髮,頂著大波浪卷兒走在大街上,特潮。

一晃幾十年,這就是我們的家你是否也快要遺忘了呢?

70年代,家家戶戶都有的結婚三大件之一:縫紉機,你家裡還有嗎?

三大件之二:自行車

三大件之三:上海牌石英表 

除了三大件——三轉外,還有一響!

80年代,結婚三大件品質果然上了一個臺階!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都有了~

以前的保溫瓶,媽媽每天早上總會燒好兩大瓶,暖暖的都是愛。

家裡很多這種帶紅雙喜的小物件,很喜慶的趕腳有木有?

印花的鐵制罐,吃不完的餅乾和小零食,可以放在裡面儲存著。但很心痛的是,有時放著放著就放忘記了,再拿出來時,唉.....

這個年代的喜糖如果當中,能有一粒大白兔奶糖,會讓新人覺得非常有面子!

比起現在吹空調的日子,睡覺時我其實更喜歡用它,給力!

一般家裡的客廳或者堂屋都會裝一扇大吊扇,呼呼生風,特別涼快!

頂針箍,以前老看到媽媽縫衣服時用這個。家裡有些老人可能現在還在用這個,歷史可能追溯到宋朝去了吧!

以前不追求進口化妝品,也沒有護手霜這麼專業又洋氣的玩意兒,出門前最愛用的各種雪花膏和香香,就是那個時候的護膚神器!挖出一點抹在臉上,香氣彌漫了整個童年記憶。

還能想起大鍋撲面而來的香氣嗎?

木制的洗臉架,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還記得。這上面可以放盆、掛毛巾,有的還配有鏡子和專門放肥皂的地方。

一般都用來盛放豬油,兩隻小耳朵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愛~

我們蓋的都是自家彈的棉被。背面或者是這樣帶著龍鳳,鮮花的綢面。

用來裝泡菜、糟辣椒等醃製品,因為壇盤有水,所以有時候會冒泡泡還發出”咕咕“的響聲!

夏天躺在上面,真是爽呆了~可惜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它的蹤影了....

經常舀起一大瓢水就往嘴裡猛灌,就像幾天沒喝水了似的。

每次看到媽媽用這個東西揚米去糠就覺得好好玩。

單位食堂吃飯都是人手一個大碗公,洋瓷缸就去了,大鍋飯、長條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說有笑。

那些年,童年很快樂回憶滿滿

小肚兜,你可能不記得,但肯定會穿過,不信問你爸媽去~

最耀眼的莫過於女孩子頭上的大紅花了,有的是一條長長的紗布條,有的是格布裡面填充上棉花做的蝴蝶結,各種顏色的塑膠球球,手巧的媽媽會在梳不同髮型時配上不同的頭花,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那時候女孩的頭髮花樣繁多!

現在的小朋友很少有人穿了,那時候穿上雨鞋就故意踩水窪,為些挨了不少罵....

這個小車陪我度過了整個童年

當年很珍貴的玩具。

經常拉著哥哥姐姐們走這個棋,如果玩輸了還會哭鼻子....

收集各種貼紙,然後就喜歡將它們都貼在一起!

手絹可以折成小老鼠哦~

那時候女孩子的書包裡總少不了一根跳繩或皮筋,而跳皮筋的花樣則是五花八門。比如邊跳邊唱:“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小夥伴們一起來跳房子!

抓子:到河邊挑選指頭大小的石子兒,晶瑩剔透的那種最好,形狀不規則的就自己磨得光滑些,越圓潤越好!

男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抗架架,因為要展現小小男子漢的氣概,總是拼盡全力去撞對方,哈哈……

可以兩個人或者多個人玩的遊戲,一個小夥伴當“馬”,彎下上身,其他的小夥伴雙手撐他的後背跳過去,沒有跳過的下一個當“馬”,還是年輕好啊!

還會翻嗎?

七八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國。感覺滿大街小巷的孩子們都在玩這個

男孩子們都超愛這個,但是用它也做了不少壞事,比如打鳥窩、打壞別人家的窗戶玻璃.....

把泥巴捏成碗的模樣往地上一摔,不是誰都能摔響的。

扳手勁:“男人”的較量,似乎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大力王,能夠輕鬆秒殺所有人!但偶爾也會有女孩子脫穎而出,偷笑~

打水漂:純技術活,有人永遠只能打出一兩個圈,有的卻能飄出六七個,據說高手都是一個人默默練習出來的!

乒乓球當年就是這樣打的。

最簡單卻也是飛得最高的三角形風箏....

