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慧眼發現:那時的冬天很冷也很溫馨

邁入2018年後的這次寒潮來勢洶洶, 惠姐瞭解到, 醫院門診裡在風寒侵襲下病倒的市民多了起來, 校園門口家長們討論的話題總圍繞寒冷展開——早起太冷了孩子起不來, 或是班裡又有幾個孩子感冒請假了。 “已經快忘記我們小時候, 沒有電暖設備、沒有空調的冬天是怎麼過的了。 似乎也開心得很, 早上再冷都是自己起床穿衣上學, 雪地裡打個滾, 屋簷下打冰溜溜。 ”近聖街一所小學門口, 家長丁女士這樣的一番話, 引起周圍不少家長的共鳴。

●溫情篇

“慧眼發現”欄目的群友“俊子”是我市嶽西縣人, 雖然年僅十幾歲就離家到異鄉讀書,

但至今回憶起來, 還是覺得家鄉嶽西的冬天最美, 留下了很多溫情的故事。

“我初中的一個同桌, 家住在岳西深山裡, 父母精神方面有一些問題, 所以家裡特別特別的窮, 每天都吃不好吃不飽, 雖然聰明活潑, 但個子瘦小, 每到冬天雙手全是凍瘡, 我從家裡偷偷拿些藥膏給他搽, 總是還沒痊癒又凍壞了。 聽說他初中畢業以後, 就去外地打工了, 此後以後就再也沒能見面。 ”“俊子”回憶道。

“俊子”的敘述也勾起了惠姐童年的一段回憶, “想起小學時代的同桌也是一到冬天手就生凍瘡, 很是嚇人, 那名女生小學五年級就輟學了, 跟著媽媽做生意, 離開學校前還送了惠姐禮物, 現在還記得那位同桌冬天總掛著鼻涕、雙手紅腫的樣子,

我覺得我欠她一個凍瘡膏。 ”

●趣事篇

很多人對於冬天是又愛又怕的。 “冬天最難受的兩件事, 一是早上起不來, 二是晚上寫作業凍得手麻。 ”“慧眼發現”欄目的群友“ven”和惠姐分享了一段冬日囧事,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個‘絕技’, 大概就是因為冬天天冷煉成的。 小學的時候, 老師佈置很多抄寫作業, 比如把單詞抄兩遍, 把成語抄兩遍這樣。 冬天天太冷啊, 那時候也沒空調, 手凍得不行。 不知道班上哪個同學‘發明’了手握兩支筆寫字, 很快這種行為被老師發現了, 罰我們重新抄三遍。 我們為自己投機取巧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群友“ven”說起這段過去以為最倒楣的經歷現在想起來反而成了一段趣事。

群友“白露”同樣感歎,

“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啊, 有薄而暖和的保暖內衣、羊毛衫、羊絨衫和羽絨服抵禦嚴寒, 我們小的時候, 穿的都是非常厚實的棉襖、棉褲, 行動不便, 一個個就像熊貓一樣。 課間活動時間去上個廁所, 凍僵的手指根本不聽使喚, 扣不上褲扣, 急得直哭。 幾次三番之後, 乾脆少喝水, 儘量不在學校上廁所了。 ”

●趣物篇

惠姐問過不少市民, 曾經冬日裡屋簷上的冰溜溜給孩子帶來的樂趣, 絲毫不亞於打雪仗。 “那時候學校是用竹片引的山泉水, 冬天一上凍就結成了冰溜溜, 那是我們最喜歡吃的‘冰棒’。 ”岳西群友“俊子”提到了冰溜溜立刻引發不少群友共鳴, 稱自己小時候也吃過。 但“俊子”得意地認為, 她兒時吃過的冰溜溜可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礦泉水冰溜溜。

市民宣萱也告訴惠姐, 小時候冬天最愛冰溜溜, 上學路上三五個同學一起, 見著屋簷上的冰溜溜就用棍子敲下來, 怕老師瞧見全藏進手套裡、帽子裡, 幾堂課過後冰溜溜全化成了水, 帽子和手套也跟著遭殃, 回家免不了被父母一頓訓斥。

潛山人張女士坦言, “小時候在農村上學冬天特別冷, 學校裡的窗戶都是紙糊的, 有一個特色就是大多學生都帶個小火桶。 小火桶方的或者是圓的, 裡面一個小鐵盒子裝燒著的木炭, 外面小木箱子上面有個提手。 “那時住校的學生就只有木炭沒有火種, 於是從我們走讀的學生火桶裡借火種, 然後吹火、甩火桶, 經常搞得一臉一手全是黑色, 大家互相望著大笑。 ”

冬天是寒冷的,

我們卻總被一些人或事溫暖著。 或許是因為晚上學習時母親遞過來的一個裝滿熱水的鹽水瓶, 或許是早起上學路上爸爸用熱毛巾包著的早點, 讓我們在沒有電暖的時代, 依然不懼怕寒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