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夢想」看長治人如何過大年!

一進臘月, 對春節的企盼一天天強烈起來, 滿打滿算只剩二十多天就要過年了。 長治人, 你還記得每年過年時故鄉的必備曲目嗎?大抵不過是吃團圓飯、看焰火、貼春聯、賞花燈、猜燈謎之類的……然而正是這些年年都有的活動卻深深吸引著我們。 闔家團圓的年夜飯, 紅火熱烈的年俗, 是埋藏在心裡最深處的溫暖。 每到此時就會提醒我們:該回家了!

提起春節, 人們最念念不忘的應該還是年三十兒和年初一的肉餡兒餃子。 過年時, 講究守歲時包, 辭歲時吃, 兩年之交、迎新辭舊, “更歲交子”之意由此而來, 更承載了人們盼望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 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也因餃子形如元寶, 預示來年“招財進寶”, 博個好彩頭;還因“好吃不如餃子”的傳統美食對人們對它有了更多期許。

在長治, 說起長治縣的民間社火可謂無人不知。 長治縣的民間社火, 形式多樣, 各具特色, 一般在正月裡鬧紅火時表演, 大多是群眾性自發參與的活動。 主要表演形式有八音會演奏、威風鑼鼓、扭秧歌、劃旱船、推小車、跑竹馬、踩高蹺、耍獅、舞龍、跑驢、抬杆、扛裝、二鬼扳跌、打花棍、霸王鞭、鐵禮花等。 表演時規模可大可小,

能單項表演, 也能多種形式一起或先繼表演, 場面紅火熱鬧, 觀眾圍場觀看。 演出時一般要先放鞭打開場子, 先表演耍獅子, 然後才是其它節目先後上場。 社火活動融八音會、民間故事、曲藝表演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為一體, 可謂豐富多彩, 精彩紛呈。

沁源的春節, 承繼了傳統民俗的熱烈、濃重風格。 按照沁源的傳統習俗, 蒸黏黏的“棗花饃”、炸甜甜的油糕和沁源人的“年”貼得最近。 做花饃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最普通卻最有年味兒。 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饃的製作是頗為講究的, 只見他們成竹在胸, 經過一番搓、撚、擀、剪、切、捏、揪、壓、挑、卷等手法, 花鳥草蟲、飛禽走獸便從他們的手底下活脫脫地變出來。 經過點染描畫, 組合搭配, 剛才還是白描的面製品已經花紅葉綠, 鳳翔魚遊, 蛇盤獅吼, 栩栩如生。

長治的郊區、武鄉等地區在年初一這一天是不動掃帚的, 否則會把“掃帚星”引來, 招致黴運。 從初一至初四這四天當中, 掃地土不外倒, 到初五清晨才一併倒出, 被稱為“送窮土”, 也有地方稱為“送五窮”。

除夕夜之前就將庭院或房內打掃乾淨, 垃圾全部倒掉。 有些地方過年還忌刀器, 在年三十將初一一天三餐用料備好, 初一每頓飯必剩飯, 以應年年有餘之說。

農曆正月初一, 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歷來為人們所重視。 在村裡, 人們習慣在大門左右寄放紅紙條裹的黑炭, 相傳紅紙代表秦瓊,黑炭代表尉遲敬德,意即“辟邪”。除夕,這裡家家通宵不眠,謂之“熬年”。次日淩晨早起的人們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長、吃餃子。飯後出拜鄰居長輩,人人見面互相慶賀。

一年一度春節到,歲歲年年風俗同。不少人口稀少偏遠的村落依舊保持了最傳統的春節習俗,過年時有留接年飯、喝糖水、點旺火、供家神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而家家戶戶最重視的一項風俗莫過於過大年迎喜神了,幾千年的民俗流傳,讓人們願意相信焚香磕頭迎了喜神,一年到頭才會財旺、運旺、人丁旺。

在長治流傳著一句俗話“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裡,處處都是歡聲笑語。中國年,咱長治年,年味兒真足!

記者:郭帥

編輯:宋宇軒

相傳紅紙代表秦瓊,黑炭代表尉遲敬德,意即“辟邪”。除夕,這裡家家通宵不眠,謂之“熬年”。次日淩晨早起的人們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長、吃餃子。飯後出拜鄰居長輩,人人見面互相慶賀。

一年一度春節到,歲歲年年風俗同。不少人口稀少偏遠的村落依舊保持了最傳統的春節習俗,過年時有留接年飯、喝糖水、點旺火、供家神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而家家戶戶最重視的一項風俗莫過於過大年迎喜神了,幾千年的民俗流傳,讓人們願意相信焚香磕頭迎了喜神,一年到頭才會財旺、運旺、人丁旺。

在長治流傳著一句俗話“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裡,處處都是歡聲笑語。中國年,咱長治年,年味兒真足!

記者:郭帥

編輯:宋宇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