學魯迅,在課桌上刻“早”字激勵自己!沒想過這是破壞公物的行為....

那時候,我們的課堂是這樣的

眼保健操,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不許睜開眼睛的哦...

課本是這樣的

每個學期領到新課本,就會很愛惜的給它包個書皮。

文具盒裡的乘法口訣,也曾經讓你苦惱過嗎?

那時候相當高級的鉛筆盒,每個按鈕都會按出東西的...

老師經常佈置寫字作業,偷懶的孩子會用好幾隻筆綁在一起,刷刷幾行寫完了,聰明!

滾鐵環,好喜歡那個時候奔跑撒野的感覺....

有時候也會玩這個

在自己家這樣寫作業

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女生的日記本都長這樣.....

還有自己的歌本!歌本.....歌本.....

至今還留著當年的小虎隊的卡帶專輯嗎?

手上,臉上,課本上,到處都是這種印花。

那時候,能得一個三好學生獎狀能高興很久...

看!我們的學生寢室~

我的飯盒,裡面裝的滿滿都是媽媽的愛,現在好想念那個味道啊

雖然現在的人一餐沒有鹹菜就吃不下飯,可當時我們是吃到想吐的節奏了... ...

“腐乳”我媽媽做的非常好吃,當時帶的也不少,我家的腐乳不管放多久都不會臭... ...

畢業照是這樣的~哈哈,其實好可愛的

這是什麼魚,作為一名柳州人,不認識它的話,這麼多年可算白活了!男孩子小時候都曾去捉過它~

這個小東西,也是我們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吧.....

曾經最愛的零食之一!只不過現在包裝和味道都大不相同了......

誰沒吃過?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它,下課也要搶著去買!

那一年,一毛錢一袋的冰水,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夏天,人手一袋那酸爽,你還記得麼?

小時候零花錢總不夠!那時候啤酒瓶蓋也可以拿來賣,跟廢鐵一樣論斤賣。於是我走路都是低起頭,看到有什麼可以賣的就撿起來!

玻璃絲編的手鏈.....

小時候,幫媽媽纏毛線也是很多小孩的必備技能~

是不是想到了當初和小夥伴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嗦著冰棒的日子了?

只有幾毛錢一瓶的橘子汁兒,喝完以後瓶子還要還給小賣部

一到挖洋芋的季節,柳州農村裡常常就地生火,挖出來就烤兩個再說....

一天的太陽暴曬,自來水管裡流出來的都是熱水。傍晚沖個涼,正好~

洗完澡擦乾水,還會擦上一層薄薄的爽身粉,免得長痱子!

關燈睡覺的時候,還經常躲在被子裡玩手電筒。

超級香的炒米,吃到嘴裡完全停不下來啊

出門必備神器是他們!

以前沒有網路,如果想自費自助遊,出門住宿靠的是介紹信。否則不能住進旅店,甚至有可能被當地派出所當成盲流人員拘留遣返!

那時候買飛機票,得有介紹信,沒有介紹信有錢也買不到機票。七八十年代坐飛機的人大多都是因公出差,因為一個月工資三四十塊錢,而一張機票四五十塊錢,坐飛機還是很奢侈。

1980年的飛機上,乘務員在進行客艙服務。看了以後是不是覺得現在出門太方便了,趕緊帶父母旅遊一次吧!

海鷗+135膠捲=旅行記錄神器。

相較於現在的物價,在30年前,那個時候的交通長途汽車票只要1角,火車票也只要2.95塊,想想還真是好便宜啊。

以前,武威人過冬是最正確方式

那時候,路上沒有多少汽車,冬天一下雨,馬路上到處是積水,在水上騎自行車就成了技術活兒!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濺到別人。

無論颳風下雨,員警叔叔還站在馬路中間的圓形指揮臺上!

家家戶戶都有煤爐子,是那種圓球形狀的煤炭,燒起來紅彤彤的。一家人的吃飯燒水洗澡全靠這個爐子。春節一家人圍在爐子前吃火鍋、烤火、拉家常、扯野棉花……順便烤個苕。不少70後都有把襖子燒破洞被媽媽打的經歷。

一到冬天,大家就去買芥菜,樓前屋後、陽臺上、小房頂上,到處堆放的都是各家各戶的鹽菜。

每到快入冬,媽媽都會翻出舊年的被子,牽著我的手去街口彈棉花的人那裡。只看他在漫天飛舞的棉絮中快速施展,一床棉被很快就變得重新蓬鬆起來,晚上蓋著新彈的棉被,被提有多暖和了!

