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代哥窯與宋元時期哥窯竟然有這麼多不同

哥窯作為五大名窯之一, 從審美到工藝都達到了中國瓷器史的巔峰, 而明嘉靖時期的仿哥窯水準則又達到了另一個高度, 有些仿器甚至被當作真品, 到了難以分辨的程度。 不過, 明代和宋元時期的哥窯仍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今天小新就要帶大家瞭解宋元時期的哥窯和明代的哥窯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

胎色、釉色不同

哥窯胎色大多分為紫黑色和鐵黑色, 也有黃褐色。 釉色有粉青色、月白色、油灰色和青黃色。 釉為失透的乳濁釉, 通常釉面會有一層酥光。 而明代時期的仿哥窯製品, 胎大多為白、灰白、灰黃胎質。

正在故宮展出的哥窯瓷器展上的灰青釉罐就明顯突出了宋元時期哥窯的這一特點。

具體來說, 明初的仿哥窯胎色灰黃, 質地不夠堅硬細膩, 釉色為月白, 釉薄且不夠光潤。 而明代真正仿宋名窯瓷器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兩朝。

宣德仿哥窯釉色通常為淡黃色和灰白色, 釉面稍稍帶有油膩感, 釉表雖和白釉的桔皮皺紋相同, 但是和宋代哥窯釉面特有的酥油光皺相比, 還是有所區別。 宣德仿哥窯胎質酥鬆, 色灰黃, 沒有“鐵足”特徵, 口沿也沒有“紫口”現象, 足底塗抹了一層醬紫鈾, 呈現醬紫色, 這並不是胎體本色所致。

紋片存在差異

宋代釉面大小紋片互相結合, 經過染色後, 大紋片一般呈深褐色, 小紋片呈黃褐色。 宋代時期的釉即使是開片在較小的區域, 仍然會有曲折變化的狀態。 紋片的大小分佈也並不均勻, 紋路帶黑或黃色, 顏色清淺, 就連氣泡的特徵也不像宋代具有聚珠攢沫的特點。

而明代的大部分器物開片是只有一種顏色的片紋, 有些器物是金絲鐵線, 一般是黑中帶紅, 鐵線相對多一點, 金絲略少, 紋路僵直, 通常看不到。 就像明代宣德仿哥窯大部分器物, 甚至連紋片大小分佈也不夠均勻, 紋路微微閃黑或者閃黃, 顏色淺淡。

哥窯瓷器展上的雙貫耳長頸瓶就很明顯突出了這一特徵。 片紋為開細的小片, 頸口塗有紫色的黃褐釉作為裝飾, 整體傾斜也不夠規整。

造型和花紋有所創新

明嘉靖時期的仿哥窯器物大小不一, 形體渾厚不夠規整, 釉面光亮, 不夠滋潤, 釉色有黃色、油灰色、灰白色及淡青色。 傳世品較多的器型有葫蘆瓶、梅瓶、香爐、桶爐、象耳爐、盆等。 工藝裝飾上採用了較為新穎的露胎黑鐵色印花獸面、蕉葉紋、耳飾及剔、雕花卉等。

哥窯瓷器展上的仿哥窯梅瓶就能看出明嘉靖時期仿哥窯的這一特點, 大家可以到故宮親眼來瞧一瞧。

這真的是一個特別難得的機會,大家可以在這次的故宮哥窯瓷器展和正德弘治瓷器展這兩個同時舉辦的展覽上,親眼去對比兩朝哥窯的不同之處。這樣的機會,錯過就不知道下一次還要等多久了。

而且此次在故宮展出的故宮哥窯瓷器展和正德弘治瓷器展,多數展品都是首次公開,可以說是難得一見。既能領略故宮的風采,又能感受哥窯的魅力,難道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嗎?

這真的是一個特別難得的機會,大家可以在這次的故宮哥窯瓷器展和正德弘治瓷器展這兩個同時舉辦的展覽上,親眼去對比兩朝哥窯的不同之處。這樣的機會,錯過就不知道下一次還要等多久了。

而且此次在故宮展出的故宮哥窯瓷器展和正德弘治瓷器展,多數展品都是首次公開,可以說是難得一見。既能領略故宮的風采,又能感受哥窯的魅力,難道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