天氣很冷,不過我們穿著奶奶或者家家做的溫暖牌毛衣,一針一線都滿滿的是愛啊!儘管花案如今早已不流行......

火盆是那時每家每戶過冬必備的,過年家裡來人了,圍坐在一起,烤火取暖聊家常,年味兒就這樣越烤越濃!

隨時隨地揣在懷裡的捂手神器!那時候沒有現在那種能充電的“暖寶寶”,只有這種注入熱水取暖的暖水袋。晚上睡覺前放到被窩裡,鑽進被窩的時候,放熱水袋的那個地方總是暖暖的。

現在流行穿秋褲,而在以前,小孩子們流行穿厚厚的棉衣和棉褲。天氣再冷孩子們也凍不著,他們有長輩親手做的大棉襖、大棉褲,用的都是特別蓬鬆的棉花,雖然厚厚的有些笨拙,但是穿著特別暖和。

沒有暖水袋,最方便最快捷的取暖方法就是用舊的輸液瓶灌熱水,拿衣服或者毛巾裹著抱起,暖和得很。

軍大衣、雷鋒帽、耳罩、手套、棉鞋,在當時都是保暖性超級好的冬天神器,還兼具耍帥的功能!

白色的線手套,那時候只在冬天騎車時,大人才拿出來戴手上禦寒,現在不稀罕了,只在幹活時護手。

走著走著,自己便老了

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那是永遠也無法忘懷的濃烈感情.....

當我們累了,苦了,就回頭看看吧!

就算懷念,也千萬不要哭!

致那些永遠回不去的曾經!

80年代,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但會以擁有大哥大為榮。街上看到這樣打電話的人,除了羡慕嫉妒恨,就沒啥了....

那時候在武威,自行車和現在的汽車一樣多,出行時,一家人都坐在一輛28大杠單車上!

大街上沒有現在的雞蛋餅、手抓餅,只有烤地瓜!烤好的地瓜既好吃又能暖手,而且都能烤出糖來!

路邊的小人書攤,曾經是我的最愛~

電影海報出來了,能有一張都是奢侈的事情。

那時候集市都特別簡陋,沒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著擔子擺攤,小販從不缺斤短兩。

冰棍兒都是推在小車上賣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毛錢一根,貴的真沒有!

風箱呼大呼大響著,有沒有留下哈喇子?嘭!滿地都是爆米花。

白色老頭背心+竹子靠椅+紙扇,基本上每個爺爺都有這樣一套過夏天的裝備!

街坊鄰居找個有樹蔭的巷子口,吹著若有似無的風,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夏天沒有空調,天熱了晚上就去大街上打地鋪,一家老小都坐在席子上

80年代,愛美的女人甩掉了長辮子,開始流行燙髮,頂著大波浪卷兒走在大街上,特潮。

一晃幾十年,這就是我們的家你是否也快要遺忘了呢?

70年代,家家戶戶都有的結婚三大件之一:縫紉機,你家裡還有嗎?

三大件之二:自行車

三大件之三:上海牌石英表 

除了三大件——三轉外,還有一響!

80年代,結婚三大件品質果然上了一個臺階!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都有了~

以前的保溫瓶,媽媽每天早上總會燒好兩大瓶,暖暖的都是愛。

家裡很多這種帶紅雙喜的小物件,很喜慶的趕腳有木有?

印花的鐵制罐,吃不完的餅乾和小零食,可以放在裡面儲存著。但很心痛的是,有時放著放著就放忘記了,再拿出來時,唉.....

這個年代的喜糖如果當中,能有一粒大白兔奶糖,會讓新人覺得非常有面子!

比起現在吹空調的日子,睡覺時我其實更喜歡用它,給力!

一般家裡的客廳或者堂屋都會裝一扇大吊扇,呼呼生風,特別涼快!

頂針箍,以前老看到媽媽縫衣服時用這個。家裡有些老人可能現在還在用這個,歷史可能追溯到宋朝去了吧!

以前不追求進口化妝品,也沒有護手霜這麼專業又洋氣的玩意兒,出門前最愛用的各種雪花膏和香香,就是那個時候的護膚神器!挖出一點抹在臉上,香氣彌漫了整個童年記憶。

還能想起大鍋撲面而來的香氣嗎?

木制的洗臉架,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還記得。這上面可以放盆、掛毛巾,有的還配有鏡子和專門放肥皂的地方。

一般都用來盛放豬油,兩隻小耳朵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愛~

我們蓋的都是自家彈的棉被。背面或者是這樣帶著龍鳳,鮮花的綢面。

用來裝泡菜、糟辣椒等醃製品,因為壇盤有水,所以有時候會冒泡泡還發出”咕咕“的響聲!

夏天躺在上面,真是爽呆了~可惜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它的蹤影了....

經常舀起一大瓢水就往嘴裡猛灌,就像幾天沒喝水了似的。

每次看到媽媽用這個東西揚米去糠就覺得好好玩。

單位食堂吃飯都是人手一個大碗公,洋瓷缸就去了,大鍋飯、長條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說有笑。

那些年,童年很快樂回憶滿滿

小肚兜,你可能不記得,但肯定會穿過,不信問你爸媽去~

最耀眼的莫過於女孩子頭上的大紅花了,有的是一條長長的紗布條,有的是格布裡面填充上棉花做的蝴蝶結,各種顏色的塑膠球球,手巧的媽媽會在梳不同髮型時配上不同的頭花,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那時候女孩的頭髮花樣繁多!

現在的小朋友很少有人穿了,那時候穿上雨鞋就故意踩水窪,為些挨了不少罵....

這個小車陪我度過了整個童年

當年很珍貴的玩具。

經常拉著哥哥姐姐們走這個棋,如果玩輸了還會哭鼻子....

收集各種貼紙,然後就喜歡將它們都貼在一起!

手絹可以折成小老鼠哦~

那時候女孩子的書包裡總少不了一根跳繩或皮筋,而跳皮筋的花樣則是五花八門。比如邊跳邊唱:“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小夥伴們一起來跳房子!

抓子:到河邊挑選指頭大小的石子兒,晶瑩剔透的那種最好,形狀不規則的就自己磨得光滑些,越圓潤越好!

男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抗架架,因為要展現小小男子漢的氣概,總是拼盡全力去撞對方,哈哈……

可以兩個人或者多個人玩的遊戲,一個小夥伴當“馬”,彎下上身,其他的小夥伴雙手撐他的後背跳過去,沒有跳過的下一個當“馬”,還是年輕好啊!

還會翻嗎?

七八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國。感覺滿大街小巷的孩子們都在玩這個

男孩子們都超愛這個,但是用它也做了不少壞事,比如打鳥窩、打壞別人家的窗戶玻璃.....

把泥巴捏成碗的模樣往地上一摔,不是誰都能摔響的。

扳手勁:“男人”的較量,似乎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大力王,能夠輕鬆秒殺所有人!但偶爾也會有女孩子脫穎而出,偷笑~

打水漂:純技術活,有人永遠只能打出一兩個圈,有的卻能飄出六七個,據說高手都是一個人默默練習出來的!

乒乓球當年就是這樣打的。

最簡單卻也是飛得最高的三角形風箏....

學魯迅,在課桌上刻“早”字激勵自己!沒想過這是破壞公物的行為....

那時候,我們的課堂是這樣的

眼保健操,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不許睜開眼睛的哦...

課本是這樣的

每個學期領到新課本,就會很愛惜的給它包個書皮。

文具盒裡的乘法口訣,也曾經讓你苦惱過嗎?

那時候相當高級的鉛筆盒,每個按鈕都會按出東西的...

老師經常佈置寫字作業,偷懶的孩子會用好幾隻筆綁在一起,刷刷幾行寫完了,聰明!

滾鐵環,好喜歡那個時候奔跑撒野的感覺....

有時候也會玩這個

在自己家這樣寫作業

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女生的日記本都長這樣.....

還有自己的歌本!歌本.....歌本.....

至今還留著當年的小虎隊的卡帶專輯嗎?

手上,臉上,課本上,到處都是這種印花。

那時候,能得一個三好學生獎狀能高興很久...

看!我們的學生寢室~

我的飯盒,裡面裝的滿滿都是媽媽的愛,現在好想念那個味道啊

雖然現在的人一餐沒有鹹菜就吃不下飯,可當時我們是吃到想吐的節奏了... ...

“腐乳”我媽媽做的非常好吃,當時帶的也不少,我家的腐乳不管放多久都不會臭... ...

畢業照是這樣的~哈哈,其實好可愛的

這是什麼魚,作為一名柳州人,不認識它的話,這麼多年可算白活了!男孩子小時候都曾去捉過它~

這個小東西,也是我們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吧.....

曾經最愛的零食之一!只不過現在包裝和味道都大不相同了......

誰沒吃過?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它,下課也要搶著去買!

那一年,一毛錢一袋的冰水,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夏天,人手一袋那酸爽,你還記得麼?

小時候零花錢總不夠!那時候啤酒瓶蓋也可以拿來賣,跟廢鐵一樣論斤賣。於是我走路都是低起頭,看到有什麼可以賣的就撿起來!

玻璃絲編的手鏈.....

小時候,幫媽媽纏毛線也是很多小孩的必備技能~

是不是想到了當初和小夥伴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嗦著冰棒的日子了?

只有幾毛錢一瓶的橘子汁兒,喝完以後瓶子還要還給小賣部

一到挖洋芋的季節,柳州農村裡常常就地生火,挖出來就烤兩個再說....

一天的太陽暴曬,自來水管裡流出來的都是熱水。傍晚沖個涼,正好~

洗完澡擦乾水,還會擦上一層薄薄的爽身粉,免得長痱子!

關燈睡覺的時候,還經常躲在被子裡玩手電筒。

超級香的炒米,吃到嘴裡完全停不下來啊

出門必備神器是他們!

以前沒有網路,如果想自費自助遊,出門住宿靠的是介紹信。否則不能住進旅店,甚至有可能被當地派出所當成盲流人員拘留遣返!

那時候買飛機票,得有介紹信,沒有介紹信有錢也買不到機票。七八十年代坐飛機的人大多都是因公出差,因為一個月工資三四十塊錢,而一張機票四五十塊錢,坐飛機還是很奢侈。

1980年的飛機上,乘務員在進行客艙服務。看了以後是不是覺得現在出門太方便了,趕緊帶父母旅遊一次吧!

海鷗+135膠捲=旅行記錄神器。

相較於現在的物價,在30年前,那個時候的交通長途汽車票只要1角,火車票也只要2.95塊,想想還真是好便宜啊。

以前,武威人過冬是最正確方式

那時候,路上沒有多少汽車,冬天一下雨,馬路上到處是積水,在水上騎自行車就成了技術活兒!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濺到別人。

無論颳風下雨,員警叔叔還站在馬路中間的圓形指揮臺上!

家家戶戶都有煤爐子,是那種圓球形狀的煤炭,燒起來紅彤彤的。一家人的吃飯燒水洗澡全靠這個爐子。春節一家人圍在爐子前吃火鍋、烤火、拉家常、扯野棉花……順便烤個苕。不少70後都有把襖子燒破洞被媽媽打的經歷。

一到冬天,大家就去買芥菜,樓前屋後、陽臺上、小房頂上,到處堆放的都是各家各戶的鹽菜。

每到快入冬,媽媽都會翻出舊年的被子,牽著我的手去街口彈棉花的人那裡。只看他在漫天飛舞的棉絮中快速施展,一床棉被很快就變得重新蓬鬆起來,晚上蓋著新彈的棉被,被提有多暖和了!

天氣很冷,不過我們穿著奶奶或者家家做的溫暖牌毛衣,一針一線都滿滿的是愛啊!儘管花案如今早已不流行......

火盆是那時每家每戶過冬必備的,過年家裡來人了,圍坐在一起,烤火取暖聊家常,年味兒就這樣越烤越濃!

隨時隨地揣在懷裡的捂手神器!那時候沒有現在那種能充電的“暖寶寶”,只有這種注入熱水取暖的暖水袋。晚上睡覺前放到被窩裡,鑽進被窩的時候,放熱水袋的那個地方總是暖暖的。

現在流行穿秋褲,而在以前,小孩子們流行穿厚厚的棉衣和棉褲。天氣再冷孩子們也凍不著,他們有長輩親手做的大棉襖、大棉褲,用的都是特別蓬鬆的棉花,雖然厚厚的有些笨拙,但是穿著特別暖和。

沒有暖水袋,最方便最快捷的取暖方法就是用舊的輸液瓶灌熱水,拿衣服或者毛巾裹著抱起,暖和得很。

軍大衣、雷鋒帽、耳罩、手套、棉鞋,在當時都是保暖性超級好的冬天神器,還兼具耍帥的功能!

白色的線手套,那時候只在冬天騎車時,大人才拿出來戴手上禦寒,現在不稀罕了,只在幹活時護手。

走著走著,自己便老了

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那是永遠也無法忘懷的濃烈感情.....

當我們累了,苦了,就回頭看看吧!

就算懷念,也千萬不要哭!

致那些永遠回不去的曾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